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新型工业化与区域产业政策的选择

时间:2022-10-26 07:02:05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型工业化与区域产业政策的选择

  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经济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内容摘要: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内涵和实质,对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关系,正确运用产业政策手段以及注重相关政策的配套与协调。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区域发展 产业政策

  现阶段,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新型工业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实质。

  新型工业化的实质与内涵

  新型工业化究其实质就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突出表征的工业化,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总体而言,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以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发展背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正在引起全球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巨大变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体现了现阶段我国工业化的全新发展环境,是在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革命背景下的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在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科技不断进步以及促进科技成果在工业领域的广泛运用。它强调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可以说,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广泛地综合运用的过程。

  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发展条件。目前,我国城乡尚有数亿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同时,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因此,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既符合我国城乡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现实国情,也符合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目标。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以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为主线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这些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多是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由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地方就在于,我国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工业化,是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口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质量型和低成本的工业化道路。

  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进行区域产业政策创新

  从新型工业化的实质与内涵来看,新型工业化是把传统工业化、后工业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的任务“三步并作一步走”的新的工业化过程,也是一个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过程。这对产业政策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东、中、西部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正视这种差距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指导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不可能等同或一致。因此,各地区必须立足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进行区域产业政策创新,因地制宜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来满足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从内容上看,产业政策可分为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等四个方面。因此,进行区域产业政策的创新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产业布局政策创新。区域产业布局是指地区产业及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或配置状况。影响和推动地区产业及企业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或区位选择的政策,即为区域产业布局政策。它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地区产业及企业的优化布局,实现空间经济的效率与平等目标的和谐统一。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在新型工业化时期,区域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不应单单局限于促进地区产业及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以取得空间集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还必须采取适当政策以促使地区产业及企业在本区域内部的“适当分散”,以实现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原因有二:其一,在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集聚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并不能无限制继续下去,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会出现集聚不经济或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出现;其二,从区域经济的整体考察,产业及企业集中于少数几个地方,势必造成边缘地区、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机会的丧失,使其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产业结构政策创新。实施区域产业结构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该区域形成“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明显、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使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并向高级化发展,从而使区域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更替,培育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主导产业。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应立足于本地特色和要素禀赋特点,而不能盲目追求高技术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传统产业仍然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如果脱离区情,不适时宜地放弃传统产业的发展而片面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把有限的资源过多地配置到那些在相当长时间还不易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中去,就会导致资源消耗过大、发展成本过高,过早地丧失比较优势,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此外,产业组织政策还应注重发展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部门,使各个紧密相连的产业部门在地域上有机的结合起来。

  产业组织政策创新。区域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企业在本区域内的合理竞争,实现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协作的有效结合,形成适合产业技术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组织结构。因此,产业组织政策不应片面追求产业及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因为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对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固然应该形成以少数大企业(集团)为竞争主体的适度垄断性市场结构;而对于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甚至规模不经济的产业,区域产业组织政策的导向则应该转向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形成企业数目较多,规模适当,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作的竞争性市场结构。

  产业技术政策创新。区域产业技术政策是基于各地区自身特点而确定的,旨在引导和促进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其技术基础一般也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差距。因此,区域产业政策应着眼于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在不同产业上的引进、应用和发展,使之不仅能迅速改变该地区在技术上的落后状况,而且能大幅提高该区域重点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在实施产业技术政策时,要摒弃过去“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而应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实施技术原始创新的鼓励和促进政策,加快组织实施重点产业的前沿性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着力提升产业研发水平和产品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

  区域产业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新型工业化时期,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有赖于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的创新,区域产业政策的实施则应注意以下问题:

  正确处理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关系。地区是国家的局部,区域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和与全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决定了区域产业政策既要反映区域自身的发展特点,还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总体要求。因此,单从地区的角度来说,区域产业政策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进行,把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区域产业政策的首要任务,在全局的发展中谋求局部的发展。

  正确运用产业政策手段。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加以贯彻和执行。产业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法律、行政、财政、税收、金融、信息等手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因此,以财政、税收、金融等为代表的经济手段应该是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此外,产业政策作用的时间一般较长,主要着眼于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与指导,而法律手段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因此,以法律手段来推行产业政策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各地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的短视行为,行政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简单而且见效快。因此,行政手段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仍是必要的。

  注意相关政策的配套与协调。政策不配套是影响区域产业政策执行效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相关政策、手段对区域产业政策的配套实施,才能保证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相关政策、手段的配套主要包括:各种产业政策手段要配套运用,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不同手段,保障区域产业政策的有效施行;要有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税收、投资、金融政策及财政政策与区域产业政策相配套。此外,注意相关政策的配套还意味着,必须维护国家产业政策在全国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不允许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的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有利于统筹全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与区域产业政策的选择】相关文章:

新型玻璃的教案09-14

新型玻璃作文04-28

新型病毒作文04-29

新型培训总结02-28

《新型玻璃》教案02-02

新型汽车作文12-17

《新型玻璃》教案最新05-26

未来的新型教室作文02-20

新型社区调研报告11-03

[热门]新型玻璃作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