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质量》教学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平的使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质量的单位和天平的使用。
【学习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主要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主要器材】
铁钉和铁锤,托盘天平15台,砝码15盒,橡皮泥8块,小烧杯7个,白糖适量。
【学习流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观察讲台、课桌。提问:
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②讲台和课桌哪个含有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并让学生分析铁锤与铁钉含有的铁的多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学生身边十分熟悉的事例引入课题,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学指导一:质量的概念、单位等
(一)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页“质量”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估算一些物体的质量是多大?(特别是大家身边常见的物体)
(二)自我检测(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
1.所含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0.02t=_______kg0.3Kg=_______g600mg=_______g
3.请你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名成年男子的质量约为60____
②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0____
③一本物理课本质量约为1.4。
(三)小结:物理学中的“质量”和生产“质量”及米的“质量”等有区别,物理学中的“质量”与生活用语的“重量”的关系。
三、自学指导二: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
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自己的橡皮泥等学具的质量大小然后再进行验证。
(一)问题思考:
阅读课本P9-10页“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根据什么道理来测物体的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3.使用天平之前须熟记哪几条要求,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二)自我检测(独立或讨论完成)
1.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能”或“不能”)超过称量,否则会测不出结果,还可能将天平。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否则,会使砝码生锈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2.天平的主要结构。
(三)练习用天平测同学们自己的学具橡皮擦、铅笔等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协同品质、科学态度)
1.学生结合教材P11阅读和讨论老师编制的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A.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也有自己的“分度值”,即标尺上每个小格所代表的值。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b.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c.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B.托盘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a.放:把天平水平放置。
b.调: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左边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c.称:物体放在左盘,根据事先估计的物体质量,用镊子向右盘从大到小加减砝码,还可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e.复原: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老师巡视,适时引导。
3.组间交流,直觉靠得住吗?
(四)探究: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有关吗?(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完成教材P11想想做做得出结论。其中第1个称塑料瓶改为橡皮泥,分9组,第2个分6组进行实验,每小组3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分别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和将白糖溶于水中再称它们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四、达标检测(独立完成)
1.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是0.15kg的是()
A.一头大象 B.一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2.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A.40kg B.400g C.4.0×1010mg D.0.40t
3.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一块冰块熔化成了水 B.航天员从地球到月球
C.将泥团捏成小动物 D.一支铅笔用去了一半
4.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
A.向右盘中加砝码 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五、总结提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作业:
必做题
1.如何测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办法。
2.猜想P11想想做做的结论,说出你的理由。
选作题:自制一架天平交给老师。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
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
(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1“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教师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
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
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
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构造
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
(b)物理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三、布置作业
课本“学到了什么”1.(1)、(2)。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能力目标: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
情感目标: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体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质量单位较熟悉,对各种秤也有所见,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教学参考书要求2课时,我安排1课时讲授新课,1课时复习巩固训练,为以后学习密度及力学打好基础。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2、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中考撷要:三年以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质量的考点比较多,对本节知识的考查,出现最多的题型是实验题,其次是填空与选择题,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是考查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讲授:地球上有高山、大海、空气,有树木、花草、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物品。浩瀚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这些物体尽管形态各异,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既然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那组成物体的物质有没有多少之分呢?请看大屏幕: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引入质量概念
活动2【讲授】
一、质量
学生阅读教材108页,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符号、单位及换算,阅读109页,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阅读后回答老师提问,同时老师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回答。
活动3【讲授】
二、质量的测量
1、阅读109页“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2、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将__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_(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__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____________向_______盘里加减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______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对应的刻度值。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
3、学生分组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上报测量结果)
(1)分组测量各种硬币的质量;
(2)分组测量杯内盐水的质量。
活动4【讲授】
三、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过讨论111页想想议议,并实际用天平测量橡皮泥变形前后的质量;盐溶于水前后盐水的质量。得出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状态改变。根据举例及投影得出质量还不随物体位置及温度而改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所讲内容谈本节收获。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投影习题,学生回答。
1、请填出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_______。
(2)一头大象质量约为6_______。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
(4)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_______。
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则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调,在调节托盘天平时,若发现右盘高,则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调。在测量时,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则说明砝码放________了,在测量时若发现右盘高则应将_______
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平衡时,如右盘下沉,则应调节右侧平衡螺母向左移
B.称量时,左盘放被侧物体,右盘放砝码
C.称量时,可用手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
D.称量完毕,将砝码及时放会砝码盒。
4.10千克冰融化成水,则水的质量()
A.大于10千克
B.小于10千克
C.等于10千克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1.要称量一些化学药品粉末的质量,但是是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大头针的质量太小,用天平不能直接称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你有什么办法能够称量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4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的国际单位,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的概念。接着介绍了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的概念,的单位和用天平测。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的单位和用天平测。
(一)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的概念。在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可进一步使学生对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
测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dm3的纯水、大烧杯、天平、砝码盒、金属块、杆秤、托盘秤、板书演示课件、投影仪、各种幻灯片、铁钉、铁锤、冰、水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测量较小物品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估计、讨论、小组合作测量较小物品质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解决测量较小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操作之前的方案设计。
教具准备:
教师:一个西红柿、一个西瓜、一个波罗。
学生:每一合作小组准备一大袋黄豆,一袋花生米,一台电子称。
教学过程:
一、估质量
通过估计水果的质量,激发学生估计和测量的兴趣。
师:你能估计出这些水果的质量吗?一个西红柿大约有多重?一个西瓜呢?一个菠萝呢?谁能说说讲桌上放的这三个水果有多重呢?
生1:一个西红柿大约有0.2千克。
生2:一个西瓜大约有6千克,一个菠萝大约有0.8千克。
生3:……
师:你们估计的准不准我们用称称一下就知道了,谁来帮老师称一称?
找几个学生演示称量的过程,并验证大家估计的是否准确。
二、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测量方案,老师不要提供现成的方案,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一个空间和一点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己往前走![过渡]:我们能用称称出上面水果的质量,那么你能称出一粒黄豆有多重吗?我们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台电子称,根据下面的要求称一称?看哪组反应最快!
(1)一大袋黄豆。
(2)从袋子里拿出2包黄豆。
(3)再从2包里拿出一包黄豆。
(4)从一包黄豆里拿出一粒黄豆。
师:你发现了什么?一粒黄豆有没有质量?为什么现在称不出质量?
根据下面的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测量。
1.如果不换工具,还用这个称,你会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吗?
(1)独立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方案。
2.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生:一粒黄豆的质量称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先称出100粒黄豆的重量,再用100粒黄豆的重量除以100就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
生:也可以先称出一定重量的黄豆,再数一数有多少粒,最后用总重量除以粒数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
3.边交流边板书。
4.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发现:这两种方法最后一步都要用总重量去除以粒数,得到一粒黄豆的质量;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先数再称,一个是先称再数。
6.(1)你认为第一种方法中数出多少粒黄豆比较合适?
10粒行吗?(师在电子秤上演示10粒黄豆,发现称不出重量)48粒行吗?为什么?-----计算起来不方便!数100粒比较合适!
(2)第二种方法先称出多少克比较合适?
-----100克,但是100克所含的黄豆可能太多了,比较难数,称50克比较合适!
7.每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动手试一试!
8.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9.汇报交流,完善板书。
生:我们先数出100粒黄豆,称出重量为20克,用20除以100等于0.2克。
生:我们先称出50克黄豆,数了一下有250粒,用50除以250等于0.2克。
10.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案去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都可以测出一粒黄豆大约重0.2克,这个0.2克是准确值吗?-----近似值。
11.知道了一粒黄豆的质量,我们还可以测出什么?
-----一袋黄豆的重量。
-----一袋黄豆的数量。
三、巩固练习
根据测一粒黄豆的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质量,熟练使用测量较小物品质量方法。测一粒花生米的质量。
(1)你能估一估吗?用手掂一掂一袋花生米的重量和一袋黄豆的重量,根据一袋黄豆的重量和数量有根据的估一估这袋花生米的质量。
(2)设计测量方案。
-----先数出一袋花生米的数量,再称出一袋花生米的重量,最后算一算。
(3)实验操作。
(4)汇报实验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总结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发现了什么?
五、数学日记
通过写日记使这节综合应用课在学生的生活中留下回忆。你能把我们今天进行的“测量”写成数学日记吗?
板书设计:
课题:巧测一粒黄豆的质量
1.估质量
2.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
3.测量一粒花生米的质量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
1、质量
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1kg=103g,1g=103mg,1t=103kg
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
2、质量的测量
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
磅(秤)、杆秤(生活中用)
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感量:天平能称量出的最小质量叫感量。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感量)。
③测量原理:天平两臂等长,当两个盘中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④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P10)
⑤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放、调、称、记。
a、放:把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调节横梁平衡:先将游码调到零刻度,再移动平衡螺母(哪端高就往哪端调),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称:把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减小砝码),直到横梁第二次平衡。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表示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刻度线为准)。
d、记:记录测量结果(要记住写单位)。
[注意]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的两次平衡的`调节方法不同:
空载平衡(称量前):调节平衡螺母。
载物平衡(称量时):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
⑥练习测量物体的:橡皮,铅笔等。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其中质量的测量是重点。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2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么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二、进行新课
1、想一想
①在左盘上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大的还是先加小的?为什么?
②在读测量的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
③如果要称粉状物体(例如盐),应该怎么做?
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①想想做做(P11):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②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三、随堂练习
课后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质量的意义、特性及测量方法。质量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我们应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放、调、称、记)。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7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物质的量”的粗浅介绍,重点是质量的单位何用天平来测量质量的问题。学生对于质量容易和生活中的重量混淆,教学中应当注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学习使用天平教学难点: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具和学具]
铁钉、铁块、木块、天平、砝码
[课前准备]
预习天平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学生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观察实物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A.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三、思考与作业
学案、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8
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经历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和对所学质量单位进行整理的过程。
2、能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计量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感受质量单位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提升生活经验。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选择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事例,如一袋糖、一头大象、一桶油、一袋盐、一筐水果、一个集装箱等实物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计量这些物品应选择什么质量单位。接着,通过“议一议”,对学过的质量单位及进率进行整理,尝试完成解决生活问题和实践活动。
准备:
实物图片、收集商品商标(含有质量标记)、习题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选择质量单位:
1、教师贴示图片:一袋糖、一头大象、一桶油、一袋盐、一筐水果、一个集装箱。
学生观察,说出物品的.名称,并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计量这些物品常选用什么质量单位”?(学生可能对集装箱感到陌生,教师可稍加解释)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相应的质量单位,集体订正。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一袋糖和一袋食盐的质量单位可能是克(小袋装),也可能是千克(大袋装)
如有上述多角度交流,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认真细致。
2、游戏“猜一猜”
教师贴示一些商标,指名到前面读出数字及质量单位,学生根据商标图案和标示猜测商品,或根据商品名称、数字来选择相应的质量单位。
二、探究进率:
1、“议一议”: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顺序说出所学的质量单位)
(教师相机板书)质量单位:克、千克、吨(进率1000)
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基础练习:“练一练”第1题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书空,集体交流时着重说一说怎样想的。
(补充练习)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3吨=()千克8000克=()千克
5000千克=()吨7000千克=()吨
6800千克=()吨()千克4吨700千克=()千克
3.4吨○4050千克4千米○527米
4千克○4吨8吨○8000克
7000克○6千克105克○1千克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把错的改正过来。
1.6千克铁比6000克棉花重。()
2.3吨=3千克。()
3.一只母鸡重3克。()
4.一颗螺丝钉重5千克。()
四、实践作业:
指名读“实践活动”要求,指导学生可以到超市、商店作调查,也可以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家长咨询。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9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科学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通过学生的置疑、解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及探究能力。
3、通过计算,强调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展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讲述]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桥梁,那么,物质的量是如何把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体积联系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推进新课]分析书中表格1一3—1中列出的1mol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提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
[板书]二、摩尔质量
1、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板书]
2、摩尔质量定义: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m。
(2)单位:g/mol或kg/mol。
(3)数值上等于物质或粒子的式量。
[讲解]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表示为:
摩尔质量(g/mol)
物质的质量(g)
物质的量(mol)
[板书]
3、计算式:
符号表示:
[讲解]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物质的量联系起来。
(投影练习)o的摩尔质量是;
o2的摩尔质量是;
nacl的摩尔质量是;
so42-的摩尔质量是。
答案:16g/mol32g/mol58.5g/mol96g/mol。
[强调]大家在解答有关摩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
(投影练习)欲使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so2与so3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氧元素质量相等,推出氧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求出so2和so3物质的量比为3:2,最后得出so2与so3的质量比为6:5。
(投影练习)71gna2so4中含有na+和so42ˉ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解: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则m(na2so4)=142g/mol
na2so4=2na++so42ˉ
n(na+)=2n(na2so4)=2×0.5mol=1mol
n(so42ˉ)=n(na2so4)=0.5mol
答:71gna2so4中含有na+物质的量为1mol,so42ˉ物质的量为0.5mol。
[讨论]分析书中13科学探究,列出有关化学式、体积的相关数据,讨论并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多媒体投影)问题1:分析体积一栏,发现单位是否相同,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2:在同温同压下,1mol固体、液体的体积是否相同?
问题3:在同温同压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否相同?温度、压强不同时,又怎么样?
(多媒体投影)问题1:固体、液体体积为何不同?与气体体积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问题2:同温同压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为何相差不大?
问题3:不同温度、压强下,1mol气体体积为何不同?
讨论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
[提问]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那些因素?
[提问]当微粒数一定时,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什么因素?
[提问]为什么相同条件下,1mol固、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mol气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
[提问]为什么比较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要在相同的温度、压强下进行?
[讲解]对固体,我们用得较多的是质量,而对于气体,用得较多的则是体积。由于同温同压下,1mol不同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我们定量测定气体体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此,我们专门提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板书]三、气体摩尔体积(vm)
[讲解]所谓气体摩尔体积(vm)指的是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板书]1、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m。
vm=
v
n[讲解]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可表示为:
[板书]表达式:
[提问]由此可知,vm的单位是什么呢?
[板书]单位:l·mol-1或m3·mol-1
[讲解]在不同外界条件下,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气体摩尔体积,我们把温度0℃、压强为101kpa定义为标准状况,简写为stp,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板书]2、标准状况下(stp),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mol-1。
[讲解]大家在掌握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板书](1)适用范围: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2)条件: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标准状况下vm为22.4l·mol-1)
物质的.量n成正比,
由物质的量相同,推出所含分子数相同。
[小结]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一规律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v1
v2
n1
n2
n1
n2[板书]3、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即同温同压下,适用对象是气体。
[讲解]阿伏加德罗定律还有几个重要的推论。我们可以根据公式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常数,t为温度)导出,在一定条件下p~n、ρ~m、v~m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把质量、气体的体积这两个宏观物理量与微粒数这一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了。
[板书]小结:
物质的质量(m)
÷m
×m
气体的体积(v)
微粒个数(n)
÷na
×na
物质的量(n)
×vm
÷vm
[布置作业]p17-18练习5、6[学生]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6.02×1023mol-1。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用于宏观物体
[学生阅读归纳]1mol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1mol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阅读归纳]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
[学生]讨论,探究。
[学生1]1、固体、液体体积单位是cm3,而气体体积单位是l,
[学生2]2、在同温同压下,1mol固体、液体的体积不同。
[学生3]3、在同温同压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不同温度、压强下,1mol气体的体积不同
[学生]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物质微粒数的多少、微粒本身的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学生]当微粒数一定时,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本身的大小,而气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微粒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固、液态中,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1mol气体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
[学生]因为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故说到气体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
[学生]气体体积的单位是l或m3,物质的量的单位mol,所以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1或m3·mol-1。
(投影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o2的体积约是22.4l。
2、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2.4l。
3、标准状况下,1molh2的体积恰好为22.4l。
4、标准状况下,1molh2so4的体积约为22.4l。
5、标准状况下,0.4moln2和0.6mol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6、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分子数。
[学生]1、错误。未指明条件、状况。
2、错误。未指明1mol。
3、错误。22.4l是一个近似取值。
4、错误。h2so4不是气体。
5、正确。
6、错误。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讨论]请大家思考: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相同?所含分子数是否相同?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 10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1千克和1克的物品、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归纳总结质量单位
1、导入课题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要想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质量单位,我们习惯上也称重量单位)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
2、复习质量单位
①、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吨、千克(公斤)克)
②、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掂量,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感知。
③、想一想,1千克是由多少个1克组成?
④、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⑤、那么比千克大的单位有什么呢?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
我们经常见到的水泥每包是50千克,10包有多重呢?20包呢?我们规定1000千克为1吨。(那么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
⑦、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p79页上。
3、做一做:教科书p79页“质量单位”的“做一做”第2题
二、归纳总结时间单位
1、导入课题
问:刚才你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大约用了多长时间?(1分、2分)
你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时间单位)
继续板书课题:时间单位
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呢?
3、教学年、日的'来历和世纪
①、教师结合教具讲解年、日的来历
(同学们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过日和年的来历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方面它要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这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它还要绕着太阳旋转,这被称为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不过由于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天数,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规定1平年有365天,这样每4年大约少算1天,从而又规定每4年加1天,这年叫闰年,有366天,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只有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②、教师讲解“世纪”
4、复习时间单位表
①1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1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学生按月叙述,2月应分平年、闰年叙述)
②1天有多少小时?1小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③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书上。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八的第5、7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做练习十八第8题
教师读题目要求,再说出各个年份,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4、6题
(第6题要告诉学生本月的1号是星期几)
板书设计31(1、3、5、7、8、10、12)
质量单位、时间单位30(4、6、9、11)
28(平年二月)
29(闰年二月)
吨1000千克1000克世纪100年12月日24时60分60秒
平年(365日)
闰年①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
【《质量》教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ü》教学教案设计10-08
教学教案设计01-24
《a》教学教案设计10-08
教学鲸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跳水》的教学教案设计10-11
《北京》教学教案设计10-10
《学画》教学教案设计10-10
雨中教学教案设计10-10
《回声》 教学教案设计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