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解析区域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10-06 01:12:29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析区域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

  毕业论文怎么写?大家都在犯愁这个事,那么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下吧!

  内容摘要:区域产业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各地区域经济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区域产业化的形成机理、存在的问题和区域产业化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等角度,对我国的区域产业化现象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区域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区域产业化 形成机理 核心竞争力

  区域产业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个区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围绕着某个特定的产业而形成的企业等经济实体集聚,从而使产业的区域性特征日趋明显的现象,比如:在某地区,围绕制纱、绢织物、毛织物和棉织物的生产,而形成的纺织机械的设计开发、生产、修理和纺织机械配件生产的企业,专门为纺织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的贸易公司、专门为纺织业提供经营方便的纺织市场以及专门为纺织业提供原材料的棉花种植、桑蚕养殖甚至绵羊养殖户集聚,从而使纺织产业的区域化特征在该地区越来越明显的现象。

  区域产业化的形成机理

  从区域产业化的形成机理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产业的区域集聚现象。

  落下伞型企业集聚:该种类型的企业集聚主要是围绕着某个核心企业而形成的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下游配套企业的集聚现象,比如:湖北的汽车产业、东北的汽车产业和重庆的汽车、摩托车、模具产业。

  域内转移型企业集聚: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进行了工厂转移,在转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集聚现象,比如:苏南和珠江三角洲的IT外围设备生产产业、上海的芯片产业。

  特色产业型企业集聚:该地区本身就有历史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做大做强,而形成的企业集聚现象,比如:浙江永康的五金产业、温州的服装和皮鞋产业、湖南的有色金属产业。

  产学研联带型企业集聚:在该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强大科研实力的带动下,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而形成的企业集聚现象,比如:武汉的光谷、北京的中关村、美国的硅谷。

  产业培育型企业集聚:当地政府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出台一系列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刻意扶持、培育某个产业的发展,围绕该产业链而形成的企业集聚现象,比如:浙江台州的精细化工产业、塑料模具产业和汽车产业、广东的模具产业。

  当前区域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担当的角色错位。区域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应该是主体,企业集聚的形成,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的责任是为企业培育一个公平、合理的适宜于该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府对企业过多的影响,可能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灵活性减弱甚至丧失,例如:日本著名的筑波科学城,其形成和发展完全靠日本政府的指令,从规划、审批、选址到科研等全部过程都由政府进行决策,最终它变成了“科技乌托邦”,因发展迟缓而日显僵化。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味的求大求全,片面追求热点行业的发展,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汽车产业,动则规划上千亩的工业园,工业园遍地开花,既毁坏了大量的良田,又贻误了经济发展的良机。

  外资带动形成的产业集聚,像漂在水面的浮萍,虽然在投资区聚集,并初步形成网络,但并未真正嵌入或根植当地,这种“复制群居链”方式,减少了与当地企业的交流,可以不依赖当地供应网络,非常容易举家搬迁。复制群居链是指一些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企业“一窝蜂”地相继前来投资办厂,以维持原来的生产联系。

  在本土企业集聚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中,产业集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提供低价格商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经由产品的质量、专业功能或服务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型竞争优势”,则明显缺乏。另一方面,专业分工和协作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企业陷入“小而全”的困境,而配套企业却吃不饱。虽然企业成立了行会、协会与商会,但这些组织在提供行业技术标准、自律性管理、价格协调、人员培训、与政府沟通及和外商谈判方面的职能非常欠缺。

  区域产业化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当今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各区域、各企业间都充满着剧烈的竞争,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区域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如何使该区域产业的各企业在共赢的前提下,深深嵌入于整个区域的产业链中,发挥整个企业集聚群的优势,形成一个强大的联合舰队,已经越来越迫切的摆在我们的面前。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层次,构建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低层次:区域产业中的单个企业。区域产业中的个体企业,一定要在产业链中,找好自己所在的位置,做到高度的技术专业化。如果原先的技术是从外面转移、吸收过来的,那么一定要强化该种技术,引进专门人才,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做到技术的专有化、固有化,一定要做专、做强、做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要努力追求自己产品的换代升级,积极争取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移。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居安思危,不断地进行经营革新。

  中间层次:整个区域产业。整个区域产业的生产要往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转变。各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必须带头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引进高、中、低端的专门人才,形成整个区域产业的难以转移的核心技术,努力使整个区域产业从单一技术突破型向多种技术融合型转变。积极强化整个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关系,做强做大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种整体优势,使个体企业深深陷入于整个产业链之中,若个体企业离开整个产业链,将很难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高层次:整个区域系统。政府应该积极为整个区域产业创造一种公平、合理的适宜该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构筑该产业发展所需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等供给体制,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共同研究开发,积极为学校和企业组建共同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政府要转变观念,减少对企业太多的行政干扰,树立人才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基本的核心力量,降低人才的生活成本,形成一种适宜于人才在当地成长、发展的风土、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个产业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区域产业化的展望

  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某类产品往往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在美国,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电子产品等等。欧洲、日本也大体如此。美国哈佛大学以研究竞争战略而著名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中,通过对十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为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成功的产业集聚区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坚实稳固的竞争优势。

  区域产业化在我国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浙江诸暨大唐镇的袜业市场,年交易量达60亿双;嵊县的领带市场,年交易量达到2.5亿条。在浙江,这类产业集聚被称为“块状经济”。据统计,浙江有52个“块状经济”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在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有56种以“块状经济”方式形成的产品居全国第一。在珠江三角洲,彩电、计算机外围设备、通信设备等产品的产量也占到全国的较大份额。区域产业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于我国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发展和改造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于增强我国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加快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都必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www.tt91.com

  2.伊藤正昭.实现产业的区域化.月刊中小企业(日文原版),2002.5

【解析区域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相关文章:

扎实推进产业化发展工作报告06-24

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典型情况的调研报告10-12

区域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10-12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报告10-12

金银花产业化发展的考察报告10-11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0-08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解析论文10-09

关于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10-08

智能建筑设计发展解析论文10-08

关于试分析区域公共管理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