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9 01:03:16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论文

  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论文

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一条主渠道。

  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实践,增设实践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开展校企联合,在实训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经济管理 创新实践 校企联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是一种综合了创造行为、学习行为以及新的思维方式、系统行为、冒险行为等的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创新者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过程中使学习与创造相结合,把自己的新观念、新方法应用于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而国家的这种创新能力,完全取决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占有和有效配置。

  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显而易见,高等教育是一条主渠道。

  在全球化大市场中,创新能力正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应该着力培养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除了获取并转化知识的能力,还包括开拓创新以及拼搏竞争的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和能使个性充分发展的能力。

  获取知识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获取之后能否转化则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管学科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等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适应性强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要培养应用型经管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高等教育走向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中,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然而,我国经管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开展起步较晚,在许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多少课程致力于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没有将人本精神、个性创造落实在全程教育之中,忽略了大学生这个教育的主体,缺少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也忽视了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再加上基础薄弱,专业雷同,缺乏实践锻炼,造成本科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更是欠缺。

  如果把教育体制、高校管理模式、社会环境等宏观因素暂时除外,当前经管专业学习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欠缺,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学分构成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实践教学的执行度低、有效性差。

  (二)创业课程设置未能融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创业教育管理自发松散。

  (三)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师资匮乏,激励不足。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这一政策的颁布,为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要培养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从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着手进行。

  结合上述对经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欠缺点的分析,具体不妨采取如下几方面对策:

  首先,转变观念,明确目标,重视实践。

  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必须首先确定活动的目的。

  培养目标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结构设计、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理念的定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重创新就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学,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或学。

  在这样的“教学任务”的规定下,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一直较注重理论灌输:解释概念、注释条文、阐述理论、抽象议论――其结果就是教师竭尽全力,学生却毫无兴趣,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首先要在办学思想上创新,要彻底转变大学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的传统观念,应该把大学的目标定位为教会学生学习、学好、创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要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本科教育模式,可成立教学发展研究中心,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还要高度重视经管创新实验教学的发展。

  除了安排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学校创新实验教学的发展规划外,还要为经管中心办公室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负责开发和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做好经济管理类实验网络及其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同时,特别要注重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着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其次,增设创业课程,将实践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要素,将创业教育纳入实践教学管理范畴。

  要大力推进实验课程建设与改革。

  学校成立实验课程评审委员会,着力开展精品实验课程建设。

  可以由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出多学科综合化、多技术一体化的、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便于使各课程建设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岗位、贴近实际,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联合育人,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实现培养人才校企零距离接轨。

  另外,除了加大基础课程的学分,强化学生对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还应当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总学分,这样便于多留给学生一些自学、独立思考、参与实践的时间。

  此外,鼓励开设具有综合案例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减少以课堂对照教材进行专业课讲授的课时量。

  还有,结合高校经管专业特征,首先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实现创业教育的全程化、系统化。

  其次增设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如中小企业管理、商业策划、创业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以必修课形式使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但在课程上如此设置,还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将学生自主实践结果作为课程的定量计入考核,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与创新能力。

  再次,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创新性实践教学除了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合外,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在教学中要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要积极推广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如案例研讨、实务模拟、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可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大胆改革。

  如上课形式的改革―――由老师出课题,让同学们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形成认识,然后制作报告和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从而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该课程的主动学习之中,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同时,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减少部分理论内容的说教,增加现实社会热门问题的研讨,使课程可以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好适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在持续的关注和分析当中,逐步训练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对于现实经济状况的敏锐眼光。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还离不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观念、内容的更新。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情境模拟、现场实习、体验式教学等,实现立体化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不妨通过合作开发和招标采购等方式,丰富学校的实验教学软件和实验教学平台,还可开发实验教学门户网站,构建全方位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为实验教学的全程控制与高效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

  最后,探索校企联合的新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这是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逾越的条件。

  在实践环节,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所施展,在实践中提高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更要充分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即把专业知识和学生“带出去”,把企业需求主动“引进来”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经济管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高级管理人才。

  只有引导经管教育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大力实施校企合作,形成学院和行业企业良性互动,实现互惠互利共赢。

  校企联合模式通过实地调研,不仅便于学生发现自身欠缺的能力,从而增强后续学习的目的性,更科学的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

  另一方面,老师们也能充分体会到企业需求,不仅为高校应用型科研提供了课题,也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思路。

  与行业、企业合作能促进教学方式向“以学为主、以实践教学”转变。

  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逐步向“以学为主”转变,从“理论教学”为主,向“实践教学”为主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

  与企业联合办学,学校能够切近地感受到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

  校企联合能准确地把握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育人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能够得到行业、企业提供的前沿信息支持。

  企业的参与,使课堂教育能够随时反馈职业技术、技能及职业思想的发展变化,便于学校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通过企业生产、管理人员的授课和实际演练,教育教学具有了随时进行调整的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发生明显变化。

  校企联合可实现校企双方双赢互补。

  行业为经管系提供接触企业的渠道,企业为经管系提供了稳定的教育教学科研基地、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就业基地。

  经管系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的、稳定的企业人才储备。

  教学过程中学生上岗实习,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既保障了学生就业,又增加了高校企业双方的社会影响。

  众多经管院校在校企联合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积极探索“卓越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学校“产学研合作”基地,创新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上海兰生集团通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项目的实施及国际商务运作项目研究的实践,让学生在训练实务操作的基础上,参与企业商业策划和咨询项目研究,培养学生以广阔视野和多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国际贸易运营模式与内容的感知能力,洞察国际贸易环境与市场变化的商业分析能力,以及认知和把握机会、科学决策与执行的能力。

  校企联合是可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使校企合作运行新模式的实施规范有序,就要有约束,有约束才会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严格的法规约束,是校企合作的首要保障。

  校企双方必须受到法律效力和道德的约束。

  在法律协议的框架下,企业与学院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

  法律约束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

  此外,校企联合还要强化道德约束。

  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行业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顾全大局,诚实守信。

  在实践中,校企合作模式正逐渐呈现新优势与特点,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出新的尝试和探索。

  综上所述,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实践,增设创业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开展校企联合,在实训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林.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认识和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0).

  [2]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4.

  [3]翟虎渠.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学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1,(7).

  [4]葛岳静.以教育创新的视角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10-08

创新实践数学教学论文10-10

经济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实践论文10-05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10-08

高职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初探的论文10-12

旅游管理专业茶艺实践创新与实践论文10-09

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10-11

专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10-08

高职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创新论文10-08

新时代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的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