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时间:2022-10-28 16:10:21 教案 我要投稿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通用7篇)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欣赏民族风俗,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喜欢的民族风俗。

  3、萌发幼儿对不同民族风俗的喜爱。

  4、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5、培养幼儿热爱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民族风俗资料、《好大一个家》书本等

  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

  (1)、幼儿选择观看幻灯片、图书。

  (2)、幼儿交流看到不同民族的风俗。

  2、讨论交流:

  (1)、你喜欢哪个少数民族?为什么?

  (2)、自由交流不同风俗的特点。

  (3)、个别交流

  3、情感迁移:

  长大了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看看?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

  1.什么是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

  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审读题目,明确内涵。本次习作要求大家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写自己参加过的一种风俗活动。

  2.化大为小,选好切口。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了题目要求和内涵后,就要学会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最易于表现主题的切入点进行构思写作。“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整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前后有几十天,但作者只选取了其中最具特色的几件事来写。同学们刚才交流家乡的风俗的时候就提到了好几个方面,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着重选择一个方面,用具体的事迹、生动的细节和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可以写家乡的一种节日习俗,或者写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还可以写家乡的奇人俗事等。

  3.抓住特点,细致描绘。选好了文章的切口,同学们还要善于根据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较多或体验真切的内容来写。有的风俗喜庆,有的风俗庄重,有的表达思念,有的传递孝道。不同的风俗表达的内容不同,呈现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体会,抓住想要表达的风俗活动的特点,细致描绘,才能写出特色,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你所写的是什么。如:《寒食》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禁烟火的景象,就是作者感受最深切的,也是当时寒食节最有特色的风俗。

  4.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某一风俗活动中常常有许多程序,有许多内容,在写作时就不能像记流水账似的从早写到晚或从开始写到结束,而应该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写。如:《腊八粥》中作者在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略写一家人吃粥的情景。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讲解如何进行写作。

  四、搜集材料,构思思路

  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本地的民俗风情,确定习作主题、选用材料、行文思路等,并试着列提纲。

  1.我随爸爸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略写)

  2.路上,爸爸给我讲东汉时期青年桓景,在重阳节刺死瘟魔,带领父老乡亲登高避疫的传说。(详写)

  3.午饭时,虽然没有菊花酒,但爸爸还是恭恭敬敬地向爷爷奶奶敬酒,表达了我们对长辈的祝愿。(略写)

  4.下午,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爬山赏景。(详写)

  结尾:过重阳节,让我明白了每一个风俗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插茱萸、喝菊花酒、登高预示着驱灾避祸,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双九”蕴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xx年起,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是对孝亲敬老的最好诠释。(略写)

  五、根据提纲,自行作文

  1.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化。

  2.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六、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学生习作的内容,集体修改,教师适时指导。

  2.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在草稿上自主完成习作修改。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4.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板书]

  家乡的风俗

  审读题目,明确内涵

  化大为小,选好切口

  抓住特点,细致描绘

  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因为有前面几篇写风俗民情的课文作基础,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细细想来还是缺少突破。虽然在交流回顾时我给了示例,表明家乡的风俗不仅仅指节日方面的,还有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等方面,但因学生对这些方面缺少了解和观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避开了这些话题,都写了较常见的节日来表现家乡的风俗。现在过节的气氛变淡,少了过去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的冲击,同学们的感受也变得平淡了,笔锋也少了锐气,特点变得不像特点了。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亲怀,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多样的风俗》教案 西慈亭小学。

  2、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二、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学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些应该大力弘扬有些是不健康的应该制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应弘扬那些应破除。

  三、授授新课

  1、吴桥杂技图中是三副杂技演员正在进行表演和举办国际杂技艺术节的照片。杂技演员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所以要大力弘扬。

  2、民俗展览图中上二副为唐山的皮影,唐山被成为“皮影之乡”皮影从制作工艺到演出技艺都独一无二。

  3、家乡的骄傲有我们河北人都喜爱的梆子、“太极之乡”永年、“武术之乡”沧州、“石雕之乡”曲阳、保定的铁球、面酱、春不老。

  4、自己动手剪窗花的步骤:1画好图形2剪好图样。过年过喜事贴窗花显着喜庆、热闹。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剪剪看看。中国结有很多种编制方法,每一种都有很深的寓意。它们代表着祥和、团结、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5、移风易俗树新风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让学生判断四副图中那些是不健康的饿迷信活动。

  6、农村婚俗的变化书中短文表现了现代农村婚俗的变化,从以前向男方索要各种各样的彩礼,到现在陪送致富的项目,结合本县、外县不同婚俗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习惯上还有那些变化。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那些是越来越富有民族的文化传统,那些是封建迷信,让学生从小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自尊的含义,认识到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尝试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 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 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思考:从徐悲鸿的身上,你觉得他的成功除了坚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什么重要条件呢?

  总结: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感受自尊的快乐

  1、活动一:我自尊、我快乐。

  在公众场合,我会约束自己的坏习惯,是因为 ;

  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后,当众受到表扬时,我会 ;

  父母、老师当众训斥我时,我会 ;

  有人给我取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我时,我会。

  思考1:自尊的表现有哪些?

  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取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当我们受到他人肯定和赞扬时,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思考2:什么是自尊?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活动二:回忆那美好的时光(P.5)

  思考1: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

  思考2: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总结:从同学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的价值得到肯定的时候,当我们的缺点被别人包容的时候,我们就会充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乐趣。

  思考3:如何正确面对不如意?

  总结:我们可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自己尊重自己,就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自尊,还是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是快乐的。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二、知耻与自尊

  1、我知耻、我自尊。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己有耻”是第一要。这里的行己有耻,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在孔子的心目中,知耻是第一位的。

  导语: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

  阅读教材“耻辱戒指”和“格林尼亚”的故事:

  思考1:耻辱的事情应当尽快忘却还是牢牢记住?

  思考2:“耻辱戒指”的故事给我们那些启发?

  思考3:格林尼亚的行为说明了什么?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总结:知耻,并且做到自尊,是一个人前进的强大动力,唯有自重知耻,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不起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搞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而且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深渊。

  从这两个故事中,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做人要有羞耻之心,它可以使我们改正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完善自己,并帮助我们取得成功。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不足,都会犯错误,当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时,有自尊心的人会怎样做呢?如果丧失了自尊心的人又会怎样做呢?

  2、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

  有时,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深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阅读教材(P.7)为自己制定改造方案:

  思考:自己有哪些缺点?

  总结:不回避缺点、改正缺点是自我尊重的表现。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我们没有聪明的天资,但我们可以用勤奋与方法 去弥补。明末清初有一位学者叫彭端淑,他给儿子和侄儿们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即使我的天资愚钝,才能平庸,不如别人,但是我每天坚持学习毫不懈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到那时候也就不觉得愚钝和平庸了。即使我的天资聪明,才思敏捷,加倍地高于别人,但是我把这些天资和才能都丢开不用,那么,我和愚钝平庸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生 中,曾参是以愚拙出名的。可是孔子的学业,最后却靠曾参传了下来。这样说来,聪明和愚钝的作用,哪里是一成不变的呢!”

  学生活动:参照小明的改造访方案,给自己制定改造方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将缺点转化为优点。这样,我们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尊。

  三、虚荣与自尊

  1、观察教材(P.8)图片:

  思考1: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什么心里?

  思考2:你认为他们追求自尊的方式存在什么共同的问题?

  总结:小品中的三位主人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自尊,而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

  思考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爱慕虚荣的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比如:互相攀比穿名牌;骑高档自行车;比头饰、书包、手机、家世等等。

  思考4:虚荣心产生的原因?

  虚荣心是自尊的扭曲。虚荣心强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极其不利的。矫正的方法是按照正确的思维方法,明确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2、测测你的虚荣心:

  完成作业本(P.2)《测测你自己》

  四、课堂小结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愿我们知耻辱、不虚荣,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P.11-12)

  2、参考课本第7页的活动内容,为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出示课件1】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9830;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9830;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9830;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

  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表述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交流,探索表述民俗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介绍民俗活动、民俗写作活动提供经验。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描述,学习描述的艺术,并让学生自己实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

  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

  3.常言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凸显出节日内容的丰富多彩。除了观灯、猜灯谜、闹社火、划旱船和吃元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下列活动中不在元宵节进行的一项是()

  A.耍龙灯B.放风筝C.舞狮子D.踩高跷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

  5.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

  A.糯米饭B.菜团C.竹筒饭

  6.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

  A.农事生产B.宗教信仰C.神话传说D.名人故事

  7.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A.元宵B.麦芽糖C.腊八粥D.饺子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B.窗花C.年画D.门槛

  9.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在自己家门口的春联经常被人偷偷揭去,令他很是苦恼。后来他在除夕夜又写了一副,但只让家人贴出春联的上半截,春联居然没有被再偷,第二天他再接着贴上下半截。这副春联的下半截分别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请问它的上半截分别写的是()

  A.春风春雨新年新岁B.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C.莺啼北星燕语南郊D.悠悠乾坤昭昭日月

  10.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

  A.压邪驱鬼B.望子成龙C.祝福健康D.招财进宝

  【答案】

  1-5DDBAC6-10BBABA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

  2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所学,体会介绍民俗活动需要做到的详略得当,为写作环节做铺垫。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5-10分钟)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出示课件5】习作提纲的要求:

  (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10分钟)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

  ①不少于400字;

  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

  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5分钟)

  初步学习编写提纲。

  通过对于民俗作文活动的交流和修改,感受详略得当的好处,意会写作的技巧,完善自己的作文。

  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

  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引导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教学反思]

  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一般来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来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生:(各种回答)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揭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

  三、猜一猜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

  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

  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③端午节:节日来历,习俗: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等。

  ④中秋节:说说由来,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

  五、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六、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

  ①傣族泼水节。

  ②彝族火把节。

  ③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欣赏民族风俗,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喜欢的民族风俗。

  3、萌发幼儿对不同民族风俗的喜爱。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民族风俗资料、《好大一个家》书本等

  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

  (1)、幼儿选择观看幻灯片、图书。

  (2)、幼儿交流看到不同民族的风俗。

  2、讨论交流:

  (1)、你喜欢哪个少数民族?为什么?

  (2)、自由交流不同风俗的特点。

  (3)、个别交流

  3、情感迁移:

  长大了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看看?

【民族风俗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民族春节风俗作文03-10

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02-03

关于民族风俗作文05-27

大班的社会活动教案02-02

春节民族风俗的作文12-03

大班春游社会活动教案02-02

大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02-02

大班微笑社会活动教案02-03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范本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