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体制改革

时间:2022-10-09 03:23:48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体制改革

  【摘 要】当前经济全球化在继续深入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而金融全球化创造了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对投资和生产的一体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金融全球化又对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起推动作用。这既给我国金融业带来机遇,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风险。本文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倡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改革

  一、关于全球化的概述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经济全球化是指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特点如下:

  1、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

  这主要体现在人才、物质、信息、资本和知识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日益广泛,这种流动已不可逆转。如目前世界上每天大约有60000亿美元在不停地流动。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由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打开国门,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之中。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我国家乃至最落后的国家,势必都将被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席卷。

  2、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

  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我国家及落后国家渗透,使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资本、知识、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流动并趋向合理配置。这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本、知识、资源等方面的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性理由的缓解以及全球性行动的协调,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垄断性

  一个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大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制约了世界上80%的新技术,70%的国际直接投资,60%的世界贸易。

  4、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风险性

  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快速流动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许多国家带来经济、信息、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安全理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高风险性。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而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的原动力,在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新兴科技,积累物质财富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以生产全球化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理由是多方面的。冷战的结束,使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各国都在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国际经济组织大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了资金、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更加大规模的流动。这些无疑都是形成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理由。但是,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可以说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目前西方主流理论认为全球化是技术进步的结果。1997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我国相当多学者在论述经济金融全球化成因时,往往也与西方主流学派观点相类同,他们说:“导致金融全球化的因素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实体经济因素,诸如贸易、直接投资、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二是金融技术因素;三是全球金融自由化创新因素”。

  (二)金融全球化的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转,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

  发达国家及其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发展我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则经常处于被动的、受制约的地位,面对着“边缘化”的威胁,较少地分享到金融全球化的利益,而较多地受到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2、跨国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展和全能化运作

  从影响金融全球化的因素看,除跨国生产、贸易、投资和科技进步等实体经济因素对金融全球化的推动外,跨国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展和全能化运作也为金融全球化构造了微观组织基础,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和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3、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

  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

  4、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交易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随着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已在全球范围得到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将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同质性。

  金融全球化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我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但是,对于金融体系仍相对脆弱、金融法规不够健全、金融监管比较滞后的发展我国家来说,确定合适的资本市场开放速度和进程是十分重要的大事。另外,加强金融领域的建设对发展我国家来说是一项十分急迫的大工程。再有,积极争取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对广大发展我国家来说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必须。

  二、经济全球化对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金融全球化创造了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对投资和生产的一体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即金融全球化反过来又对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起推动作用。各类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健全,使各国金融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与贸易相关的国际换汇、结算和融资成本相应降低,在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作用上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跨国投资也因金融全球化而变得容易。跨国产业投资既具有促使资本这一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的作用,同时,资本的流动还带动了技术、管理、人力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跨国证券投资则有利于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使之与国际接轨,从而有利于金融本身的一体化。

  金融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对发展我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金融全球化在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的正面效应

  1、金融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加快工业化进程

  我国为实现工业化,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外资的引入为我国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

  2、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学习先进的金融运作经验,提高金融效率

  由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制约机制严密。这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同时,金融全球化还提高了国内外金融业间的竞争程度,迫使我国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的负面效应

  1、金融全球化使我国金融业面对挑战

  虽然我国参与金融全球化,能给自身带来长远利益。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建立较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业赢利能力和金融风险制约机制不强。如果外国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势必造成巨大的存活压力,金融体系不可避开的要遭受巨大冲击。

  2、金融全球化为制造金融风险创造了环境

  国际游资形成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金融自由度和开放度。金融的全球化,一方面扫除和减少了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障碍,使资本可以迅速而自由地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市场流向另一个市场;另一方面,利率、汇率管制放开为各类金融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开辟了道路。加之目前国际上尚未对投机资本提供必要的约束机制,若有风吹草动,国际游资就会从所在国大量撤走,从而引发严重的金融动荡。

  3、金融全球化加剧了商业银行的脆弱性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对信贷机构管理不严,银行内部制约也相对薄弱,缺乏严谨的收益衡量和风险评估制度,致使信贷资金分配不当,流入高风险的部门,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利率变动的不确定容易导致银行利息支出的增加高于利息收入的增加,存款利率的上升使银行存贷之间的利差缩小,从而使银行收入下降。

  4、金融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金融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获利。出于获利的需要,国际上许多金融资源被无序、过度开发,金融投机性凸显。加之现代金融交易工具发展迅速,在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与转移,其去向不确定性很大。这就给我国的金融监管与调控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削弱了其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一)确立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提高我国金融的竞争力

  提高我国金融的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进行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

  首先,我国国企改革和政府行为是与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造密切相关的外部条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所存在的理由,是造成国有银行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两者产权同构,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为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建立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和竞争能力、维持金融秩序、鼓励金融创新、加大监管力度,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对国有银行内部进行治理,建立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不仅有助于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金,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而且对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建立经营权、所有权和监督权分立的制度框架,可以形成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的市场化经营获得制度上的保证。

  (二)改革国有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

  1、强化金融创新,转变政府金融管理职能

  转变政府金融管理职能,将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转向创造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和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消除歧视性政策,放宽市场进入标准,按照统一的市场监管原则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展开充分竞争,通过金融创新提高竞争力。2、强化金融信息化建设,夯实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

  我国金融机构之所以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金融机构本身产权不明晰、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是重要内因。为此,必须加快国有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的创新步伐,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打造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目前,金融机构的创新突破口应主要围绕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和金融电子信息化展开。针对金融工具的有限性,可利用股票市场的先发优势,适时发展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针对负债类业务多于资产类业务,积极发展票据和国债回购市场,推进金融资产的证券化进程。针对金融效率对交易和清算手段的依赖性,着力进行金融电子信息化建设,使金融运作基于电子化的平台而获得质的飞跃。

  (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1、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体系及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要转变金融监管政策的基础和方式。金融监管手段必须以法律为基础采取间接手段进行,通过严密的法规约束当局的金融监管行为,在日常监管中基本取消行政命令式的监管办法。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重合规性、轻风险性的理由。合规性监管偏重于事后化解,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纠正成本也很高。风险监管则是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的评价,提高监管要求,注重于事前防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了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营,监管重点要更多地关注银行机构及其资本所将承担的最大风险,要加强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亏等经营状况的风险性检查,建立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是确保金融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在我国,实行金融风险预警,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危机处理机制是化解危机、减小损失的最后防线。金融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合监管防范体系是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有力保障。

  2、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及监管效率

  随着金融机构之间交叉业务的增加,需要监管主体之间加强合作。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自拥有各自的监管范围。尽管监管机构高层之间有定期会晤制度,就一些重大理由进行磋商。但是,在监管的实施当中仍能存在着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还需三个监管主体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及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此外还要及时解决分业监管中的政策协调理由,协调银行、证券、保险对外开放及监管政策以及交流有关监管信息等,最终实现协同监管制度化。

  (四)开展国际合作,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参加金融监管的国际性组织,进行金融监管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对跨国银行进行联合监督以及推广应用金融监管国际规范等。要加强与跨国金融机构的母国监管当局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对不符合监管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要坚决予以阻止。对流进与流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资本,建立相关的动态跟踪数据,与相关国家实现数据互换,使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置于国际监视之下,为政府间多边监管合作及救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良芳.我国商业银行推进国际化战略研究[J].新金融,2007(02).

  [2]钱海刚,李建军.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业务拓展的进程、理由与策略[J].银行家,2009(03).

  [3]高海红.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体系:对东亚的挑战[J].当代亚太,2008(02).

  [4]王磊.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策略略[J].中国商界,2008(07).

【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体制改革】相关文章:

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法规完善问题的思考论文10-08

金融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10-08

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10-01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发展研究10-0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及对策10-07

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论文10-08

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分析的论文10-08

有关金融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毕业论文09-30

全球化经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对策探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