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浅议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时间:2022-10-07 13:35:01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议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摘要:文章讲述自2002vX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2014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新常态”经济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虽然经济增速回落很可能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更重要的是,“新常态”经济带来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了就业结构;政府部门深化改革,逐渐简政放权也给大学生创业和企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浅议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新常态;经济结构;深化改革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自2002年来就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步步攀升,2015年预计毕业人数将高达749万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正呈现“新常态”,亦即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调整优化,政府大力简政放权,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多元化。基于这些“新常态”经济特征,可以预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也会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

  1、文献回顾

  1999年,我国为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以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满足青年学生上大学的普遍愿望,开始实行高校大规模的扩招。20世纪初,高校毕业生出现井喷式增长,如2003年中国迎来了中国高校第一个毕业高峰,应届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01万人。自此以后,毕业生人数每年仍以相当高的速度增长。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给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21世纪以来的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排斥效应,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过剩的人力资源只能退出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阻碍了大学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教育结构落后,难以跟上大学生的市场化就业需求。苏剑、盛磊则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结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下产业结构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分化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使得市场对于大学生有较低的需求。除此以外,吴克明、孙百才还得出结论,认为大学生偏高的就业期望和择业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与国家经济发展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的。根据“奥肯定律”,劳动力需求的水平主要由经济增长速度决定。经济增速快,市场就会有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就业岗位增加,失业率低;反之,劳动力需求将减少,导致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增高。这一定律揭示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印证。国内学者对于“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做了一些研究。如陈安平、李勋来利用1985—2000年间的实际GDP和有效就业RE的数据,得出了经济增长推动有效就业增长的结论。相反地,另一些学者如蔡畴却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的并不存在“奥肯定律”揭示的经验现象,亦即高就业与高速经济增长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因此,即便经济增速下滑,由于劳动力供给产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新趋势等原因,就业依然能实现稳定增长。而随着新增就业的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望得到缓解。本文将着重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出发,剖析“新常态”经济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2、“新常态”与大学生就业、创业

  2。1 经济增速放缓

  “新常态”经济最显著的特征

  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经验分析的角度看,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回落,而城镇新增就业却仍然在稳步增长;尤其地,根据我国2013、2014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图1),2014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年以来的新低,仅有7。4%,然而同年我国就业人口并没有随之下降,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22万人,甚至超过了上一年新增就业1310万人的数量。由此可以发现,就业增加对于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正不断减弱;而另―方面,通过对经济增长1个百分比带动的就业增加数的衡量,可以发现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近年来GDP的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新增就业,GDP增长的“含金量”更高。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新常态”下的中高速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恶化。(1)7%左右的稳增长速度能基本保障较为充分的就业,不至于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深;(2)放缓的经济增速收缩了荆棘下行区间底线,减弱了短期稳增长压力,也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得到及时的调整;长远来看更是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新常态”经济下,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需要抛弃陈旧的GDP高于一切的理念,认识到无需过于看重经济增速,只要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内,大学生就业就能保持相对稳定。

  2。2 经济结构调整

  除了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传统产业产能大幅超出需求的问题,第二产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泥潭;而高技术产业则日新月异,大量新兴产业逐渐蓬勃发展。这样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无疑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新常态”意味着国家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有着日益扩张的需求,市场对于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对大学毕业生这一类脑力劳动者的需求相对较低。这样的经济发展结构自然而然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然而,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第三产业日益旺盛的需求导致我国产业开始大幅度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2014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由46。9%提高到48。2%,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正逐渐得到调整和缓解。第三产业的兴起将带动新的就业增长点,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更好地发挥就业吸纳作用。并且,相对于传统产业,第三产业、新兴产业的岗位普遍对从业者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日益上升的中高端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极大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缓解。 (2)“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将有望为大学生提供更“体面”的工作;而这一改变恰恰是与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预期是相符的。大学生们普遍对于就业有较高的期待值;很多高校毕业生并非无业可就,而是由于不能接受现有待遇而形成“自愿失业”。而“新常态”经济下,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劳动者在办公室、写字楼等场所工作,工作环境显著改善;同时,工作的稳定性也会更强。这样一来,大学生的“自愿失业”比例将会大大缩小,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加入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中去。

  因此,总的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使得经济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更加契合;在刘易斯拐点到来,传统人口红利开始消退的同时,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已经为中国产业升级做好了高文化素质人才的储备,以大学生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正在形成。

  2。3 政府简政放权、深化改革

  “新常态”大背景下,“简政放权”是政府部门的自我革新。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消除束缚市场主体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新常态经济下市场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对于市场微观主体而言,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也将会出现。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简政放权则有着几点重要意义。

  (1)政府简政放权将给予企业发展以充分的自由度,通过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工商登记改革等等举措,政府对企业的制约大幅减少,企业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推进企业创新、扩大企业规模,市场潜力被进一步激发。作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各企业的蓬勃发展将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契机。

  (2)“新常态”下的简政放权将给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企业注册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小微企业贷款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的推行和各方面管制尤其是垄断行业管制的放松,政府正努力为创业创新者敞开大门。如2014年,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了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的企业更是增长了45。9%,显示了“新常态”经济下政府放权激发出的巨大市场潜力。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行将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到自主创业的洪流中,形成新的创业狂潮;并以创业带动就业,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3)“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一些政策的推行将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如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进行社保补贴,将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倾向国有企业而不青睐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的现状,缓解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另外,国家鼓励大学生前往二三线城市就业、投入基层工作,满足二三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还有一系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也有望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3、结语

  总体而言,“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虽然可能带来传统企业用工规模下滑,但它同时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新的产业结构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会进一步扩张;同时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改革等举措给企业与个体创业者松了绑,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明显,宏观就业压力依旧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1)政府部门应积极发力,通过保证经济稳增长、发展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规范就业市场、不断改善创业环境等手段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虽然目前的GDP增速下滑未必会导致市场就业需求的大幅波动,但“新常态”下的稳增长对于保证就业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只有保证经济增速维持在7%左右的合理区间内才能保持社会就业相对稳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才不至于集中爆发。另外,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基层单位在吸收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政府应当进一步通过提高小微企业培训补贴、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待遇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前往小微企业、城乡基层等等岗位就业。除此以外,政府还应采取更多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环境,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2)各高校应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以应对“新常态”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一方面,高校应注意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把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结构相结合,建立国家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之间的协同机制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崛起的现状,高校应当尤其注意根据大学生就业、失业情况、市场需求情况、经济发展趋势等等情况,合理布局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专业结构,使得教育结构和大学生在学期间学到的知识适应于“新常态”经济下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应注意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服务,并且根据大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地在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给出指导。除此以外,高校还应注意与用人单位积极联系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大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或者就业信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3)大学生自身应当进一步更新就业观念,摒弃陈旧的非国企不去、非一线城市的择业标准,认识到在“新常态”经济下,中小企业、基层单位同样大有作为;同时,大学生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真正符合企业的需求,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除此以外,高校毕业生还应该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积极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难的困境。

【浅议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相关文章:

新常态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探析论文10-09

经济新常态下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分析论文10-10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的论文10-08

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的思路论文10-11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论文10-12

经济新常态下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10-08

浅谈刍议新常态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路径论文10-08

新常态下电网企业如何创新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论文10-08

问道南通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10-10

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思路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