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

时间:2020-11-24 17:01:48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

  一、设计说明。

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可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税收的用途,充分体会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分析、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税种,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教学中,在完成各种应纳税额的习题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纳税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家乡改造前后的对比图。

  (1)看图,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从家乡的交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用于改造家乡的资金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了解财政部门拨的款大部分是靠税收得来的。

  2、导入新课。

  什么是税收?国家征收的税有什么用处呢?纳税金额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纳税的知识。(板书课题:税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税收的重大用途,并对学习纳税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初步认识、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1、仔细阅读教材10页的内容,从中了解有关纳税的知识。

  2、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展示相关内容)

  (1)什么是纳税?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什么人需要纳税?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税收有什么意义?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在学生理解税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税收为人民造福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税收的重要性。

  (4)税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5)什么叫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6)什么叫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3、初步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根据国家规定,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六年级数学下册《税率》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10-07

税率的伦理03-19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08-02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28

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03-30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02-25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04-06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12-16

增值税税率简并06-14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