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人才埋没本质的政治经济学

时间:2022-10-05 21:00:49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才埋没本质的政治经济学

  人才埋没本质的政治经济学

  [摘 要] 人才埋没是人才价值没有发挥或没有充分发挥的结果。

  但是人才价值、人才埋没都是历史范畴。

  人才价值只有在阶级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人才埋没正是阶级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下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人的劳动异化,人才价值出现人才使用价值和人才交换价值的分离与对立而出现的。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无所谓人才的价值,也不会有人才埋没现象。

  [关键词] 人才价值 人才使用价值 人才交换价值 人才埋没

  俗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从古到今的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人才埋没现象。

  人才埋没使人才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导致人才浪费。

  人才埋没对人才,对社会都是一种遗憾和损失。

  对于人才埋没现象,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全面分析了人才埋没的主客观原因。

  但是,对于从古到今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人才埋没现象以及人才埋没的本质是什么等这类问题学界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企图进行一定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人才价值的内涵

  人才是否被埋没要从人才价值的实现去判断,人才价值充分实现,人才就不会埋没,反之,则出现埋没。

  因此,要说明人才埋没的本质,必须从人才的价值开始探究。

  1.价值

  在目前学界通行的观点中,价值可以定义为主体与客体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

  价值主体是指人,包括个人、集体、社会等不同层次。

  价值客体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对主体具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一切外在客体。

  但此价值并不能解释一切价值问题。

  它最多是说明了外界的物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在分析商品时认为商品具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

  马克思认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

  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刚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实际上是人的劳动的交换,反映的是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

  由此可见,价值如果仅仅从社会之外来看待的话,目前学界通行的观点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任何有用物,任何所谓价值或价值关系,都是在社会之中存在的。

  在商品社会中,社会科学要探寻价值,必然不能单纯地从使用价值出发,必然要关注价值的两个方面――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虽然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但是在商品社会,没有了交换价值的有用物有时比无用物还要糟糕。

  比如,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大的经济危机时,象牛奶、猪、牛等这样的有用物经常被费力地投放到大海之中,比处理垃圾还要让人费神。

  2.人的价值和人才价值

  人才与人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对人的分析一般都适用对人才的分析,人才价值与人的价值也是如此。

  一般说来,人是无价的,人不存在象物那样的价值。

  价值仅在物物交换(交换价值)和物对人的需要满足(使用价值)时才会存在。

  但在人的劳动异化的社会中,人还以劳动力的形态存在于社会中时,也可以而且确实存在着把价值的一般含义作为基础,引申运用到人的身上,得出“人的价值”的概念。

  目前学界通行观点指出,人的价值是社会和他人与单个人的需要与满足关系;人的价值同物的价值有着区别: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人的价值也可因此分为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此分析显然同对价值的通行观点是相一致的。

  但此分析运用到实践中会出现悖论。

  人作为价值客体满足自身和他人、社会需要时如果也凭借自身固有属性,那这固有属性是什么?如是人的肉体所具有的固有属性,显然不妥。

  事实上,人的身体虽然具有一定的有用性,但是人主要是通过把自己的本质对象化――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产物来满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如此,对人的价值就主要转化为人的产物的价值,把人的价值降到了物的价值。

  显然,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悖论。

  然而,这个悖论也正说明了一个事实:如果探寻人的价值就不能把人当作人,而要当作可以成为商品的劳动力。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综合。” 因此,人的价值也应当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不在于人的价值的二重性,而在于人通过创造物来满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主观能动性或者劳动力的特殊使用价值。

  人才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分野也是在这里体现出来。

  人才具有较之为一般人更强地把自己本质对象化的能力,人才作为劳动力但单位时间内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有用物或交换价值。

  二、人才价值的实现

  1.人才交换价值的实现

  人才的交换价值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人才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人才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才个体中,生产这种劳动力的时间就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这种价值不仅包括人才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生活资料价值,还包括其子女的生活资料价值和人才受教育和训练的商品价值等等。

  但是人才的交换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这个交换不是指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是这种交换的一种特殊形式。

  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使用完毕后,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进行再恢复。

  因此,人才的劳动力可以进行多次交换当然也可以对人才的劳动力进行较长时间的买断。

  现实生活中,人才所得到的日薪、月薪、年薪等等就是自己劳动力被出卖及多次出卖的结果。

  人才劳动力的价值一般由其价格来体现,但由于“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这些因素不仅体现在人才劳动力的价格上,还会体现在人才的一定社会承认(社会承认,在这里和学界通行观点一致,即社会对成才者素质和成果的肯定与认可的活动)上。

  社会承认在这里实质是通过对人才使用价值耗费的成效来认可人才的稀缺性,从而对人才交换价值进行追加。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商品社会中人才只要作为劳动力卷入商品流通,就存在交换价值,也会必然实现,而人才的价格以及社会承认不过是客观价值及价值规律带有人或社会的主观意志的表现形式。

  2.人才使用价值的实现

  “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有用物和人才的使用价值都是如此,必须经过使用或消费才能实现。

  但是人才的使用价值和一般的有用物还不同。

  一般有用物经过使用或消费,满足了人的需要,它的价值就一定能够实现。

  而人才的使用价值是创造有用物或交换价值,人才的使用价值经过消费后不一定能够实现或完全实现。

  人才的使用价值的消费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劳动。

  由于人才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人才劳动所产生的有用物也就具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于是人才使用价值的实现就有一个二级复杂结构。

  第一级是当人才进行了劳动,造就出了有用物,其使用价值就初步实现了。

  第二级是人才使用价值的最终实现,即要等其创造有用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实现。

  有用物的交换价值实际上是人才在有用物中凝结的抽象劳动,有用物的交换价值将在商品流通中实现,商品交换成果,人才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人才使用价值在此方面最终实现。

  另一方面,有用物不论是否进入流通领域,只要被人消费或使用,人才的使用价值也最终会实现。

  三、人才价值实现的曲折性――人才埋没

  1.人才交换价值实现的曲折性

  价值规律决定商品交换必须进行等价交换。

  因此,人才的劳动力只要作为商品进行了交换就一定能实现人才的交换价值。

  但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却是,人才劳动力的价格及社会承认围绕人才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于是,人才的价格及社会承认就必然会出现同人才交换价值不相符的情况。

  再加上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人才的交换价值在某次或某段时间内不能完全实现。

  但同商品一样,在一定国家,一定时期,人才的价格是比较稳定,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来看,人才的平均价格及社会承认同人才的交换价值是相符合的。

  另外,人才的使用价值是人才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人才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人才使用价值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才的价格。

  2.人才使用价值实现的曲折性

  人才使用价值第一级实现的曲折主要是受到交换价值的影响。

  人才的劳动力在进行交换之前,需要证明其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买者不会购买对他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力。

  人才交换价值的实现制约着人才使用价值的实现。

  在商品社会中人才交换价值如不能实现,人才的使用价值则很难实现。

  也就是说,如果人才的劳动力没有被购买,人才的劳动力的消费就难以进行。

  另外,人才交换价值实现不彻底,人才的使用价值也会受影响。

  人才的价格和社会承认在价值规律作用下会围绕人才价值上下波动,当人才价格及社会承认低于人才交换价值时,人才交换价值就不能充分实现,反映在人才使用价值上就会出现人才失业等现象

  人才使用价值第二级实现的曲折性主要是由于人才的创造物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曲折性造成的。

  人才的个体劳动不能够直接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必须以其创造的商品为载体,经过一系列中介才能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度是人才使用价值的实现度的必要条件,商品交换价值的非充分实现必然导致人才使用价值的非充分实现。

  商品的生产是为了消费,但由于商品交换的存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有着交换和分配等环节。

  这些环节出现的问题最终会影响到主体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也就影响到了人才使用价值的二级实现。

  通过人才价值实现的曲折性,我们可以断定,人才埋没就是人才价值没有实现或没有充分实现的结果。

  人才在社会中多种多样的埋没形式,都是人才价值实现曲折性的表现。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人才价值得到了较大发挥,但是人才埋没仍然是人才价值实现曲折性的表现,这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才作为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仍然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其社会劳动的性质只能通过商品市场的交换实现其价值后才能得到实现和转化。

  因此,只要存在着商品,存在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人才埋没就必然发生。

  四、人才埋没的根源及消亡

  人才埋没是人才价值没有实现或没有充分实现的结果,而人才价值实现的曲折性,归根到底又是人才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以及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与对立。

  交换价值的存在来源于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则是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因此,人才埋没的最终根源在于社会分工下的私有制。

  实际上,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后,社会就无须再为产品规定价值。

  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 交换价值的消亡,使物对人来说单纯地表现为它的有用性。

  但是,发现物的有用性则是“历史的事情” 了。

  对于人才价值来说,人才的交换价值也消失了,人才价值仅从其创造物就可以来实现,其创造物的使用价值也摆脱了交换价值。

  人才的劳动直接成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人才创造物的有用性直接进入分配环节,从而得到消费。

  人才的天赋和其超群的工作能力,被默认作天然特权。

  人才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实现和发挥。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乃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指出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

  在此阶段,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展,资产阶级的权利还在发挥作用,人才仍有可能被埋没。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这个阶段,“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才与非人才都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着,非人才(当然也包括人才)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必然也是人才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每个人都各尽所能,人才也一样,人才的天赋与超群能力不是其特权,同一般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性。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人的异己的力量都消失了,人才埋没作为一个历史现象也就自动消亡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罗洪铁等:人才学原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人才埋没本质的政治经济学】相关文章:

档案整理的本质与核心10-05

《教育的本质》教学教案10-08

对旅游本质的哲学思索论文10-12

本质员工离职报告模板11-25

关于生命的本质的教学方案10-08

本质安全的心得体会12-26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0-08

互联网金融本质及未来瞻望论文10-08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之问题的本质10-07

人才调研报告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