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时间:2021-02-02 17:30:12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1】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干扰;技术应用

  引言:机电一体化系统投入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总会受到电网、空间与周围环境干扰。

  若系统抵御不住干扰的冲击,各电气功能模块将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微机系统往往会因干扰产生程序“跑飞”,传感器模块将会输出伪信号,功率驱动模块将会输出畸变的驱动信号,使执行机构动作失常,最终导致系统产生故障,甚至瘫痪。

  一、干扰源

  从干扰窜入系统的渠道来看,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源分为供电干扰、过程通道干扰、场干扰等。

  1、供电干扰大功率设备会造成电网的严重污染,使得电网电压大幅度地涨落、浪涌,大功率开关的通断,电动机的启停等原因,电网上常常出现很高的尖峰脉冲干扰。

  据统计,电源的投入、瞬时短路、欠压、过压、电网窜入的噪声引起CPU误动作及数据丢失占各种干扰的90%以上。

  2、过程通道干扰过程通道干扰主要来源于长线传输。

  当系统中有电气设备漏电,接地系统不完善,或者传感器测量部件绝缘不好等;及各通道的传输线如果处于同根电缆或捆扎在一起,尤其是将信号线与交流电源线处于同一根管道时,产生的共模或差模电压都会影响系统,使系统无法工作。

  3、场干扰系统周围的空间总存在着磁场、电磁场、静电场,如太阳及天体辐射;广播、电话、通信发射台的电磁波;周围中频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等。

  这些场干扰会通过电源或传输线影响各功能模块的正常工作,使其中的电平发生变化或产生脉冲干扰信号。

  二、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配电系统的抗干扰抑制供电干扰首先从配电系统上采取措施,其次可采用分立式供电方案,就是将组成系统各模块分别用独立的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构成的直流电源供电,这样就减少了集中供电的危险性,而且也减少了公共阻抗以及公共电源的相互耦合,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电源散热。

  另外,交流电的引入线应采用粗导线,直流输出线应采用双绞线,扭绞的螺距要小,并尽可能缩短配线长度。

  2利用电源监视电路在配电系统中实施抗干扰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仍难抵御微秒级的干扰脉冲及瞬态掉电,特别是后者属于恶性干扰,可能产生严重的事故。

  因此应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性措施,即使用电源监视电路。

  电源监视电路需具有监视电源电压瞬时短路、瞬间降压和微秒级干扰及掉电的功能;及时输出供CPU接受的复位信号及中断信号等功能。

  三、过程通道抗干扰措施

  抑制过程通道上的干扰,主要措施有光电隔离、双绞线传输、阻抗匹配、电流传输以及合理布线等。

  1、光电隔离

  利用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特性,在长线传输时可以将模块间两个光电耦合器件用连线“浮置”起来,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各电气功能模块间的电流流经公共线时所产生的噪声电压互相窜扰,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长线驱动和阻抗匹配问题。

  2、双绞线传输在长线传输中,双绞线是较常用的一种传输线,与同轴电缆相比,虽然频带较窄,但阻抗高,降低了共模干扰。

  由于双绞线构成的各个环路,改变了线间电磁感应的方向,使其相互抵消,因而对电磁场的干扰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阻抗匹配长线传输时,若收发两端的阻抗不匹配,则会产生信号反射,使信号失真,其危害程度与传输的频率及传输线长度有关。

  4、电流传输长线传输时,用电流传输代替电压传输,可获得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5、合理布线强电馈线必须单独走线,强信号线与弱信号线应尽量避免平行走向。

  四、场干扰的抑制

  防止场干扰的主要方法是良好的屏蔽和正确的接地。

  须注意以下问题:

  1、消除静电干扰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感应体接地,接地时要防止形成接地环路。

  2、为了防止电磁场干扰,可采用带屏蔽层的信号线,并将屏蔽层单端接地。

  3、不要把导线的屏蔽层当作信号线或公用线来使用。

  4、在布线方面,不要在电源电路和检测、控制电路之间使用公用线,也不要在模拟电路和数字脉冲电路之间使用公用线,以免互相串扰。

  五、软件抗干扰技术

  各种形式的干扰最终会反映在系统的微机模块中,导致数据采集误差、控制状态失灵、存储数据窜改以及程序运行失常等后果,虽然在系统硬件上采取了上述多种抗干扰措施,但仍然不能保证微机系统正常工作。

  因为软件抗干扰是属于微机系统的自身防御行为,实施软件抗干扰的必要条件是:

  1、在干扰的作用下,微机硬件部分以及与其相连的各功能模块不会受到任何损毁,或易损坏的单元设置有监测状态可查询。

  2、系统的程序及固化常数不会因干扰的侵入而变化。

  3、RAM区中的重要数据在干扰侵入后可重新建立,并且系统重新运行时不会出现不允许的数据。

  抑制数据采样的干扰可采用:数字滤波,宽度判断抗尖峰脉冲干扰等办法,也可采用重复检查法,偏差判断法来检查判断是否有干扰信号。

  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俊民,周砚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

  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

  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咏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

  [2]何建新,黄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与发展探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2】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干扰;技术应用

  引言:机电一体化系统投入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总会受到电网、空间与周围环境干扰。

  若系统抵御不住干扰的冲击,各电气功能模块将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微机系统往往会因干扰产生程序“跑飞”,传感器模块将会输出伪信号,功率驱动模块将会输出畸变的驱动信号,使执行机构动作失常,最终导致系统产生故障,甚至瘫痪。

  一、干扰源

  从干扰窜入系统的渠道来看,系统所受到的干扰源分为供电干扰、过程通道干扰、场干扰等。

  1、供电干扰大功率设备会造成电网的严重污染,使得电网电压大幅度地涨落、浪涌,大功率开关的通断,电动机的启停等原因,电网上常常出现很高的尖峰脉冲干扰。

  据统计,电源的投入、瞬时短路、欠压、过压、电网窜入的噪声引起CPU误动作及数据丢失占各种干扰的90%以上。

  2、过程通道干扰过程通道干扰主要来源于长线传输。

  当系统中有电气设备漏电,接地系统不完善,或者传感器测量部件绝缘不好等;及各通道的传输线如果处于同根电缆或捆扎在一起,尤其是将信号线与交流电源线处于同一根管道时,产生的共模或差模电压都会影响系统,使系统无法工作。

  3、场干扰系统周围的空间总存在着磁场、电磁场、静电场,如太阳及天体辐射;广播、电话、通信发射台的电磁波;周围中频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等。

  这些场干扰会通过电源或传输线影响各功能模块的正常工作,使其中的电平发生变化或产生脉冲干扰信号。

  二、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配电系统的抗干扰抑制供电干扰首先从配电系统上采取措施,其次可采用分立式供电方案,就是将组成系统各模块分别用独立的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构成的直流电源供电,这样就减少了集中供电的危险性,而且也减少了公共阻抗以及公共电源的相互耦合,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也有利于电源散热。

  另外,交流电的引入线应采用粗导线,直流输出线应采用双绞线,扭绞的螺距要小,并尽可能缩短配线长度。

  2利用电源监视电路在配电系统中实施抗干扰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仍难抵御微秒级的干扰脉冲及瞬态掉电,特别是后者属于恶性干扰,可能产生严重的事故。

  因此应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性措施,即使用电源监视电路。

  电源监视电路需具有监视电源电压瞬时短路、瞬间降压和微秒级干扰及掉电的功能;及时输出供CPU接受的复位信号及中断信号等功能。

  三、过程通道抗干扰措施

  抑制过程通道上的干扰,主要措施有光电隔离、双绞线传输、阻抗匹配、电流传输以及合理布线等。

  1、光电隔离

  利用光电耦合器的电流传输特性,在长线传输时可以将模块间两个光电耦合器件用连线“浮置”起来,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消除了各电气功能模块间的电流流经公共线时所产生的噪声电压互相窜扰,而且有效地解决了长线驱动和阻抗匹配问题。

  2、双绞线传输在长线传输中,双绞线是较常用的一种传输线,与同轴电缆相比,虽然频带较窄,但阻抗高,降低了共模干扰。

  由于双绞线构成的各个环路,改变了线间电磁感应的方向,使其相互抵消,因而对电磁场的干扰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阻抗匹配长线传输时,若收发两端的阻抗不匹配,则会产生信号反射,使信号失真,其危害程度与传输的频率及传输线长度有关。

  4、电流传输长线传输时,用电流传输代替电压传输,可获得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5、合理布线强电馈线必须单独走线,强信号线与弱信号线应尽量避免平行走向。

  四、场干扰的抑制

  防止场干扰的主要方法是良好的屏蔽和正确的接地。

  须注意以下问题:

  1、消除静电干扰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感应体接地,接地时要防止形成接地环路。

  2、为了防止电磁场干扰,可采用带屏蔽层的信号线,并将屏蔽层单端接地。

  3、不要把导线的屏蔽层当作信号线或公用线来使用。

  4、在布线方面,不要在电源电路和检测、控制电路之间使用公用线,也不要在模拟电路和数字脉冲电路之间使用公用线,以免互相串扰。

  五、软件抗干扰技术

  各种形式的干扰最终会反映在系统的微机模块中,导致数据采集误差、控制状态失灵、存储数据窜改以及程序运行失常等后果,虽然在系统硬件上采取了上述多种抗干扰措施,但仍然不能保证微机系统正常工作。

  因为软件抗干扰是属于微机系统的自身防御行为,实施软件抗干扰的必要条件是:

  1、在干扰的作用下,微机硬件部分以及与其相连的各功能模块不会受到任何损毁,或易损坏的单元设置有监测状态可查询。

  2、系统的程序及固化常数不会因干扰的侵入而变化。

  3、RAM区中的重要数据在干扰侵入后可重新建立,并且系统重新运行时不会出现不允许的数据。

  抑制数据采样的干扰可采用:数字滤波,宽度判断抗尖峰脉冲干扰等办法,也可采用重复检查法,偏差判断法来检查判断是否有干扰信号。

  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俊民,周砚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相关文章: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02-07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论文12-24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12-18

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应用11-22

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08-28

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应用论文01-04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论文12-24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07-19

试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