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时间:2023-02-27 18:50:45 丽敏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通用13篇)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

  复习目标:

  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 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 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 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 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 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 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 计算

  1、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 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类比讨论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4。5 A)

  第二张(记作§4。5 B)

  第三张(记作§4。5 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

  [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师]很好。请问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

  [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

  [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现代小学数学》第三册智力游戏).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适当的图形为单位,进行图形的分解训练,分析几何图形之间包含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把一个图形分解成单位图形.

  教学难点:

  推导图形中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色图形、小卷子两张(同题板1、题板2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含有几个小三角形)

  一、复习导入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1.导入

  师:这儿有三种图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吗?它呢?

  (师一个个出示,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形状)

  2.准备题(一)

  师:我们看投影上的这些图形,你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出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吗?

  一共有( )个三角形

  ( )个正方形

  ( )个长方形

  (一问一问出示,用数字板反馈,并说出是哪几号图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继续看投影.

  3.准备题(二)

  考眼力:下图中各是由几个相等的小三角形拼成的?

  二、探讨新知

  第一层次:动手实践

  1.师:请你想办法求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出示题板1)

  (反馈①)生回答后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用

  摆了摆含有2个

  生:斜着画一条线,分成了2个小三角形

  生边说师边画:

  (反馈②③步骤同上)

  请学生用学具亲自来验证答案

  第二层次:讨论研究

  2.师:如果把这三个答案作为已知条件(板书:已知)

  你能求出下面的问题吗?(出示题板2)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讨论.(拿出小卷子2)

  (反馈①)生:可以画一画

  师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已经知道1个长方形含有2个小正方形,1个小正方形含有2个小三角形,2个小正方形含有(2×2=4)个小三角形,所以1个长方形有4个小三角形.

  师:刚才××同学用的方法太好了,他用的方法叫推理方法,根据已知的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导出最后的结论,这种方法就是推理的方法.

  还有谁用了推理的方法,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推理的吗?其他同学在心里和他一起说说.

  (反馈②)生:可以画一画

  生:可以用推理方法(同①的步骤)

  (采取个人说,同桌对说练习推理方法,请学生用单位图形验证所得的.结论,肯定学生的答案和方法都很正确.)

  第三层次:运用推理

  师:刚才同学讨论得特别好,再出一问:(出示题板3)

  师:你能用推理方法得出结论吗?请4人一组讨论.

  反馈①生:画一画

  反馈②

  方法一:

  1个大正方形含有4个小正方形

  1个小正方形含有2个小三角形

  4个小正方形含有(2×4=8)个小三角形

  所以1个大正方形含有8个小三角形

  方法二:

  1个大正方形含有2个小长方形

  1个小长方形含有4个小三角形

  两个小长方形含有(4×2=8)个小三角形

  所以1个大正方形含有8个小三角形

  方法三:

  1个小正方形含有2个小三角形

  1个小长方形含有(2×2=4)个小三角形

  1个大正方形含有(2×2×2=8)个小三角形

  师:用推理的方法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请4人一组用虚线画一画验证我们推理的结论正确吗?(事先发给每组一张有6个大正方形的纸)

  反馈:

  对比:师:上面两题所含的两种小三角形个数为什么不一样?

  生:小三角形的大小不一样,个数也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投影反馈)

  1.下面的图形里含有几个这样的?

  2.涂阴影的小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各需要几个?

  3.下面图形分别是用多少个像图内那样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你能用虚线画一画吗?

  板书设计: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4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 本节课主要采取的 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能力: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 的理性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 (2) (3) (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

  (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

  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

  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谨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 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AC+EAC=180

  BAC+ C=180(等量代换)

  方法二: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

  ∵CE∥BA

  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A+ACE+ECD=180

  B+ACB=180(等量代换)

  活动目的:

  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让学生再次体会几何证明的严密性和数学的严谨,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效果:

  添辅助线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证明某一结论,需要引用某个定义、公理、定理,但原图形不具备直接使用它们的条件,这时就需要添辅助线创造条件,以达到 证明的目的.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ABC中可以有3个锐角吗? 3个直角呢? 2个直角呢?若有1个直角另外两角有什么特点?

  (2)△ABC中 ,C=90,A=30,B=?

  (3)A=50,C,则△ABC中B=?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能有____个直角或____个钝角.

  (5)任何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个锐角.

  (6)三角形中三角之比 为1∶2∶3,则三个角各为多少度?

  (7)已知:△ABC中,B=2A。

  (a)求B的度数;

  (b)若BD是AC边上的高,求 DBC的度数?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 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概念是否清楚,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掌握是非常熟练,因此,学生能较好地解决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关的问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哪几种方法?

  ② 辅助线的作法技巧.

  ③ 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

  活动目的:

  复习巩固本课知识,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的理解比较深刻,并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证明.

  课后练习:课本第239页随堂练习;第241页习题6.6第1,2,3题

  四、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空间与图形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最基本的直线型平面图形,而且几乎是研究所有其它图形的工具和基础.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是三角形中最为基础的知识,也是学生最为熟悉且能与小学、中学知识相关联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学生有厌烦心理,为此,本节课的设计力图实现以下特点:

  (1) 通过折纸与剪纸等操作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然后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逐步转到符号化处理,最后达到推理论证的要求。

  (2) 充分展示学生的特色,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主题。

  (3) 添加辅助线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何添加辅助线则应允许学生展开思考并争论,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乐意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

  故事:小白兔过生日

  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高兴兴的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白兔捡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一、观察小白兔的出行路线

  请一个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察像什么图形。

  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 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

  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2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叙述判定定理1,定理1的证题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讲解新课]

  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SAS”让学生得出: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和 中,且 .

  求证: ∽

  建议“已知、求证”要学生自己写出.

  另外,依照判定定理1的两个证明思路,让学生自己说出辅助线的作法.

  下面判定定理3的`引出与证明同判定定理2,这里从略.

  在讲解判定定理3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使用比例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它.

  例3 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 与 是不是相似,并证明为什么:

  解:让学生试着写出解题过程

  这种类型的题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正确的题目加以证明;二是对不正确的题目要说出理由或举反例,但后者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降低难度,这里的题目全是正确的,只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知识给出证明就可以了,不必研究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小结]

  1.让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思路与方法.

  2.会利用两个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A组5、P241中B组1.

  八、板书设计

  xx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8

  教材与学情: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这会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信息论原理:

  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作为已有信息,通过复习(输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贮存);再通过例题讲解,达到信息处理;通过总结归纳,使信息优化;通过变式练习,使信息强化并能灵活运用;通过布置作业,使信息得到反馈。

  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

  ⑴懂得常见名词(如仰角、俯角)的意义

  ⑵能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⑶能利用已有知识,通过直接解三角形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⒊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信息优化策略:

  ⑴在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神经兴奋,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⑵在归纳、变换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⑶重视学法指导,以加速教学效绩信息的顺利体现。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具(一个锐角三角形,可变换图2-图7)

  高潮设计:

  1、例1、例2图形基本相同,但解法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通过旋转、翻折等变换,使学生对问题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输入并贮存信息

  1.提问:如图,在Rt△ABC中,∠C=90°。

  ⑴三边a、b、c有什么关系?

  ⑵两锐角∠A、∠B有怎样的关系?

  ⑶边与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提问:解直角三角形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由投影给出,便于学生贮存信息

  二、实例讲解,处理信息:

  例1.(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同顶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 前进20为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60°,求山高AB。

  ⑴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⑵分析:求AB可以解Rt△ABD和

  Rt△ABC,但两三角形中都不具备直接条件,但由于∠ADB=2∠C,很容易发现AD=CD=20米,故可以解Rt△ABD,求得AB。

  ⑶解题过程,学生练习。

  ⑷思考:假如∠ADB=45°,能否直接来解一个三角形呢?请看例2。

  例2.(投影)在水平线上一点C,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前进20米到D处,再测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AB。

  分析:

  ⑴在Rt△ABC和Rt△ABD中,都没有两个已知元素,故不能直接解一个三角形来求出AB。

  ⑵考虑到AB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是两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而CD均不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但CD=BC=BD,启以学生设AB=X,通过 列方程来解,然后板书解题过程。

  解:设山高AB=x米

  在Rt△ADB中,∠B=90°∠ADB=45°

  ∵BD=AB=x(米)

  在Rt△ABC中,tgC=AB/BC

  ∴BC=AB/tgC=√3(米)

  ∵CD=BC-BD

  ∴√3x-x=20 解得 x=(10√3+10)米

  答:山高AB是(10√3+10)米

  三、归纳总结,优化信息

  例2的图开完全一样,如图,均已知∠1、∠2及CD,例1中 ∠2=2∠1 求AB,则需解Rt△ABD例2中∠2≠2∠1求AB,则利用CD=BC-BD,列方程来解。

  四、变式训练,强化信息

  (投影)练习1:如图,山上有铁塔CD为m米,从地上一点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塔底D的仰角为β,求山高BD。

  练习2:如图,海岸上有A、B两点相距120米,由A、B两点观测海上一保轮船C,得∠CAB=60°∠CBA=75°,求轮船C到海岸AB的距离。

  练习3:在塔PQ的正西方向A点测得顶端P的

  仰角为30°,在塔的正南方向B点处,测得顶端P的仰角为45°且AB=60米,求塔高PQ。

  教师待学生解题完毕后,进行讲评,并利用教具揭示各题实质:

  ⑴将基本图形4旋转90°,即得图5;将基本图形4中的Rt△ABD翻折180°,即可得图6;将基本图形4中Rt△ABD绕AB旋转90°,即可得图7的立体图形。

  ⑵引导学生归纳三个练习题的等量关系:

  练习1的等量关系是AB=AB;练习2的等量关系是AD+BD=AB;练习3的等量关系是AQ2+BQ2=AB2

  五、作业布置,反馈信息

  《几何》第三册P57第10题,P58第4题。

  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例1已知:………例2已知:………小结:………

  求:………求:………

  解:………解:………

  练习1已知:………练习2已知:………练习3已知:………

  求:………求:………求:………

  解:………解:………解:………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

  2、会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来证明有关问题;

  3、通过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类比得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类比的思想方法。

  【重点和难点】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并能用其来解决有关问题

  【教 具】

  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识,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怎么表示?

  (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总结)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注意:三角形相似不一定限定在两个三角形之间,可以是两个以上,但不能是一个。)表示:如果?ABC与?DEF相似,则记作?ABC∽?DEF

  ABACBC??用数学符号表示:∵∠A=∠D,∠B=∠E,∠C=∠F,且DEDFEF,∴?ABC∽?DEF. 注意: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类似,表示对应角的字母顺序需要一样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个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定理,哪位同学能说说?

  学生回答完之后投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AAEDADEBCB图(1)CD图(2)EB图(3)C

  3、除了用定义和上面的定理来判定三角形相似外,还有什么方法可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知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AAS”、“ASA”、“SAS”、“SSS”、“HL”等,那么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还有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开始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你和同伴的三角尺,同样角度(30度与60度,或45度与45度)的三角尺,它们相似吗?

  2、任意画两个三角形,使三对角分别对应相等,再量一量对应边,看看是否成比例.

  3、师生共同总结

  4、结论: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已知:如图(4)所示,在?ABC与?A'B'C'中,若∠A=∠A',∠B=∠B',试猜想:?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猜的结论。

  三、拓展运用

  图24.3.5

  课本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

  P75 习题23.3 第1、5题。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教具实物

  (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

  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

  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

  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

  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

  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

  (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

  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

  在这教学过程中,

  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

  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

  (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

  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

  3、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特征)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线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自然的引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辨认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在三角形分类的的操作讨论活动中,总结、区别这些三角形的特征。

  3、能举出三个以上在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总结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示)

  ①锐角、直角和钝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基础。)

  3、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我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二)实践探究 活动验证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游戏巩固

  老师在一个袋子里放三个三角形,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对于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或钝角的时候给予肯定,露出的角是锐角的情况是不能确定角的。答对者,就把里面的三角形送给他。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不同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指导学生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1)请按边分类的同学说出分类的理由。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三角形的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也见过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应用 提高技能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示一些动手操作的习题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全课总结 梳理知识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开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三角形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有两条边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69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3.通过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特色: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课前设计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上,运用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有目的地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总结:把没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

  二、讨论

  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三、推导

  1、汇报课前研究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目的地板书。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四、应用

  1、教学例1

  2、强调格式

  五、练习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口答,并说出理由)

  2、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底是5分米,面积是10分米。

  3、说出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课前小研究

  研究者:班级:

  前言:我们已经学过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你想一想:能否也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在学具盒或在附图中选材料)

  1、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2、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3、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4、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附图2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

  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例1。

  1.做一做:

  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

  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教材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标出与高相对应的底。

  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

  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 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数学三角形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01-17

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06-18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01-17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01-17

《认识三角形》教学教案03-27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09-09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12-19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的教学设计04-04

数学教学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