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论文

时间:2022-10-09 01:43:57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论文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论文【1】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论文

  摘 要: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文章主要以国内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的实践为基础,重点分析该课程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并提出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课程 教学方式 改革思路与对策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一直都不太理想。

  深入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并对其加以总结与分析,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比较与评价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1]

  与微观经济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经济学案例的真实性与可读性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兴趣。

  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基本上是源自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总结。

  这种案例具有典型性、可读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并加以讨论、分析。

  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第三,该方式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案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动引导,并发挥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讨论等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才华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使课堂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之中,而不可能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沉闷、学生打瞌睡的现象。

  毫无疑问,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曾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杜威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失败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它更注重“在老师指导下”的“再发现”,即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发散思维的结论进行精简和整理,然后选择最佳路径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内涵。[2]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看作是相同的活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模拟科学家为认识自然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来构建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的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探究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技巧,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技巧。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是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最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第二,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无论是培养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都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主动建构才能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第三,知识的重现性。

  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演绎和证实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四,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只要学生想到,而且是力所能及的,就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获得一种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三)问题驱动导学教学法

  “问题驱动导学”,是指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构建的一个以问题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组织方式。

  [4]该教学方式主要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有目的性地去学习,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

  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最终使得各层次学生对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5]

  (五)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

  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不再遵循传统固定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一种开放的,吸收多种教学方法经验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与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它将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虽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遵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庞大,知识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学习难度。

  无论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还是现行的案例教学方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目标都是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主体慢慢地由“教师主导,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向“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互动式教学转变。

  现代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互动、联动,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是,采用多媒体现代手段,综合运用案例、启发式、探究式、读写议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环节,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对策

  1.因材施教,灵活把握。

  目前,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管理类和非经济管理类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

  微观经济学授课范围比较广,授课对象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教学大纲、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识性和实用性。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夯实理论知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而对于非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2.教考结合,突出特色。

  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而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则是衡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

  教学方式是手段,考核是目的。

  因此,教师应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实现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要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纳入考核范围,在课程考核成绩中设置一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王保宇.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探讨.黑河学刊,2010,(7):102-103.

  [2]唐彬.发现式、探究式和研究式三种教学方法在经济理论课中的综合运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3-38.

  [3]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9,(1):48-52.

  [4]严瑞芳.问题驱动导学模式探析――《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8-9.

  [5]唐年.浅谈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在宏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06,(2):39-41.

  [6]张歌.论启发式教学在社会保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商贸工业,2010,(6):219-220.

  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新研究论文【2】

  [摘要]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经济学教育改革。

  本文就笔者从事微观经济学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推进双语教学的普及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探索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海南各个方面都需要和国际接轨的人才,大力加强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成为海南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双语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种尝试。

  琼州学院2011年上学期开始在2010级市场营销本科班开始试行《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课程,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方面

  经过多年双语教学的开展与推广,国内目前可以买到各种经济管理类的原版教材。

  但是,同为微观经济学教材,不同的教材难易程度却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被国内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曼昆著《经济学原理》和萨缪尔森著的同样教材难度就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教材选择不适合教学对象,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另外,虽然这些教材多为国外经典教材,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时滞性,即这些教材中的案例都颇显陈旧。

  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讲授,学生感觉远离现实经济社会,而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选择何种教材才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成为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时,如何解决教材中事例陈旧的问题,也值得双语教师进行思考。

  12教师方面

  开展双语教学,师资的素养十分重要。

  一位教师要能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除了对专业知识非常了解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而这种英语水平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英语教材,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流利的英语讲授课程。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平衡英语和汉语的使用存在着困难。

  基于上述师资的困难,部分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过于形式化。

  例如:仅仅采用英语教材,英语的板书,但是讲授却完全采用中文,甚至最终的考核也采用中文。

  因此,学生总是抱怨参加双语教学和非双语教学的课程没有太大区别,而且英语水平并没有因为双语课程而提高。

  13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影响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许多学生坚持不下来。

  因此,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差,要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如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上课时机械地以解释词汇和句子结构、翻译课文内容为主,使得双语的专业课程如同一门英语翻译课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

  因此,如何引入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各种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成为开展双语教学必将面临的困难之一。

  2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

  21教材选择

  在双语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材,直接关系着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充分考虑符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难度适当的原则下,笔者选取了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编著的《微观经济学》(第18版,双语教学版)。

  本书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

  第18版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

  该双语教学版在保留原英文版100%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对知识重点、专业难点、语法难点、专业术语、标题与目录以及较生僻的字词做了翻译和注释。

  22教学内容设计

  因为是首次采用双语教学,应当从简单的渗透层次入手,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

  教师首先介绍经济学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如Economics(经济学)、Demand(需求)等。

  通过简单的渗透,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的理解。

  这个阶段以中文教学为主,适时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和接收率,为下一步加大英语信息量的教学做好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来说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师生互动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使用英语阅读案例和分析讨论案例,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的阅读能力和英文表达能力。

  221教学课件安排

  针对学生还处在大一阶段,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实践不适应等特点,在课件设计上采取创新。

  在开始几张采取中文PPT,关键术语采用英文专业词汇,等学生慢慢转变适应双语教学过程后,开始采用中英文兼有的板书,以后逐步采用英语板书,只对个别生词和专业词汇标示中文注释。

  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较好。

  222教学方法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通过对英语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英语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能运用英语作为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最终实现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

  其次,利用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同学完成案例分析,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将传统教学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去思考、探讨并参与到课堂中的方式。

  这样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以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3理论联系实践

  由于教材选用国际通用的教材,教材的事例主要以美国为主,这样学生普遍感觉和我们生活差距太远。

  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经常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一些经济问题和现象。

  比如讲资源稀缺,就以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为例;讲供求平衡就针对社会上最近出现的食盐、生姜、大蒜等涨价的事例来说明供需变化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24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如果没有教师精彩的讲授、合理的组织,任何课堂都会失去光彩和吸引力。

  因此,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素养也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双语教师,除了需要学习掌握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和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得双语教师更好地不断对双语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真正的实现学有所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文是笔者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双语教师在教学中还将面临许多挑战,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地探索,针对各个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不同,设计出适合各类专业同学的“双语教学”的模式,从而推进双语教学的普及,使得更多学生能够通过接受双语教学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仁伟,余鸿《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139-142

  [2]刘翌楠,宋柳初探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微观经济学教学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87-90

  [3]张守凤,杨宝剑关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9(5):119-122

  [4]张保胜经济学核心课程双语教学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2(6):160-161

  [5]郑连成,王旭,张弘强经济学双语教学初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1-52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论文】相关文章:

《微观经济学》考核方式改革设计论文10-08

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论文10-08

电子商务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研究论文10-08

工商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微课教学研究论文10-08

徽派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探索分析论文10-08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03-24

课程设计教学论文相关论文10-01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10-09

微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