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时间:2021-01-28 15:23:06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在经济合作上的矛盾冲突日益显著,因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形成。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愈加紧密的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贸易市场的活跃主体。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对外贸易形式也更为严峻,以国际贸易全球化为重要内容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也成为各个经济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势,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我国对外贸易,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概述

  1.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上,由各国(地区)政府间签订一系列的协议和条约并建立相关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将各国(地区)之间形成的经济融合关系从法律和组织上确定下来。可见,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劳动力、资本、商品、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但这最基本的一点,目前还未实现。尽管目前世界上有WTO这样的"经济联合国"组织,但还未发展为世界各国都参加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组织,而像欧盟这样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性集团亦是寥寥无几。因此,世界经济一体化目前仅表现为一种发展趋势,尚未正式起步。

  1.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

  生产力的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发生了空前巨大的飞跃,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在贸易、直接投资、开放电讯、媒体、商业、金融市场等所有方面排山倒海而来,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逐步被纳入到统一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全球资源控制和全球市场争夺、其他国家广泛合作以取得比较利益优势的一种潮流。

  1.3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两个层次

  (1)广义上来说,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2)狭义上来说,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与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一个过程。

  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分析

  2.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生

  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个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产生的条件及反映的实质,是这个过程中的难点。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二战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70年代后突飞猛进,其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资基础。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全球杂谈》中描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时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把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电子机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零部件和生产阶段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可分性,使得同一种产品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生产,每个国家发挥其技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产品成为国际性产品,如此一来,世界经济一体化便随之产生。

  (2)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力量。 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浩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战争与对抗,是不会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即使不动枪炮的冷战,也会大量耗费人类有限的资源和财富。于是,理性的人们开始弃政治的偏见,寻求共同发展,即所谓"双赢"的模式,这一切使各国经济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和平与发展逐渐取得共识,认为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调行动,才能保持南北双方和谐的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得以健康地运行。

  (3)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过去,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多在一国内部进行,其代价比起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更高,所需时间更长,跨国公司由于利润的驱使,纷纷采取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形式。在发达国家之间,跨国公司通过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4)通讯和运输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廉价而又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大量信息数据成为可能,跨国公司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把生产的各阶段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通过信息传递,让这些生产有机组织起来,管理者可以在瞬间了解世界各地市场情况,而后进行及时研究,找出针对各地市场进行有效配置资源的赢利机会,从而实现了生产和服务的全球化进程。

  2.2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纵观国际经济形势,由于生产要素正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

  目前,世界经济以图画的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

  (1)生产网络化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生产活动的网络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分工。"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进行生产,使国际分工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形成机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贸易自由化的范围正在迅速扩大。1995年1月1日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行以来,贸易自由化已经从传统的商品贸易扩大到技术、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

  (3)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正在明显加快。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大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开始了大规模兼并、收购活动,以提高效益。为了提高本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很多国家对于大银行的合并表示了支持态度,1993年以来,世界排名在200名之内的大银行之间至少发生过25次合并。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年交易量500 万亿美元,每年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实现的融资安排在1万亿美元以上。

  (4)投资外向化的现象正在日趋凸显。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也在稳步增长。

  2.3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对全球既有利也有弊,主要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2.3.1正面影响:

  (1)实行市场经济,促使贸易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当今世界除极个别较封闭的国家外,都推行市场经济,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正席卷全球。市场经济要求贸易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的前提必须是市场经济全球化。

  自由贸易政策能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自由贸易在本质上更符合市场经济理论,为企业现代化迈进提供了强大而无情的刺激,迫使企业按国际规范和现代企业制度去改制和转轨,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

  (2)实现了世界资源的最优配置。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使各国进一步按照比较优势的模式来调整资源配置,使企业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束缚,一体化实现了"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所带来的结果是效率提高,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3)为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机会。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把本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机会,发展中国家贯彻"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出让国内市场就要换回先进技术,利用和跨国协作或配置生产来引进先进技术,利用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的策略,积极推进人才培训和技术的扩散。

  (4)全球化使各国间的经贸政策加强协调而不是无序竞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是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世界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机制日益健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作为协调和监督世界经济运行的国际性组织,其权威性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2.3.2负面影响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在资本国际循环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的交换,大量获取经济剩余。出现资本流遍全球,利润流向西方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财富中所占份额有所降低。WTO体制也难以对发达国家形成硬约束。尤其是对于像美国这样一个奉行"国内法高于国际法"原则的国家来说更难以约束,全球化可能会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却不能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使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也有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暴。

  3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六大趋势: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带动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2004年近11万亿美元,增速达到2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崛起力量。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

  中国是近年国际贸易增长中最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由于各种区域贸易协定纷繁多样、成员交叉重叠,一些贸易协定已超出传统的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的范围,对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RT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和营销网络,推动了贸易投资日益一体化,并对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争端。

  4我国的对外贸易概况

  4.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4.1.1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高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最大变化应该就是中国以出口大国姿态重返世界市场了。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只有206.4亿美元,而200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6.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1978年~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85倍,远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

  另外,中国很多行业和产品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如我国纺织品已占领全球70%的纺织品市场[1]。我国显然已经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而贸易大国地位确立只用了16年的时间,这对于许多国家来讲,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4.1.2 加工贸易出口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自1981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6年间,加工贸易出口额从1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3.7亿美元。从占我国出口额的不足5%跃升到52%以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最主要贸易方式,也成为对外贸易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4.1.3 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

  自1979年以来,中国以其改革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外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引进FDI最多的国家。

  在1985年~1990年期间,我国出口增加额绝大部分来自非外资企业。非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处于主导地位。在1991年~1995年期间,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仍处于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大幅上升。在1996年~2006年期间,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继续大幅上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导力量。

  4.1.4 我国出口市场集中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国、香港、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双边贸易额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5%。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2%。与前六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之和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4%,出口市场集中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4.2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虽然海关分析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去年同期进出口锐减,对比基数较小,导致今年1月进出口同比出现大幅增长",但新的一年乃至新的10年的开门红,还是使国人"虎年吉祥"的祝福声更增添了几分坚定与自信,昭示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已经确立。剔除基数低的因素,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可以发现,2010年1月我国进出口贸易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特点一: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进出口贸易将逐渐趋向平衡从我国自身的角度来看,高顺差使得对外贸易对GDP的正拉动作用明显,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额的贸易顺差也使得我国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2010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为141.6亿美元,同比减少63.8%,较2009年总体34.2%的降幅减少了近30个百分点。

  特点二: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大幅增长。贸易地理分布将逐渐均衡化2009年,我国进出口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为美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印度及法国。2010年1月,我国对上述国家的进出口增势平稳,而对巴西、越南、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的进出口增幅皆超过100%。进口增幅最多的分别为俄罗斯、巴西、印尼、马来西亚及泰国;出口增幅最多的分别为越南、中国台湾、巴西、马来西亚及泰国,这些国家基本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一迹象显示,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需有所降低,但也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地理的平衡,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将使我国对发达国家高贸易依存度的格局逐渐趋缓。

  特点三:加工贸易进出口回升明显。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将成为政策重点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1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760.6亿美元,增长40.4%。其中,出口491.7亿美元,增长27.2%;进口268.9亿美元,增长73.4%。从加工贸易的结构来看,进料加工贸易的增幅达到29.5%,结构有所优化。1月份,加工贸易进口设备较上年减少了33.7%,说明新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未出现明显增加,原因可能出自对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担忧。从我国的国情及比较优势来看,加工贸易在很长一段时期,仍会是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助推器,因此,支持加工贸易的优化升级也应该成为政府未来的政策重点。

  4.3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

  (1)把外贸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来抓。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出口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或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其实,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业不亏损,国家也不补贴,在这一前提下,只要国际市场上有需求,出口产品卖价又合理,我们就应当鼓励多出口,这样做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不会造成出口贫困化增长。另一种观点是只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外需的作用。诚然,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扩大内需是我们长期应坚持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始终如一地坚持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三轮推动作用。

  (2)制定新时期的外贸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曾经制定了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等外贸发展战略。21世纪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和战略重点应该是对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体来说,首先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高技术产业贸易是跨国公司企业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扩展贸易空间,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发展中国家里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我们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2]。还需要创造竞争优势,重视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力。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要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各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3)积极应对入世的不利条款。

  由于各国的政府层面没有专门针对WTO规则的法,各自用国内法处理与中国贸易关系。我们要踏踏实实研究其是否符合WTO规则,做到知己知彼[3]。针对不公平的歧视性待遇,我国出口生产企业或行业面对反倾销起诉,首先是要用法律和事实来证明某一遭投诉的产品或行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均具市场经济条件。如能证明而且能够获得进口方反倾销主管当局的承认,中国的生产者和出口商就能直接被承认为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不能获得认定,则一旦遭遇反倾销诉讼,要实事求是,积极应诉。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积极参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审议,加强南南合作,继续为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使世界经济早日纳入平等的轨道[4]。总之,世贸组织有一整套完备、明确和细致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它们的熟悉程度是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我们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抓紧学习这些规则。

  (4)稳妥解决国内出口欠退税问题。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欠退税规模和欠退税现象不断扩大,出口退税机制已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出口退税结构已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不尽合理,出口退税也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而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导致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称。随着出口退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的压力会随着出口退税资金需求的扩大而不断加大。解决出口欠退税问题,既要有利于保持出口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不能影响财政预算的完成;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应退尽退,又要加强管理。

  (5)努力营造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国家和地区散布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输出通缩论"等荒谬论调[5]。我们应以加入WTO为契机,大力宣扬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适时提出中国经济机遇论,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将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将为一些国家经济渡过难关作出应有的贡献。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必将对我们促进外贸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5.1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形成其对内加深一体化而对外加强贸易壁垒的双重结果,导致非集团的各国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都制约着国际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的自由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商品与经济一体化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之中。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虽然标榜其开放性,对非成员国却存在着很大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正是产生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原因。前者指用贸易伙伴国便宜的进口商品来取代在国内需要用较高成本生产的商品;后者则指用一体化成员国成本较高、较昂贵的进口商品来取代非成员国较为便宜的进口商品[6]。这就意味着我国商品有时在价廉物美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能进入一体化成员国市场。

  再者,由于不同政治体制国家,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的一体化合作,导致了部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的我国减少投资。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大国美国不仅与发达的加拿大合作,而且与发展中的墨西哥联盟。墨西哥是一个与我国生产结构相类似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美国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它就会首先选择与自己有优惠互利条件的成员国--墨西哥,而不会选择中国了。另外,9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共体两大区域集团都将发展重点放在各自区域集团内部,或者为了竞争,将资金投向美国、西欧、日本这些发达国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若我国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体化内在的扩大国际贸易的机制,认识其直接推进一国经济的一体化作用,以及对世界新格局的特殊重要影响,不能及早实现与国际经济的并轨,不能及时加入世界经济的体系,那将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是由于游离于各区域经贸集团之外,这些集团对外构筑较高的关税壁垒,国内某些行业的原料、产品即使有较明显的生产优势,生产成本较低,也难以进入这些集团的各成员国。这些集团的成员由于内部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尽管同类原料或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我国,但因低关税的抵消作用,使得这些国家仍将在集团内选择进口。由于扩大对外贸易的基础条件将被削弱,从而使我国产品出口的前景受到影响。

  二是由于国内的高贸易壁垒与经贸集团统一对外高贸易壁垒的双重限制作用。国外的产品、技术的流动性受到影响。这种市场的封闭虽减缓了国内的竞争,但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国内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步伐也将放慢,这将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优势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取也难以实现。

  三是在设立高关税壁垒的情况下,为求得豁免关税的利益,会吸引一些外国厂商在国内投资,设立避免关税的工厂,但由于是单一市场,容量相对狭小,且风险增大,故投资商会疑虑重重。相反,对于区域集团的成员国,由于市场的扩大,风险与不稳定性降低,对外国厂商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大,在竞争加强和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条件下,为提高竞争能力,外国厂商在区域集团中的投资还会增加[7]。同样,为避免区域集团对外统一设置的高关税壁垒,外国厂商也会寻求在区域内的直接投资。如欧共体成立后,美国在欧共体的投资激增,就是受到上述因素的作用。这种国际资金在经济集团内封闭式流动的趋势,将对我国进一步吸引外资造成不利影响。

  四是在世界经济、政治呈现多元化发展,各种力量进行重新组合的今天,若我国由于游离于一体化之外,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我国综合实力若与某些单一国家相比较虽占优势,但若与区域集团比较则可能处于相对劣势。所以,我国必须努力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在条件允许时,在互惠互利原则下走经济一体化道路,从而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5.2 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外部压力,我国只有面向世界,迎接挑战,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站稳脚跟,不断前进。

  (1)应牢固树立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一部分的观念[8]。不仅要打开国门,而且要积极冲出国门,建立和发展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对外贸易比重增加。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商品和劳务流向国外市场,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进入我国市场,中国经济日益同世界经济接轨,为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2)要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价值1000多亿美元的外国先进技术与设备。我国在国外兴办的企业分布在世界88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亚太地区尤其是港澳地区占相当大比重。这些都说明我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区域内资金、技术、劳动力的流通和合作,而且有利于在区域内的自由贸易,以部分抵消一体化保护主义的影响。

  (3)加强同北美和西欧的贸易往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共体是当今世界上两个科技实力最大的区域集团,这是中国不能忽视和丢失的市场。要想打进这两个区域集团,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一种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向北美、西欧出口能源、工业原料及有竞争力的制成品;另一种利用对第三国的投资作跳板,进入集团内部市场。

  (4)我国仍应保持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

  此外,在国内宏观调控上,应优化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其中包括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9]。良好的投资环境应包括稳定的政治局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质量的劳动力等,在政策上应给予相应的优惠,如降低土地使用费,提供低息贷款以及优惠的原料、能源和劳动力等。

  中国经济要上一个新台阶,就应抓住国际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让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经济巨人。

  5.3 欧盟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03年5月1日,东欧12国正式加入欧盟,从而形成一个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统一大市场。东扩后的欧盟对中国对外贸易来讲有利有弊。

  5.3.1 欧盟东扩对中国对外贸易有利的影响

  (1)更为广阔的欧盟大市场。随着东欧诸国的加盟,新欧盟整体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如此规模的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是任何外部企业都无法忽视的。欧盟市场容量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我国优势产品扩大对欧盟出口,带动我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2)普惠制待遇。欧盟的扩大,意味着中国可以从更多的国家获得普惠制待遇。普惠制下的出口产品关税平均要比最惠国税率低约1/3左右。欧盟扩大后,所有新成员国都给予中国出口的制成品、半制成品普惠制待遇,这对中国企业享受关税优待、扩大出口、提高出口效益有一定好处。

  (3)统一关税政策[10]。欧盟作为欧洲经济的统一体对外实行统一的税率政策,欧盟扩大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这些新成员国关税税率的降低。新成员国的进口关税较欧盟普遍偏高。关税的降低,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出口。

  (4)技术标准统一,有利于中国企业占领欧洲市场。欧盟作为欧洲经济的统一体,对外实行一致的政策标准。也就是说,只要根据欧盟标准获得认证的中国产品,就会在所有成员国得到认可。举例而言,欧盟东扩前,即使中国产品已通过欧盟认证,但想出口到东欧国家,仍需获得这些国家有关当局的特别审批;东扩后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产品可以同时在西欧和东欧市场销售而取得更大的规模效益。

  (5)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扩大。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成员,对第三方实行的关税与其他贸易法规,总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前的水平,否则受害国有权要求补偿。这就意味着,扩大后的欧盟,如果在关税上对中国企业做出了有违世贸组织规定的行为,中国企业有权要求欧盟进行补偿。

  5.3.2 欧盟东扩对中国对外贸易不利的影响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反倾销调查、技术壁垒、数量限制等,欧盟国家会利用这种机制削弱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能力以及纺织品双边配额管理等。

  (1)反倾销调查:欧盟是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地区。欧盟对我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累计百余起,还对我国多种产品实施了保障措施。新入盟的成员国,会逐步引入欧盟的反倾销措施。

  (2)欧盟统一的技术标准纷繁复杂:欧盟使用统一标准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企业有利亦有弊。由于中国产品的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原来我国可向东欧各国出口的产品,现在必须达到欧盟统一标准后才能进入。

  (3)欧盟内部保护: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东欧国家比较接近,竞争性强。西欧国家为利用东欧廉价的劳动力、东西欧地理接近等优势,大量到东欧国家投资设厂,更加剧了东欧国家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东欧诸国竞争力相对较弱,但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推动扩大后的欧盟对非成员国产品进口设置更多障碍。

  结 论

  本文就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定义说起,讲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影响。也紧密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不可忽视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要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中国恰恰可以通过抓住机遇,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贸易进出口大国,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仅要迎难而上,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还要处理好我国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与各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总结,制定相应的政策,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本文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分析和讨论,并导入国际贸易的基本状况,通过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全面理解,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概况分析,阐述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乃武等.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与政策[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2):36.

  [2] 袁炜博. WTO新议题--贸易与竞争政策[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 (2):67-72.

  [3] 丁家栋. 关于世贸易组织五个基础的认识[J]. 新华文摘,2002 (6):24-25.

  [4] 陈 铭. WTO规则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义务安排[J]. 国际商务研究,2002 (1):09-13.

  [5] 孙 林,王启仿.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供给角度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

  (社科版),2003 (1):82.

  [6] 彭志武. 全球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第16

  2006(10):11-12.

  [7] 孙立周. 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J]. 历史学习,2001(3):2-4.

  [8] 周八骏. 迈向新世纪的国际经济一体化[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8-30.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相关文章: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论文04-14

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02-03

我国社会分层特点对教育公平的影响01-29

加入WTO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06-01

孔子的中庸精神与其对我国古典文学影响10-15

分析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03-12

我国财税政策革新对国企发展影响论文10-30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影响论文03-1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影响07-06

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金融领域发展的影响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