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时间:2022-10-08 15:45:42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小编带来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1】

  【摘要】文章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以及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应用;发展趋势

  1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目前,人们普遍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在这之前人们开始将电子技术应用到机械产品上,尤其是随着二战的爆发,加快了电子技术和机械产品的结合速度。

  随后这些技术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应用,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电子技术并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电结合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二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间;在该时期内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尤其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应用,以及集成电路的规模化、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这些技术的产生都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机电一体化也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发展十分迅速。

  三是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在机电控制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系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在很多领域都已经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而且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也丰富了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国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时间相对较晚,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而且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我国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科研力量不足,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机电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没有充分体现出一些科技含高的技术产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最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

  针对这三点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健康稳步发展。

  2 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

  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面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

  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5, 6]。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

  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

  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

  2 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2.1 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

  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采用钢铁材料为主创造的,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外,主要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

  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质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在控制方面才能够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消耗能量,提高效率。

  2.2 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分不开的。

  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2.3 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2.4 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

  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给信息传递和维修带来方便,而且可以简化设计。

  目前,正致力于发展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2.5 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

  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3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 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

  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

  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

  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3.3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 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 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4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 回归自然。

  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

  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

  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1]郭伟民.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8).

  [2]周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4(3).

  [3]康存丽,杨保群.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应用简介[J].微电机,2009 (8).

  [4]唐涛.小议机电一体化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8).

  [5]宋勇,谭祖彪,张斌斌.机电一体化技术思考及发展[J].电子测试, 2014(11).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 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l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三、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现状

  机电一体化占据制造产业的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必然,而制造产业是整个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因而机电一体化在当前激烈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工业国家的极大重视。

  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委员会在1991年向总统提交的报告中,列举了22项对于美国国家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至为关键的技术,其中包括机器人、传感器、控制技术和CIMS及与CIMS相关的其他工具和技术,如仿真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成组技术(CT)、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CAPP)、工厂调度工具等。

  西欧高技术发展规划尤里卡计划,提出了五大关键技术领域、24个重点攻关项目作为欧洲高技术发展战略目标,其中包括研制可自由行动、决策并易于人机对话的欧洲第三代安全民用机器人,广泛合作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的柔性系统,实现工厂全面自动化等机电一体化研究方向。

  日本将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具有视频、触觉和人机对话能力的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列为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同时,各国政府对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相对滞后。

  1985年12月,国家科委组织完成了《我国机电一体化发展途径与对策》的软科学研究,探讨我国机电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等15个机电一体化优先发展领域和6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提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产值比率在2000年达到15%~20%的发展目标。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数控技术、汽车电子化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已研制成功了用于喷漆、焊接、搬运以及能前后行走的、能爬墙、能上下台阶、能在水下作业的多种类型机器人。

  CIMS~究方面,我国已在清华大学建成国家ClMS~ 中心(ERC),在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单位建立7个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和8个CIMS培训中心,在国家立项实施CIMS的企业已达7O多家。

  这些都将推动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更高层次纵深发展。

  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l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诚然。

  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VI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

  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

  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

  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

  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

  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O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

  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瓯 ),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

  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

  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

  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

  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

  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

  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五,结柬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李运华.机电控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余洵.机电一体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相关文章:

国内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10-08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10-05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10-08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10-08

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10-09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0-07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0-08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10-09

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10-08

浅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