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时间:2021-04-04 13:21:41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与经济学专业相比,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有它们本身的特点。本文从老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就本科这两个专业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实践课、案例教学与课程论文这四个环节,探讨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学、统计与经济学为一体的方法论学科,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目的,在以精确地量化分析代替模糊问题描述各国经济研究和经济政策的这种明显趋势下,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性就很突出的显现出来[1]。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应用数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经济金融研究分析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为这两个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并且学好这门课程非常的有必要。

  我校应用数学专业与统计专业分属于金融学院和商学院,在各自的学院偏理工科类别,属交叉学科,为此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并由笔者主讲。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与经济金融类专业相比,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有它们本身的特点,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有诸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所以笔者从老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就本科这两个专业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实践课、案例教学与课程论文这四个环节,探讨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1 注重数学推导的优势,轻视经济理论的劣势

  老师与学生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注重对于数学与统计方法的推导以及模型建立的讲解与学习,是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老师与学生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很注重数学与统计方法的推导,而对于经济理论的介绍与讲解却很概括与笼统。老师侧重于讲述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步骤:“观察调查-抽样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结论检验-分析预测” [1]以及理论部分的公式模型的推导,而应用数学与统计两专业的学生也对于这些数学与统计方法上的推导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计量经济学之前要先修很多经济类课程,比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等经济类学科[2],笔者发现应用数学与统计专业学生对于这些经济金融课程中的数学与统计部分也掌握得比较好,这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学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这些特征,恰恰也让老师与学生轻视了更重要的另一面。计量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它是用来解决经济和金融领域里的问题,数学和统计学知识的推导和建模过程是为了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即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质应该是“从经济问题中来,最后要回到经济问题中去”,所以由于老师和学生都轻视对于经济理论的讲解和学习,使得学生们对于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缺乏一定的敏感,也不知道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来建立模型,在取得了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后,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实际的经济问题和模型的意义,即不能很好地实现“从经济问题中来,回到经济问题中去”的本质,有点本末倒置了。

  2 注重软件操作的优势,轻视分析数据经济含义的劣势

  实践课即计量经济学的软件学习应用课,计量经济学需要建立模型并求知结果和统计分析,所以要借用到一系列的软件,现在最常用的是EViews,一般的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案例也是使用这个软件来分析结果。笔者发现,在实验课的上机操作上,数学与统计专业的学生由于身处理科中,逻辑性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对于计算机上机操作很快能掌握,也掌握得比较好,而老师们对于上机软件的操作也非常熟练。这是笔者多年在上机实验课上的感受,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是我们很少在实验课上“从问题出发”来上机实验,即直接选取一个案例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再建立模型,而对于为何选取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数据我们在软件上如何对于数据做出合理的分析,对于模型取得的检验结果能说明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得比较少,所以这是我们以后要多思考和分析的问题,也是劣势所在。在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上,一般的高校在此专业的教学中都是将实验课安排在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即快期末之前的几个星期,一般在3~5个学时,在笔者所处的学校这两个专业我们安排的是8个学时,专门的上机操作时间,刚开始的几年安排在学期的期末,同样是在理论课结束之后,但是笔者发现,这样的安排虽然能在软件的应用上有连贯性,让学生连贯性的掌握建模的过程和模型的分析,但是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每一个章节过后,都有一定的模型需要软件的操作来求解分析,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几个书面案例远远不够学生们对模型求解与检验分析的掌握,很多高校和我们系的这两个专业一样面临着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多,与理论知识的衔接不够紧密,不够合理的问题。

  3 注重案例教学中的模型求解的优势,轻视案例模型的建立和案例回归的劣势

  案例教学是真正实现计量经济学的本质“从问题中来,回到问题中去”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安排和策划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对典型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按照所学的计量知识建立模型,并求解模型,最后回到经济问题中去,对经济现象作出评价[5]。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也能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即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很多高校有选择性的开设,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感受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笔者所教授的这两个专业,案例教学还比较欠缺,在选择少有的案例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偏重于对于模型建立的步骤,而学生们也侧重于对模型中数学和统计部分的掌握,而轻视了如何在经济活动中找出经济问题,也即缺乏从经济问题入手的这种思维。多开设案例教学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开设案例教学,以达到案例教学的最大效果,是我们老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探讨和实验的重点。

  4 注重论文数据处理的优势,轻视论文经济意义的劣势

  课程论文是在学生学完了所有的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取材,建立模型,并且分析模型,最后回到经济问题中所做的一篇小论文

  相关信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在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中,课程结束后,都会安排学生4个学时来做课程论文,笔者学校数学和统计学这两个专业计量经济学的开设在大三上学期,离毕业做毕业论文刚好一年的时间,所以笔者对于学生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预演,对于形式和格式的要求如同毕业论文的要求,很多同学在大学的三年间,没有接触过写论文,如何写好一篇小论文或者毕业论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通过近几年的课程论文的安排教学,笔者发现数学系和统计系的同学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在寻找数据和对数据的处理,以及对于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上,运用得比较好,这是这两个专业同学的优势。但是在选材和最后依据模型的结论来分析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依据所得到的结果,对于所选问题的分析上缺乏经济意义。

  二 计量经济学教与学的若干问题的改革建议

  1 以“问题”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课堂内容调整

  讲述和学习计量经济学模型最终是为了解决经济金融的问题,理论背景知识是经济问题产生的摇篮,是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础,而模型的学习和推导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对于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学生来说,前者是弱势,后者是强势,所以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花在讲述理论背景知识上,以“问题”为导向,讲述产生各类经济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理论,而模型的推导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简单必要的推导,而把更详细的推导过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自己在课下推导,这样就可以把握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本质,从本质出发,学习如何产生问题,怎么利用模型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着重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课堂上,既要学习如何熟练的操作软件,处理数据,又要学会如何“从问题出发”来上机实验,即分析数据的来由,对比数据的合理性和数据的质量,在对使用数据后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探讨检验和结果代表什么样的经济意义,即“回到经济问题中来”。所以笔者建议,把实验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书上的例题为主,简单分析数据的由来,教学生操作软件,发挥数学与统计专业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得心应手的掌握软件的操作,很熟练的得到操作结果,然后对于数据的结论进行广泛和深刻的讨论。第二部分则在熟悉了一些软件的基本操作后,让学生在课下带着问题选择一些数据,在实验课上输入自己的数据,通过软件分析,得出自己所选择的数据的结果,自主的分析模型想要的结论,看是否简单的解决了选择的问题。这样做即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课上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乐趣。在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上,笔者认为在每一个章节过后安排一两次上机课,立即进行“葫芦画瓢”的过程,才能更好的掌握前面这一阶段的知识和应用,体现计量经济学应用性强的特点,这样既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上只重视模型操作而轻视分析模型数据结论的经济意义的劣势,也弥补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劣势。实验课的时间可由各个老师自己考虑安排,如果此章的课程内容较多,则可多安排一次上机课,做更详细的分析,这种安排比在学期末统一安排上机实验课的效果好很多,但是同时对于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要比较准确的安排好理论课的时间,这也需要老师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的能力。时间长短上笔者建议安排16个学时,即8节实验课,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掌握和熟练软件操作,且能自我选择数据,自主建模,使用软件来解决问题,既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上只重视模型操作而轻视分析模型数据结论的经济意义的劣势,又弥补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劣势,为学期末的课程论文打好实践基础。

  3 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计量经济学作为应用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对于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于近几年所发生的热点经济金融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出若干个实际的问题来作为案例教学的实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针对于所要选择的案例所处的经济环境,引导学生进入经济背景和经济事件来进行一定的讨论,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可能的经济问题,继而引出所要选择的案例,充分体现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确定经济问题后,针对这一经济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求解—‘回到经济问题中去’”。对于案例教学的时间,笔者建议安排四节案例教学,每个案例教学安排四个课时,在这四个课时中,前两个课时安排经济背景,经济事件的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各种可能的问题,最后提炼问题。后两节则演示如何解决问题,则建模,求解,分析的过程。对于何时安排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安排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全部结束后比较合适,在学生具备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后,再安排案例教学,让学生体会如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真正的体会计量经济学的本质:“从问题中来”到“回到问题中去”。这样的安排即发扬了案例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对于模型求解的优势,又弥补了对于如何建议模型和模型最后回归经济问题的劣势。

  4 学生验证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论文

  根据笔者近几年所开设的课程论文教学,发现老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非常有意义。笔者把做课程论文的时间安排在理论课、实践课以及案例教学都结束之后,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写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去验证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做课程论文可以单独或者几个同学一组,寻找他们自己觉得有问题可研究的题材,在课程论文结束后,笔者会对学生所有的论文进行批改和点评,从选材的问题,建模的过程和求解以及对于结论的分析,还有论文的格式,从题目、摘要、主题词以及正文和参考文献的书写都会给予示范性的分析和要求。对于各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论文,比如题材新颖、格式标准、模型处理完美、经济意义分析比较透彻的各类论文做出好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学习到了如何去做一篇比较标准和规范的期刊论文或者毕业论文。在课程论文的教学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两个专业的同学还是习惯性的把重点放在模型求解上,而对于模型代表的“问题”是否有较大的经济意义,还有所欠缺,笔者相信在前面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中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和学习的话,老师和学生一定可以既发扬应用数学和统计学这两个专业在这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弥补在这方面的劣势,解决好问题,让课程论文这一环节真正的实现它的作用,让学生学有所获。

  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专业,本身属于经济类别和理工科类别的交叉学科,有自身的特点,而在学习同样具备应用性较强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中,如何发扬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值得同行们共同探讨,希望笔者在本文的探讨分析能尽到绵薄之力,共同推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

【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10-29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师范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10-30

高职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论文10-29

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论文11-13

计算机应用现状与发展探讨的论文08-1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发探讨论文09-01

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探讨论文10-17

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08-05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教与学论文12-25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