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

时间:2022-11-03 20:48:19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

  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是小编为各位经济管理的朋友推荐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文化力与经济力同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生却又有质的的不同,文化力对促进经济向前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力 经济力

  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靠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三种力量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其发展强度的大小已经开始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一、文化力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著名学者明和太郎在《经济与文化》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文化力”的概念,并指出文化是产业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他还指出,新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高占祥给文化力这样定义:文化力是指不同种类的文化在参与社会进步、生产力提高与经济发展等活动时转化出来的力量,以及主体出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创造文明与文化价值过程中,通过不断整合而显示出来的力量。

  作为一个综合力,文化力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精神力量,体现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包括思想观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人文精神等;它包括智力因素;包括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本;它包括网络文化,体现为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的文化形式;它还包括经过历史沉淀、富有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具体的说,文化力包含着内外两层含义:内层是以理想、道德为灵魂的精神文明所形成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开发文化力的根本。外层含义上包括有文化网络、文化环境、文化产业、文化形象、文化节庆等转化而来的对与经济力乃至整体生产力的推动力。

  二、经济力与文化力互动行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根据这一规律,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的产生及其性质,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文化的变革,文化则对经济的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落后的文化力则会对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实现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作用,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首先,文化力与经济力是有质的区别的。经济力侧重于物质方面,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直接的、外显的,有“立竿见影”效果;而文化力则侧重于精神层面,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内敛的,有 “潜移默化”效果。其次,文化力与经济力有时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又相互促进。经济力为文化力的发展提供经济物质基础,文化力失却经济力的支撑就会缺乏发展后劲;而文化力为经济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经济力离开文化力的支持就会“萎靡不振”、“苍白无力”。再者,二者还是相互包涵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某些方面说,经济力中渗透着文化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总的历史发展来看,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由此可见,经济进程本身也构成一种文化进程。文化力中也渗透着经济力,文化力主要由文化、精神、理想信念等构成,它们的存在不带物质的的载体,正如恩格斯说的,它们是“思想的物质附属物”。同时,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过渡,“经济力走向文化力”与“文化力走向经济力”两种趋势相辅相成、同时存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缺乏文化的经济没有精神动力,缺乏经济的文化没有前进的活力。充分把文化的价值作用于经济力发展中去,实现经济力与文化力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三、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作用

  1.精神力量推动经济力向前发展。精神力量,指的是理想、信念与价值规范等,这些虽然是非经济因素,但确是推动经济力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之一,给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确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体系,这套价值观念就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其工业革命的前奏,改造传统宗教理论而形成的新教理论激起了改革的浪潮,使得欧洲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后起的工业国家所利用的思想信仰形式各不相同,但也都形成了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并把这种理想信念转化为每个国家成员的人生奋斗目标,是每个人都愿意为这种理想信念去奋斗,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民主精神、社会法治精神以及奋发进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邓小平在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理论为我们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此可见,作为文化力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不可缺少的,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与精神推动力。

  2.知识与科技推动经济力快速发展。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如今,智力与知识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智力、知识、人力资本与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美国的著名学者托夫勒在其著作《权力的转移》中,把知识看作是未来世纪中权力的主要象征。他指出:“比军事力或财富更重要的是知识,前两者对后者的依赖与日俱增。”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谁掌握大量知识,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邓小平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力发展的基础推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现有的产业结构,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和人的发展。影响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是科学的物质价值,影响人与社会发展的则是科学的精神价值――科学精神。科学不仅是一种物质工具,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都可以转化为经济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力量的增长更加主动地借助于知识和科学技术,而不是劳动和自然资源。在知识密集的信息产业中,97%的员工是用知识创造佳绩。“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 等等理念,昭示了知识可以转化为经济力的真理。

  3.文化形象转化经济力,加强旅游城市形象建设。文化支撑着城市形象,它构成了城市形象中的最具广泛影响力与深远意义的部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都有着鲜明的文化形象,令人过目不忘。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最有影响力和持久的象征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去参观古埃及人的文明智慧;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苏州园林”的美誉,两千五百多年的吴文化底蕴使得苏州展现出独有的风韵;“音乐之都”维也纳、“千桥之城”大阪、“水上之城”威尼斯……这些城市闻名于世界正是由其所特有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底蕴所致,是文化使它们产生了永恒的魅力。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旅游业具有了无限活力与深层魅力。地方文化、历史文化、世界文化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为旅游注入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文化所具有的持久性则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最容易给一个城市带来知名度,用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不仅能带来旅游经济的发展,还能吸引投资、扩大经济交往,从而带动全社会的全面发展。

  4.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力与经济力的互动融合促使人类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文化力与经济力结合而成的文化产业,以其崭新的生产形态和市场优势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加拿大1994年至1995年间,有5%的劳动属于文化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巨大的文化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在我国,随着全方位开放的新态势,文化优势取代地理优势、政策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各类演出、音乐、书刊、影视等文化产业,在弘扬人文精神、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亮点,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开发。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力与经济力共同构成的文化产业,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度和深度发展。

  5.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自始至终都是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思想观念对经济行为主体起着巨大的规范作用。儒家文化以及古代朴素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家的重视,《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被认为是管理思想的圭臬。在日本的儒学家吧 “忠”、“孝”、“悌”联成一体, 构成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要求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企业的每个职工,包括领导与基层员工都必须对企业忠诚。这种思想构成了日本管理文化的独特性,提高了日本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日本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一大经济强国。

  6.文化节庆推动经济增长。无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是新兴的各种艺术节庆,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消费。各种艺术节、电影节、民俗文化节、图书节、服装文化节、饮食文化节、博览会、园艺会等文化节庆成为了政府和商家通过推广文化赢得经济利益的助推器。情人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都可以带动巨大的商业消费,节庆经济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文化力与经济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二者都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份子。文化力作为上层建筑有促进经济力发展的反作用力。要利用好文化力的精神动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力驱动器。

  参考文献:

  1. 周革非.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和力量――文化生产力问题研究之一[J].生产力研究.2004.(2)

  2. 李昌森.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对策研究[J].沿海经济.2000.(11).

  3. 谭志雄、尹希果、王燕飞. 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的途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5(12)

【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相关文章: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征文06-25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征文07-20

领导力与执行力的关系09-29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征文12-02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主题征文06-24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主题征文06-25

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关系11-30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征文5篇09-28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征文8篇07-12

青力冬奥聚力青春征文6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