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收入差距看“反垄断”

经济管理论文 时间:2018-05-05 我要投稿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文书帮小编直接为大家送上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一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哦。

       内容摘要:垄断性行业因其高收入而受到普遍关注。垄断性行业高收入的不合理性对反垄断提出客观要求,但反垄断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难,要正确把握反垄断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行业,收入差距,反垄断

  一、行业收入差距与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同时,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日渐拉大。1978年到200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从615元增加到18364元,增长了28.86倍。同期,行业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差距从458元扩大到32249元,扩大了69.41倍;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的比值从1:2.17扩大到1:4.88。1992年至2005年期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年均增幅为44.4%,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却以年均150.9%的速度增大。

  在不断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中,电力煤气供水等公用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金融业等垄断性行业,因其职工的高收入而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这些垄断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一般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在各行业工资排序中基本维持在前5位的位置。2005年,金融、电信、烟草、石油天然气、航空等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都在3万元以上,有的超过4、5万多,远远高于全国平均18364元的水平。而当年排在最后3位的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8309元、13857元和14338元。垄断性行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1992年至2002年期间,全国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年均增长幅度为35.8%。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平均增幅分别达到57.6%、41.5%和38.5%,高于全国平均涨幅。而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幅度仅为23.5%、25%、31.7%。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石油石化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二、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与反垄断的必要性

  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来源于垄断性行业的高利润,但垄断性行业的高利润并不完全靠公平的市场竞争得来。

  首先,垄断性行业的企业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实施限制竞争、分割市场、制定垄断价格、乱收费等各种垄断行为来获取高额利润,然后再通过分配手段将其转化为职工个人收入,导致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现象。由于我国的行业垄断是典型的行政垄断,这种垄断的特殊性表现在政企的高度合一。由于垄断经营的主体是政府有关部门或与政府部门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就会产生许多限制垄断行为的制度缺位和政府的不作为。甚至,政府部门还会直接通过行政行为来支持垄断行业。

  其次,由于我国的垄断行业大多提供的是公共必需品或服务,市场规模大,需求弹性小。即使垄断行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不好,其人均利润和收入也会很高。如2004年的全国行业职工收入排序中,除去农林牧渔业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两个行业外,金融业和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分别列第2和第4位,但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却分别列第14和第10位,资产利润率分列第16和第10位。这说明该行业的资产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业务盈利能力差。但同时,这两个行业的人均利润和收入却又都排在前面。这又反映了这些行业的企业更多地是通过垄断地位、凭借垄断业务,而不是效率的提高来获取高收入。

  再次,我国的行业垄断具有典型的国有经济垄断的特征。在垄断性行业,国有经济仍然占据绝对控制地位,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在电力工业中,国有资产额达到13669亿元,占全国工业领域国有资产总额53886.5亿元的25.4%。电力工业国有资产比例高达80%。在金融保险业,国有控制企业的资本占该行业总资本的比率高达85.89%,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占81.74%。由于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仍然存在不清晰的状况,这就使得垄断行业在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侵蚀国有资产来保证职工的高收入。

  由此可见,垄断行业职工的高收入得益于其特殊的地位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其中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反垄断势在必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