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论文

时间:2022-10-12 00:53:24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

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论文

  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集约型消费增长有利于引导和激发企业的集约型生产,推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人口消费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的发生机制,认为居民消费模式影响和制约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而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通过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是实现居民消费增长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关键词: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消费增长;经济发展

  在现代经济社会,消费需求上升会趋向于追求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进而强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就在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之时却发现,消费的急剧增长固然带来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水、电、燃油、燃气等资源的大量耗费,以及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

  尽管我们不能绝对地说这完全是居民消费行为所致,但是,近现代社会以来,面对西方不少发达国家所秉承的极端经济主义和贪婪功利主义在世界各国的蔓延和泛滥,使得受消费过度“欲求”满足驱使下的不可持续的腐朽享乐主义消费观,以及在这种消费观引导下的高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等超越实际需要的消费行为和模式,在强劲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人口消费、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坚强后盾和根本保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xx亿元,年均增长超过xx%;然而,经济快速增长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对企业的生产供给、居民的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趋紧,能源、土地等资源性供给紧约束由此而生。所谓“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进而对居民消费需求实现而形成的一种显著偏紧的限制和约束状态。不仅如此,即使现有市场产品供给充裕,如果它是以沉重的资源耗损和环境破坏为代价,亦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的明显下降来实现,那么该国或该地区居民的消费增长,乃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仍然处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的运行状态。目前,“资源性供给紧约束”不仅是世界所有国家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而且是整个人类社会实现消费需求增长,进而经济持续增长的致命威胁。

  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消费需求是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由于消费可以通过自身的增长直接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消费需求所提供的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对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明显的直接拉动作用。在资源供给和生产能力的界限之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直接就是经济的增长。而对于投资需求,其表现形式就是通过消费拉动投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只要不存在能源等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带来投资需求的增长,由消费增长及其所引致的投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投资需求是通过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对经济持续增长起间接拉动作用。

  第二,消费与生产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其中消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消费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又是再生产新的需求起点。“消费创造出生产需要,而需要的满足是生产的原动力和最终目的”,居民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生产增长和经济增长幅度;与此同时,“生产创造出、生产出消费”,离开了生产,消费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直接同一性”。显然,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质上就是消费与经济,或者说是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在土地、淡水和能源等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我们探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只是生产的内容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内容和价格,也不只是生产的方式和水平决定消费的方式与水平,还有经济增长方式制约和决定消费增长方式,消费增长方式引导和创造经济增长方式,且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生产(或经济)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同经济增长一样,消费增长也有一个“增长方式”问题,也有粗放和集约两种类型。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经济的集约型增长是指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现代社会,促进节能减排已经逐渐上升到各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而消费的粗放型增长主要表现为消费资料数量上的累积和增加,最终表现为对资源环境的粗放型消耗和破坏;消费的集约型增长主要表现为消费质量的改进和消费效益的提高,以及出于对自然资源节约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对低碳、绿色产品需求的增加等。

  当然,这两种类型不是截然分开的,数量和质量是相互依存的,只不过在一定时期有一种类型的增长是主导的。 消费增长由粗放主导向集约主导转变,是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是生产发展的结果,但集约型消费需要对于企业开发、设计和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具有明显的导向和激发作用。第一,集约型的消费需要是靠集约型的生产满足的。生产为消费需要提供了消费的对象、方式以及数量和质量的界限,没有集约型的生产就没有集约型的消费。那种通过对土地、淡水和森林等资源进行粗放型开发和利用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方式,不仅是不可持续的,且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必然是资源浪费型和环境污染型的;第二,集约型的生产是由集约型的消费需要激发出来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解释道,“生产不仅为需要提供材料,而且它也为材料提供需要。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粗陋状态和直接状态之后,——如果停留在这种状态,那也是生产停滞在自然粗陋状态的结果,——消费本身作为动力是靠对象来媒介的”[1]。因此,集约型消费需要通过激发和引导企业的集约型生产,促进企业的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推动国民经济走上内涵式经济增长之路。 在当前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集约型消费需要对生产导向或激发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广大居民对绿色环保型产品的消费需要自然会激发企业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而不是那种过度消费、高消费等不合理消费需要而引发的企业对资源高耗型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生产与消费这两个层面的决定作用如果从微观经济,或从企业营销的角度看,前者称为满足需求或者紧跟市场,后者称为创造需求或者创造市场。因此,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一方面,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企业通过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广大居民的绿色消费需要,而且还要创造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需求;另一方面,集约型的消费增长方式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温饱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消费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所提供的绿色环保产品的消费需要;而这反映了由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逐渐过渡到追求质量提高的集约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二、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的发生机制。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物质财富积累。整个20世纪的 100年是人类物质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地球生态遭受最严重破坏的时期。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社会出现了三大全球性问题,即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不断深化,使得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消费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资源性产品供给紧约束之间的困境和矛盾日趋严重和尖锐。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源于其自身的“需要”。“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2]。

  需要是产生一切消费行为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要表现为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就是消费者对消费品和劳务的购买需求。因此,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首先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人的物质欲望满足是以生存需要为基础和前提。人们的劳动时间主要用于获取满足生活需要的资料,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自给自足的经济性质决定了资源的开发者(或生产者)就是消费者,直接从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并根据其需要数量的多寡直接决定资源的开发强度和规模。因此,此时的总需要就是资源开发强度的界限,并且可以直接反馈到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去。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其低下,人们的消费需要基本停留在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层面上,故其总需求的数量或规模非常有限,且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强度和数量仅与人口数量的多少高度相关。

  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商品生产的社会化分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与分离,而这对资源开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引导企业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正是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变化,亦即直接参与自然资源开发的不再是消费者,而是企业。显然,企业开发资源的目的已不再是满足其自身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通过市场反映出的居民消费需求。消费需求的实现才是资源开发的基础和诱因。经济系统的供求机制成为影响资源开发强度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不仅仅局限于生理需要的满足,而是更多地受制于社会、文化、伦理、个人心理等因素,表现为人的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例如,基于出行快捷、时尚前卫、心理满足、消费分层、社会等级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消费者阶层”往往选择私人轿车、飞机等出行工具,其所耗能量是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几倍甚至几十倍[3],这种消费决策的改变也使得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发生了变化。据测算,自行车不会引起生态损害,城市公交车每人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电车是小汽车的3.4%——4%,地铁是小汽车的5%,乘飞机和公共汽车只需用喷气式飞机能量的 1/10,私人飞机能量的 1/27。在当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对更高层次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追求,必然会强烈激发企业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非理性冲动。可见,具有消费决策权的消费者,选择何种形式的消费方式和模式对于引导企业的生产行为和技术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没有健康文明、科学合理消费观的引导和消费模式的改善,仅仅通过市场反映出的居民的不合理消费需求,进而推动企业粗放式开发资源的实现机制,必然会带来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三、改善居民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人类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具有全球性、代际性等可持续性意义上的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为了提高人类的消费质量和福利水平。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显然,生态文明社会对居民消费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亦即不仅要把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打造成生态文明型的,而且要把消费模式置于生态文明之中,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

  (一)居民消费模式制约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消费模式是人们消费关系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理论概括和依据;它反映了人们消费生活中诸如消费需要、消费观念、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和消费体制等各方面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变化。人们的消费行为受一定的模式支配,消费模式又制约消费增长。从理论上说,一定的消费关系,一定的消费体制,一定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等,体现一定的居民消费模式。

  而不同的模式表现不同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因而它又制约着实际消费状况和消费需求增长态势。 消费模式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和约束,是通过消费增长这个中间环节来发挥的。消费增长既有它的态势,又有它的内容、结构和方式,它们受到消费模式的支配和影响,又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奔小康,消费重心逐渐转向质的提高,即要求扩大消费领域,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这就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转向集约,强调资源的集约使用。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消费需求由数量到质量转化,既是我国资源日趋短缺对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消费模式对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约束作用的根本表现。尽管消费模式变化主要是受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品价格、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以及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也在较大程度上依赖政府消费政策的引导、监督和制约,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

  (二)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通过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是实现从消费增长到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反映了消费的地位、性质和属性,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反映了消费品生产的位置以及消费的规模和消费增长态势,从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既定的条件下,从消费量及其增长态势上体现消费的标准形式。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的现代社会,任何超越本国和地区资源承载能力和污染(技术)治理水平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和模式,均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人与自然能否协调发展关系到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背景下,笔者认为,通过改善居民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满足居民日益上升的消费需要,尤其是绿色消费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消费质量的必然要求。

  由于“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4],而需求是需要的实现,因此,市场经济其实就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如果居民的消费需求偏向于追求“高消费”、过度消费等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它必然会导致不可持续生产行为和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最终导致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转变居民的不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增长,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的根本要求,更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最大危害,不仅仅是对自然资源的耗竭,更重要的是损失了环境容量,危害着子孙后代生存的环境空间,最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乃至可持续发展[5]。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一直致力于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规模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占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因此,在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为解决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转变能源和资源发展战略的经验,即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和公众消费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居民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消费理念,秉承适度消费、公平消费、责任消费和文明消费原则,通过树立生态文明消费观,转变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资源耗损型消费行为和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居民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5.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51.

  [3][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53.

  [4][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11. [5]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43.

【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经济发展论文(精选6篇)10-13

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论文(通用6篇)10-13

2017陕西省工业稳增长暨非公经济发展会议上的讲话05-19

幸福的约束作文02-15

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的管理审计的论讨论文10-13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11-15

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论文(通用6篇)08-10

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本占用10-26

幸福的约束作文15篇02-15

幸福的约束作文(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