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雪》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8 03:41:3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雪》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关于《雪》教学教案设计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了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这一点在阅读时需要细细体会。

  【教学目标】

  1、能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并分别说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学会本文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课前准备】

  课前查找有关鲁迅生平事迹方面的资料,并阅读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有关文章。读文章1~2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阅读文章,扫清阅读障碍。

  2、梳理文章内容,把握两幅画面各自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计】

  从鲁迅文章的体裁导入:同学们,从初一开始到现在,我们陆续学习过鲁迅的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重要一首散文诗《雪》。

  一、初读课文,提出问题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一遍,告诉老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后两个问题在前面的问题解决后再提出)

  学生读文章后思考。

  明确:描绘南方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区分在于第四小节的开头用了一个“但是”来转折;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本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南方的雪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生读完文章后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

  明确:南方的雪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但给作者的感觉是不能持久。从2、3小节相关地方能看出。

  3、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思考: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你从这些地方能感到北方雪的个性吗?从作者对北方雪的称呼上你能判断出作者对北方雪的态度吗?

  4、学生深入思考后回答,多人回答、补充后明确:

  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从这里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作者称北方的雪为“死掉的雨、雨的精魂”从这些称呼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老师及时板书)

  三、读课文,结合背景探究主旨

  教师指导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记忆中故乡江南的雪景,从作者对孩子们堆雪人一段的描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理想中温暖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幅是现实中居处的朔方的雪景。从作者的描绘来看,表现作者对现实中搏击严寒的力与光的赞颂。说到这里老师很自然会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作者要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请同学们在刚才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引导同学思考,在生活当中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描绘某种景物,描写的景物一定会投入作者的感情,这种手法也叫“借景抒情”,再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请大家思考。

  背景:《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那时鲁迅正生活在北洋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京。

  讨论后明确:作者在黑暗中渴求光明,在严寒中向往温暖,虽身处孤独却永不颓丧的伟大品格和战斗精神。(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不求统一答案。)

  四、布置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诵,下节课检查。

  2、本节课我们主要从理解文章主旨的角度对这篇文章作了一个解读,课后再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以片段的形式写在随笔本上,下节课交流。

【《雪》教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雪孩子》教学教案设计10-11

雪孩子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雪猴》教案设计10-11

雪孩教案设计10-13

《雪孩子》教案设计范文10-12

《雪娃娃》优秀教案设计范文10-13

教学教案设计01-24

《第一场雪》教案设计10-10

《雪》教学方案10-08

《连加》教学教案设计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