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会计监管

时间:2021-02-05 09:37:51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会计监管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会计监管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会计监管

  [提要] 本文就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对策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投资者获利,实现管理风险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也使投资者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为此,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工具创新过度,减少金融衍生风险的手段之一。

  而会计监管是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在控制风险的积聚和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会计视角,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现状入手,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处理时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

  一、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现状

  (一)公允价值估值难,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但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化发展程度不高,许多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缺少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所需的相关数据。

  估计公允价值使用的信息和方法需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可靠性。

  特别是场外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多在场外进行交易,没有公开的市场价格,合约也没有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内容和规模根据交易者的需要而制定,通过市场询价很难取得其公允价值。

  而且即使是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市场处于非理性状态,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和道德风险,即便有交易发生,以这个市场价值作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显然有失偏颇,其交易价值也不一定公允。

  (二)信息披露缺乏详细的操作指南,披露规定不完整。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衍生金融工具在表内进行确认和计量。

  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规定较抽象、笼统,缺乏详细的操作指南,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演示,实际的操作难度大。

  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要求披露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仅只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了规定披露,不能全面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可能产生的风险。

  由于我国国内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发展滞后,企业大量套期保值需求无法通过国内市场得到有效满足,企业只能选择在境外市场进行衍生金融产品交易,这将使其交易蕴含的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大为增加。

  由于境内机构购买的是境外产品,对于境内机构而言,很难及时了解、详细掌握其真实状况,增加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风险的可控性。

  而大多数境外产品都约定适用境外法律管辖,使得境内机构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在年报中几乎没有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风险的披露。

  除此之外,企业会计准则只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期初期末公允价值进行披露,没要求详细披露期间公允价值变动。

  这样会给投资者造成一定的误解,可能会错误地做出投资决策。

  (三)投资风险意识淡薄,以小搏大的投机交易心理导致巨额损失。

  衍生金融工具初始投资较小,具有以小搏大的杠杆性特征,但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实际金额非常巨大,使其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一旦判断错误则可能会给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投资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充分估计到衍生金融工具潜在的风险。

  很多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动机带有明显的投机色彩,或者在成本压力下将以风险对冲为目的的套期保值交易异化为投机交易,使企业以套期保值之名行投机交易之实。

  从中航油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损失5.54亿美元,到中信泰富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交易损失147亿港元,都是没有充分意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蕴含的巨大风险,没有严格执行有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方面缺乏有效的流程控制,风险对冲政策形同虚设,使企业遭受巨额损失。

  (四)专业人才缺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自身存在缺陷。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既复杂又具有很高风险的投资避险工具,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深的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失。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估值,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由于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根据金融模型得出的估值数据进行有效的公允性评价,从而提高了会计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金融工具的监管的事前制度监管和事中制度监管,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多在于事后监管,严重影响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制度。

  由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管,中航油、中信泰富投资衍生金融工具导致遭受巨额损失。

  同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金融市场的阻隔,为了逃避监管、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国际银行纷纷进行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大量企业直接在境外交易或交易境外产品,也使监管的难度大大增加,无法及时地对各种风险加以有效管理和防范。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为规避风险,在经营活动中越来越多地运用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通过基础金融工具和一种或几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各种组合,创造出不同特点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相对于传统金融工具而言,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衍生金融工具设计和创新的灵活性会导致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

  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美国金融监管过于放任自由,致使金融创新过度,造成企业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发生严重损失。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美国次贷危机所涉及的抵押债券总额仅1.2万亿美元,由此打包所创造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价值超过了1,000万亿美元。

  而同期世界各国GDP的总和为60万亿美元,后者仅是前者的1/16。

  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使得金融创新产品急剧膨胀,衍生金融工具过多创造掩盖了巨大的风险,其中在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环节的会计监管的不得力也是因素之一。

  我国会计准则中第22号、23号、24号和37号明确规定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列报等,并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

  企业应当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反映其交易时的真实价格,并根据各单项金融工具的特点及相关信息的性质将其进行适当归类,以揭示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衍生金融工具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要靠实施监管措施来解决。

  新的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市场具有行之有效而且合理的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但是必须拥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迫使企业更为有效地控制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风险。

  因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或具体应用指南,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制定标准。

  三、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计量基础。

  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投入,制定公允价值计量的详细规范或指引,加强对公允价值取得过程和使用估值模型适用情况的评估说明,使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公允价值的信息含义,严格规范公允价值不能直接取得时的估值模型的使用,减少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可能性,提高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

  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机制,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生成和报告的控制,促使衍生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避免由于企业信用问题阻碍公允价值的评估,保证企业财务报告能客观、及时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风险状况和经营业绩影响的真实情况。

  (二)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满足衍生金融工具决策的信息需求。

  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搏大”杠杆效应和“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建立公开透明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改进现行会计报表结构,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披露,高质量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尽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信息,包括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或合约金额;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流量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价;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和管理政策以及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做出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等。

  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对于无法披露的重要信息,可以考虑增设一张单独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明细表,根据重要性原则列示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合约规模、交割日期、方交割式、公允价值、风险等信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特别是对衍生金融业务交易量比较大或者衍生金融交易对企业影响比较大的企业,专门编制相关的表格进行特别披露,如编制“金融头寸表”、“风险收益分析表”、“风险准备金计提表”等专门项目以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和企业风险与收益不确定性的反映。

  (三)提高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意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各类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诱使一些企业存在不良的投机心理,其在衍生金融产品市场上累计的大量头寸,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特性的作用下放大现货市场上的波动,导致市场风险向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化。

  因此,企业应全面评估投资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以投机为目的的不良交易行为监管,不能只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高风险,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采取风险转化措施,减少未预期的损失。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明确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管理层个人的权限及责任,对在交易活动中有越权或违规行为的管理层人员要有明确的惩处制度,从制度上杜绝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出现更多的漏洞,避免违规交易的发生。

  (四)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确保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有效运行。

  加强政府、行业和社会等对其会计行为的强制性监管,制定衍生金融工具惩戒制度,制约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用于盈余管理的实际行为取向,促使会计信息披露等会计行为趋于规范化。

  企业应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战略,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机制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技术手段,建立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业务流程,保证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信息能够得到准确预测。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构建适合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市场机制,促使金融产品价格的逐步市场化,使得更多的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中可以获得其公允价值,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创造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谷秋兰,周增光.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规避与防范.中华会计学习,2010.2.

  [2]丁钢.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财会研究,2011.8.

  [3]胡玲敏.后危机时代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风险管理.企业研究,2010.8.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会计监管】相关文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深思06-04

关于投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探究论文12-02

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会计问题论文03-1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思考论文04-15

金融衍生工具与会计监管问题论文03-12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浅析论文04-16

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论文12-19

浅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经济论文10-18

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职权配置问题研究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