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05 17:17:15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摘 要 微观经济学作为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需秉承着理论必须,够用为度,能力为本的原则,重视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分析、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加深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教学方法 趣味性 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从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入手,了解和分析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现代经济管理理念,为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微观经济学课教学程存在的问题

  1.1课程难度大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来解决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问题。存在着大量的基础概念、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及分析方法,只靠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庞大的课程体系和分析方法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造成厌学的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在市场供需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成本分析等章节中出现大量的图形及经济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程度参差不齐的同学们来说难度较大,特别是多个章节中出现了导数的运用,数学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中一知半解,会产生厌学情绪。

  1.2案例脱轨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模型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单纯的理论讲解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到大量丰富的信息,如果案例不能贴近时代特征,教师不重视案例的适用性、适用性,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出与时俱进的典型案例,学生接收到生硬的老旧案例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微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课本的案例教学中大多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现象,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缺乏兴趣,也不容易接受。

  1.3学生缺乏对经济的认识、意见分歧多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以对中国经济初步认识的眼光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难免会存在意识偏差,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而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百花齐放的社会科学,分歧争议贯穿历史的各个阶段,学生们的观察角度、侧重点、假设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2.1合理安排课程,把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体系

  2.1.1分专业选择授课难度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繁多是不争的事实,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课程的授课有不同的偏重,如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可以更深入、让学生了解详细的推导过程,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表述得简单易懂,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2.1.2理清微观经济学内容体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居民、厂商和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供求均衡、厂商均衡与收入的分配等,要重视内容的联系和统一,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授课中强调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作用,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机会提出问题,自由讨论,把握经济问题,抓住热点话题,不能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侧重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逻辑。

  2.2实施案例教学

  2.2.1实时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案例的选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微观经济学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寻找身边的经济热点话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消费者行为章节的时候可以选择当前热点话题“双十一”进行讲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的解疑。

  2.2.2运用翻转课堂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网络、书籍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自信,肯定自我价值。

  2.3探索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建议把日常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纳入考核范围,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有效,而不是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加大考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平时成绩的占比,促使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鹏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

  [2] 任云霞.微观经济学的几点教学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

  [3] 魏布谊.工商管理类转而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4] 徐晓晗.案例教学在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5] 倪超军.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浅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0(47).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宏微观经济学》中突破弹性论文10-11

探索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论文10-09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论文10-09

管理系统软件在旅游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论文10-08

探讨高职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实验与教学改革10-05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论文10-08

参与式教学在卫生法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论文10-11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启事11-11

物业管理法规在行业培训中的教学改革论文10-10

试析数学实验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推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