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经济转型环境下中国企业战略思维改变

时间:2021-05-29 17:26:14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经济转型环境下中国企业战略思维改变

  现代的人们常常感叹于所处环境的瞬息万变,而随着企业日益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环境对企业的存活与成长也日显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献上一篇关于经济转型环境下中国企业战略思维改变的论文,各位毕业生不妨借鉴一下哦!

  摘 要:受到经济转型中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技术进步的影响,中国企业经营环境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与趋势。本文从复杂性、动态性、敌对性和容量四个环境维度,系统的分析了中国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研究环境变化背后企业战略深思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转型 企业环境 战略思维转变

  一、企业环境分析维度

  外国理论界对企业(组织)环境的关注由来已久,学者们从组织与协作理论的角度(Barnard,1938),结构的角度(Bennis,1966),系统与权变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企业组织将如何受外界力量的影响。而战略管理学派在发展中始终对环境加以重视,因为企业环境的定义是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企业环境是一个多维度的构造,在横向分层的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对企业环境进行描述与分析。已有文献在环境维度概念建构确立了复杂性(Complexity)、动态性(Dynamic)和对立性(Hostility)三个维度(Dess & Beard,1984;Thompson,1967),其中复杂性是指企业所处环境的利害关系的多寡,即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数量以及同质化或差异化的程度;动态性是指环境要素随时间而变动的程度,包括法规制度、科技、及环境变动的速度与幅度;对立性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于资源、市场等竞争。

  当然,还有学者提出了其它重要的维度,最有影响的是Grove提出的“三维分析技术”即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与容量。其中环境容量(Capacity)的维度,是用来说明环境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和成长空间。所以本文综合了Dess & Beard和Grove两种环境构析策略,采取一个四维度的分析模型,对企业环境进行全方位的透视。

  二、经济转型期环境影响因素

  1978年我国政府开始逐步推动经济转型(Transition Economy)的改革,并一直持续至今。经济转型或称过渡经济,其核心内涵都是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或者转型的过程,同时也具有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涵义。数据显示,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政策点燃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导火索,至2006年GDP平均每年递增9.6%,同一时期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至4%之间,而在这28年中,有将近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人均GDP平均每年也递增8.3%。种种令人瞩目的经济数据都显示了中国在国内和国际间持续发展壮大的实力,其实在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的支撑,具体可分为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三项主要内容。

  1.体制改革。通过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分三个层次展开。一是改革经济运转层次,重塑市场微观主体,构建与培育市场机制,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法制建设;二是改革经济制度环境,如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是调整与经济有密切关系的其它宏观制度,如政治体制改革,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2.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这个由封闭到开放的根本性转折,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分享经济利益。开放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开始的,一是在贸易部门实行局部的自由化改革;二是通过政策与利益的重新调整分配,提高企业出口的经营绩效,鼓励与倡导各类企业实施出口战略;三是制约国家外汇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进入中国。

  3.技术进步与知识经济。通过产业技术、通用技术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并逐渐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我国来说,由于诸多较为复杂和深刻的理由,在商业领域内,企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能力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所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通常处于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的策略获得所需的技术并将它们转化为竞争优势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课题。

  三、中国企业的环境多维特征分析

  过去中国经济转型的三十年里,上述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和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本文结合环境复杂性、动态性、敌对性以及容量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矩阵框架(参见下图)分析各个因素共同作用下企业存活发展环境的性质与特征。

  1.环境复杂性。我国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了原来体制中企业的同质性,使企业环境中的个体异质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对外开放后,各行各业逐渐向外资开放,以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异质性的同时,也转变了多数行业的集中度,加深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性。

  技术进步加快了技术扩散和知识传播,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企业面对大量信息,不仅没有削减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反而大大增加了环境的复杂性程度,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了难度。

  2.环境动态性。卖方市场直至90年代中期还在主导中国经济,但不久后,供求关系迅速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的消费心智模式和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商品基本功能的简单需求,而开始追求愉悦性、审美性等深层次的需求,并转变了过去消费的大众化,开始追求消费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企业必须转变短缺经济时代的规则开发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变换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使市场环境的动态性日趋增强。

  另外,全球技术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加快了产品或服务更新的速度,动态性大大增加。而信息、知识、技术的传播速度加快,使企业的信息收集、知识积累和技术模仿变得更加容易,传统的技术优势将难以保持长久。3.环境对立性。体制改革后,高产的非国有经济成分对国企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原来国有企业的社会政治关系网络在很多行业都成为国企的竞争优势,但随着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关系网的优势逐渐被效仿(Ahlstrom et al.,2000;Lau & Busenitz,2001)。也就意味着转型过程中各类型的企业都倾向利用人际关系网络作为经营重要手段,去获取资源或战略联盟。同时,企业间也加快争夺优秀人才等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