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1-04-12 20:31:28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论文

  【摘要】本文对中国的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资源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中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论文

  【关键词】资源约束 赶超 尾灯式 绿色GDP 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的资源现状

  1.客观上,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1.1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仅及世界人均的1/3;耕地面积位列世界第2位,但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占1.

  2亿亩。

  1.2森林资源。据统计,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分别为0.12 h㎡和9 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1/8。森林覆盖率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名以后。

  1.3草地资源。我国拥有草场近4亿h㎡,约占国土面积的42%;

  但人均草地只有0.33 h㎡,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的52%;中国草地可利用面积比例较低,优良草地面小,草地品质低;天然草地面积大,人工草地比例过小,天然草地面积逐年缩减,质量不断下降。

  1.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还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后备储量不足;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乏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1.5能源资源。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是,一次性能源比例巨大,替代能源较少,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70%左右。

  2.主观上,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我国资源形势严峻。从土地利用方面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开发建设中的盲目用地,土地征用而未用现象严重,造成土地大量闲置;从能源利用方面看,我国能耗高,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严重,地方性开采比比皆是,开发利用浪费惊人,我国钢铁、水泥等主要原材料的物耗比发达国家高5—10倍;中国的水资源在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上位0.4,仅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

  二、致使中国资源状况恶化的因素1.不够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够充分合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已初步形成。但是,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市场分割、封锁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地区和部门运用行政手段,阻挠其他企业进入本地区或本行业市场,谋求地方和部门利益,并力图使既得利益固化,这就使得该地区该部门过度开采和使用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导致不可再生资源储量骤减,可再生资源濒临消耗殆尽。

  2.“赶超型尾灯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赶超型尾灯式”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高投资加快了工业的发展,但第一、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对资源环境和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增强,进而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工业化过程中,中国优先发展重化工业,依靠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由于资源总量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这种资源的超负荷使用加剧了资源不足的局面。

  3.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资源使用不够充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不仅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基本依靠进口,而且在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上不具有知识产权。因此,中国只能依靠资源,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从事技术含量低的生产环节。据统计,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高级技术开发人才更是稀缺。

  与此同时,我国还存在着高级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

  4.以GDP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追求政绩,大多把GDP及GDP增长率等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这种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严重误导了地方政府的行为:为了完成GDP指标,各地政府不惜牺牲资源,追求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进而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对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转变以GDP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绿色GDP指标。

  鉴于资源缺乏的现状,中国应该转变以往的GDP至上的政府评价体系,建立绿色GDP指标,即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一个政府的绩效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全面地考虑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环境污染率,以降低资源消耗。

  2.建立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合理规划工业发展,避免重化工业的`盲目扩张,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拉动消费,提高经济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加快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该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3.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资源的使用能力。一方面,对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和项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同时适当减免税收,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和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加大技术投入,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效率的提高来增加收益。此外,相关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当然,企业和个人也应该增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

  4.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建设。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价格调节配置资源。具体表现为:①市场机制能根据利益最大化标准,指引资源商品的配置,使资源流向要素生产率高的部门;②市场的力量能够使资源的流动趋向合理,从而达到部门之间分配的均衡;③市场价格机制可以优化和协调部门内部要素组合比例,达到资源要素组合搭配最优状态。其次,必须有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主要措施有:①政府为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规划,对资源与发展之间关系预先进行安排和设计;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矫正,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部门;③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规范资源浪费的行为。

  四、结语

  鉴于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中国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按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理念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战略上优化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耗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宝华、刘庆山、吕锡强,《自然资源经济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杨艳琳,《资源经济发展》,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4]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人们出版社,2005年版[5]王立红,《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6]过建春,《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版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论文08-05

人力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论文10-30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经济学论文11-2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论文11-03

中国经济的未来与民营经济论文11-17

构建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管理论文12-29

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经济学论文11-26

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增长与经济发展论文11-25

矿产资源管理的经济学思考论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