教案

方差和标准差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7 21:21:5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方差和标准差教学教案设计

  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设计(一)

方差和标准差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一共需要二个课时来学习,第一课时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直观感受甲、乙两人的射击平均成绩不分高低,但射击成绩波动大小不同,从而引出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究出如何刻画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偏差,如何表示所有数据的总偏差。第二课时提供了三个实际情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差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方差和标准差。

  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方差、标准差刻画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根据公式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在数据的整理与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认真的习惯,学会把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方差的意义理解不透,有些问题弄不清该用方差衡量,还是该用平均数衡量。 解决办法:通过学习明白对于一组数据来说,我们要衡量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通过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统计量来分析。如果要衡量这组数据中的离散趋势,也就要研究它的波动情况,就需要利用方差或标准差这两个统计量来衡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我们常用平均数、中位数来刻画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在评价选手的射击水平、机器加工零件的精度、手表的日走时误差时,只用平均数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用一个新的数来刻画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一)观察与思考

  甲、乙两名业余射击选手参加了一次射击比赛,每人各射10发子弹,成绩如下表:

  将数据用散点图表示,如图26—3。

  1.观察图形,从图中能估计甲和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水平吗?

  2.哪组数据围绕其平均值的波动较大?波动大小反映了什么?

  3.谁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注:观察两名业余射击选手比赛的成绩的散点图,直观感受两人成绩水平的高低及稳定性

  1.大约都是7环左右。

  2.甲选手的波动较大。波动大意味着成绩不稳定。

  3.从图上观察,乙选手的成绩波动较小,比甲选手的成绩更稳定。

  要比较甲和乙的射击水平,自然想到比较其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或中位数,但是,甲和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7(环)。两人相比,乙的成绩大多集中在7环附近,而甲的成绩相对于平均数的波动较大。

  如果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偏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较小,我们就说这组数据比较稳定。

  事实上,我们在研究问题时,仅考虑数据的“平均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与平均数的偏差大小。

  (二)例题

  例 在某场女排比赛的一个时段里,甲、乙两队场上各自6名球员的身高分别如下;(单位,cm)

  甲队:166 178 181 175 186 182

  乙队:175 176 172 183 185 177

  用计算器计算此时每队场上6名球员身高的平均数和方差,并说明这一时段里哪个队场上球员的身高更整齐些。

  解:(1)进入统计状态,选择一元统计。

  (2)输入球员的身高数据。

  注:输人数据的方式与计算平均数时输入数据的方式相同。

  (3)显示结果。按STATVAR键后屏幕显示?x。n表示数据的个数,表示平均数,?x表示标准差,利用?或?选择?x,再按键x ENTER,屏幕自动

  显示方差的值。

  计算结果见下表:(方差精确到0.01)

  这一时段里,两队场上球员平均身高相同,但s甲,所以乙队场上球员的身高比较?s乙整齐。

  (三)练 习

  两个小组各5名同学目测同一本画册的宽度,目测误差的数据如下:(单位:cm) 第一组:-2 -1 0 1 2

  第二组:-3 -2 0 2 3

  (1)从直观上看,哪组同学目测得较准确?

  (2)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进行比较,验证第(1)题的结论。

  答案

  (1)第一组同学目测较准确。

  (2)两组数据的极差分别是4cm和6cm,方差分别为s1?2,s2?5.2

  第一组的极差和方差都较小。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张老师乘公交车上班,从家到学校有A,B两条路线可选择。他做了一番实验。第一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选A路线,星期二、星期四选B路线,每天两趟;第二周交换。记录所用时间如下表:

  (一)一起探究

   根据两条路线所花时间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如图26—4所示。

  1.观察图26—4,请说明选择哪条路线乘车平均用时较少,选择哪条路线乘车用时的波动较大。

  2.用计算器分别计算选择A,B两条路线乘车所用时间的平均数和方差。

  3.如果上班路上的可用时间只有40min,乘车应选择哪条路线?

  4.如果路上可用时间为50min,乘车应选择哪条路线?

  注: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综合性较强。

  1.从图26—4看出,选择A路线平均用时较少,且所用时间的波动性也大。

  2.A?42(min),sA?B?46(min),sB?7.8

  3.应选择A路线。

  4.应选择B路线。

  经计算和分析得到:选择路线A乘车平均用时较少,但数据的离散程度大,有三次用时超过50min,说明时常有堵车现象发生;选择路线B乘车平均用时较多,但用时比较稳定

【方差和标准差教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方差与标准差教学方案10-08

平方差公式教学教案10-09

《锐角和钝角》教学教案设计10-09

想和做教学教案设计10-08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教案设计10-09

鲁班和橹板教学教案设计10-08

课文狼和小羊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教案设计10-09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教案设计10-10

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