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措施

时间:2022-09-30 19:12:43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措施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措施论文的论述,欢迎各位经济管理毕业的同学借鉴哦!

  摘要:循环经济是种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以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低排放、低消耗为基本特征,以再利用、减量化为原则,是对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其次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内涵;原则;措施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强制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评价原则,简称“3R'’原则:

  1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同化能力。

  2 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化”原则(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一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来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3 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

  二、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 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正式提出循环经济虽然时间不长,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围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相关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单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水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本文中法律、法规均采用简称)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另据了解,正在着手研究制订的法律、法规还有不少,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法》《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法》等,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2 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尚不完善

  从循环经济角度看,法律、法规仍然很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其他保障措施,有些即便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目前我国国民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健全,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比如,《矿产资源法》明确提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依法申请,并办理探矿权、采矿权许可登记。严禁无证开采、乱采乱挖。”但实际上无证开采、乱采乱挖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一些政策措施也相应出台,但政策力度还不足以起到有效调节的作用。一旦利废企业决定利用废弃物时,排废企业往往又以种种借口收取不合理费用。此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国家对工业固体废物实行申报登记制度。但由于该法对“废弃物”和“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界定不明确,不便操作,致使受控废弃物范围和数量非常有限。2003年开始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尽管是从环保角度提出的,实际上有许多原则和做法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但仍缺少与之相配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

  3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像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我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70%,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些数据与GDP的增长是不合拍、不协调的。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并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措施

  1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1)法律手段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公开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快制订相应的法规。发达国家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应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让政府的各项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生产者和消费者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加强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与法律建设,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在立法过程中,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确立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要求,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为实现由污染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根本性转化提供法律保障。

  (2)另外,应抓紧制订各类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如加快排污制度改革,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

  能效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在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目前最急迫的是,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已有的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快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此外,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格局

  (1)引导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形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完善并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实施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向的进出口政策,形成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2)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发展是解决区域协调的根本出路。因此,应正确对待各个地区的发展。既不能通过限制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来缩小区域差距,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国家的重点在于通过适当体制、法律和政策安排引导其更加健康、更加科学地发展,并推动其加大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也不能仅用放手的方式来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体制倾斜的力度,推动其加快发展。简言之,对发达地区主要是“引导发展”,对欠发达地区主要是“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地区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不仅要强化发达地区中核心区域(包括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影响、带动、支持作用,而且要十分重视对欠发达地区中的特殊类型地区的扶持、援助、推动和提升。通过“抓两头”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降低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成本,使相关的理论、技术和观念意识得到广泛地的传播。因此,可以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信息网络、废弃物资源供求信息网络、咨询服务网络以及信息发布制度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发布、咨询、统计、交易等功能。另外,还要将内部信息交流公开化(尤其是循环经济进展情况),以便能及时协调和监控。

  4 大力扶持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

  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有赖于资源再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技术,而企业和个人的能力又不足以对相关技术的研发进行大力投入。因此,政府需要予以扶助,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相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平台,如出资引进或与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研发攻关、宣传、推广相关技术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少企业自主开展技术研发的成本,还可以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立足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法律、产业政策、信息交流机制、技术支持机制上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苗苗:论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2]昊少宇: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模式[J].管理与财富,2004(8).

  [3]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J].财经政法资讯,2007(1).

【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的措施】相关文章: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支持体系研究10-09

简述加快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论文10-09

高等院校体育市场经济管理机制构建研究论文10-07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内涵及构建分析论文10-09

研究循环经济的论文10-01

循环经济的研究论文10-01

循环经济生态论文10-01

煤炭循环经济的论文10-01

有关循环经济的论文10-01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