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市场发展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6:23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业经济市场发展论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经济市场发展论文

  【1】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只有农产品市场化后,才能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好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融,从而加快农业业生产的开放化进程。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产品依靠市场为其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从而围绕价格机制形成供求双主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格局,这样就使农业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取更大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文中对农产品市场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模式已由市场自发实现调节,而农产品也从传统行政指令的资源配置模式中走向市场,农业生产过程也开始不断的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来,这就加快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

  由于农产品市场化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也是依赖于国家整体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而实现的,同时将市场作为其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

  一、农产品市场化的基本内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经济部门也开始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实现了农产品市场化。

  而农产品市场化则主要包括要素投入市场化、生产过程市场化和产品销售市场化三个环节。

  农产品要素投入市场化。

  农产品要素投入市场化主要体现农业市场整体开放和融入到市场体系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农业需要的机械设备、农用化学产品的供给控制进行放开,这样就可以加快大量的工业产品进入到农产品市场中来,加快推动农产品要素投入市场化的步伐。

  农业生产环节的市场化。

  农业生产环节市场化需要以市场信息的流通作为指导,所以也可以将农业生产环节市场化认定为农业生产市场导向化和信息指引化,这就需要农业生产地理区域需要对整个市场体系进行开放,这样农业生产信息才能通过农业生产链条进行传达,从而作用于农业部门本身。

  同时也需要使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与农业市场进行融入。

  由于农产品要素投入市场化过程中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与工业部门已进行了良好的对接,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则可以更好的引入所需的农用机械设备和技术,同时加快农业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更新与新技术推广工作,并与工业部门和销售部门进行对接,以便于获取农业生产信息。

  但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性,这就导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想实现对生产对象进行调整则较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农业生产信息化过程中则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的判断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市场进行预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充分的发挥公共资源提供者的职能,为农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这样对于农业生产环节中对市场的趋势的判断才能更加科学和合理。

  农业产品销售过程的市场化。

  主要体现为农业产品价格的市场化。

  长期以来农产品价格往往偏离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导致农业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最终出现的结果表现在大量的人才、资金从农业部门向其他部门进行流动,并最终限制农业生产部门的整体发展。

  农产品市场化的最终环节和落脚点是农产品销售过程的市场化。

  农产品销售环节的市场化本身需要农业产品市场直接对农业产品的需求方直接开放。

  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将农业产品的供求双方直接对接并完成自身的退出。

  在农产品市场化实现过程中还受制于政府职能的转换。

  长期以来农业资源配置模式听命于行政指令,而在市场自主调控模式下,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都需要合理的退出,这就需要政府加快职能转换,完全由市场来对资源配置、产品流向和价格机制等问题进行解决。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但政府的合理退出,并不是政府完全不干扰,在这种过程中政府还需要保持有效的存在,为市场提供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防止市场出现失灵。

  由于农产品受制于生产周期长和需要刚性大的问题,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难免会出现滞后或是波动等情况,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所以在农产品市场化过程中,政府应加快职能的转换,充分发挥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农产品市场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市场化是国家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市场化的存进作用,主要体现于对旧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突破所带来的对计划经济弊端的全面改进,及对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上。

  农产品市场化将减轻农民的负担。

  包括农业部门在内,计划经济本身需要通过行政指令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必须依赖于庞大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在进行行政式的信息传递过程当中,将产生巨大的信息成本并产生信息的失真,最终影响中央计划管理部门的决策判断,并产生巨大的行政管理成本。

  这些行政管理成本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视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基本政策环境下,严重增大了农民的负担。

  进行市场化改革将会逐步将包含在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在内的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削减,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本身的负担,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农业生产将直接提高农民本身的收入,带动优质劳动要素向农业部门进行转移。

  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当以不同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两个经济地理区域进行相关产品的自由贸易,并实现市场的开放和相互扩大时,将产生相同劳动力取得比较桕近的劳动收入的变动趋势,因此农民的纯收入将有所增加,农业部门将有可能产生对工业部门的就业替代。

  大量优质的劳动力投入,将直接带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部门所使用的其他要素诸如资本、土地等,在价格方面也会产生相类似的趋势。

  社会资源将会向农村进行有序回流,从而促进农业经济部门产出的增加。

  城乡二元结构也会逐步被打破,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趋势。

  农业生产过程的开放化将直接促进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生产规模的狭窄的特征。

  农业生产规模很难扩大,而且农业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也很难实现。

  当农产品实现市场化后,农产品作为商品而不是生存所需的消耗品存在,将产生规模经济以降成本增加利润的现实需求,农业技术更能得到推广和普及。

  从而直接促进农用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直接促进农业经济产出的增加,实现农业的加速发展。

  【2】浅谈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十几亿人口的衣食都依靠农村农业的产出,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整个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近些年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发展速度还是慢,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迫不容缓。

  一、农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2.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3.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

  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提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5.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产量供不应求。

  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当前我国居民对畜牧产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增幅明显提升,但国内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限制了粮食产量的增幅。

  尽管我国的粮食连续七年增长,而且出口也收到了限制,畜牧业生产的减少也减少了对饲料粮的需求,同时发改委还出台了政策限制利用粮食作为原料生产生物原料。

  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缺口仍然存在,就是因为农产品需求的增加是持续的、刚性的、不可逆的,无论气候适宜与否,农民积极性高低与否,对于粮食、棉花等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

  2.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方式非常粗放的情况,很多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还是在沿用以前的发展方式,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种面积和自然资源的投入量来实现的。

  粮食的增产主要依靠的是以化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但化肥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当达到一定的用量时,单产水平不会再有提升,要想有所提升就要用到生物科技。

  但我国农业的科技投入占整个GDP的0.5%,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水平是2%-3%,而且农业科技很大一部分是周期长、投入大,这就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农民的教育程度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3.农业生产不能很好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由于农民本身年龄文化的局限,以及对市场信息理解不足,农业生产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务市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组织和调配生产要素,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不研究市场规律,而是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造成各种“大战”,如红麻大战、柑桔大战、苹果大战、蚕茧大战等此起彼伏,造成农业生产能力的大起大落,农民投资的巨大损失。

  三、提高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1.保证耕地面积,合理运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

  政府对农业土地用地的保证是18亿亩农田,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而地方政府则一心只想搞经济,买地相当积极,因此国家除了保证18亿亩农田的底线之外,还应规定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所得的收益,必须投入到农业中。

  要运用好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出租、转让、转包等形式,使土地流转起来。

  只有用好土地使用权,把土地流转工作做好,才能把农业规模化经营搞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者,生产水平的高低以及对生产程度的应用直接影响农业产出。

  为此,应根据农村的现有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把科研力量集中运用到园艺产品、深加工产品上,使农业经济向着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围绕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技术研发。

  大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和节劳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3.克服农业生产盲目性,把握市场经济规律。

  为了克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避免浪费,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以切实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还有当地农民应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种养业要在布局上实现转移,即从不适宜区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从分散产区向集中规模化产区转移。

  要以科技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市场需求淘汰传统低劣品种和落后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工程,把引进、选育和推广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

  四、结束语

  总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生活,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农业更好的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

【农业经济市场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10-01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论文10-01

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10-01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思考论文10-08

浅谈农业经济的发展途径论文03-24

农业经济发展措施论文10-01

农业经济发展分析论文10-01

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10-09

乡村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