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0-12-07 11:11:45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应该与一般信贷业务区分开来,对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说,在金融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往往只是触及其中一小片段而已,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小片段的贸易来掌控整个贸易融资的过程。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一)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一)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中授信额度的管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采用都是对客户进行统一的额度授信管理模式。

  所以银行一般都是根据一个企业的资信状况与财务状况来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

  并分别根据授信业务的种类为客户确定一个分项的授信额度。

  但是目前我国贸易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军,这些企业由于规模都相对较小。

  这样就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其次,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业务审批方式也大同小异。

  在处理融资业务时往往时效性较慢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求。

  授信额度一旦确定,那么融资业务在这一年内都会根据确定的授信额度进行办理,往往不会实时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来进行额度授信,同时在贷后管理这方面也较为混乱,没有充分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对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向与资金流向都比较较为模糊。

  (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前期调查的匮乏

  往往还是采用传统信贷的方式来评定融资业务,在对企业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就会遗漏对贸易融资企业的背景了解以及上下游结构的掌握。

  只是单单较为注重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到企业进行实际考察的情况少之又少,尤其对企业的上下游经营状况了解的不熟悉。

  甚至一些客户经理对货物的用途都所知甚少。

  一般都是根据企业自主提供的资料来进行核定,这样的资料大大提高了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影响各行的金融融资业务。

  (三)融资业务贷后管理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还是比较混乱。

  没有一个很系统的可以实时监控贸易流程的贷后体系。

  国内的大多数客户经理还是都是用传统的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模式来管理融资业务的贷后情况,这种传统模式的信贷贷后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融资业务的风险性。

  一旦企业违约了,那么作为第一还款的货物就很有可能被企业早早的处理掉了,即使银行手里掌握了物权,但是银行对物权的处理都往往缺乏经验,也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

  二、国内商业银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建议与措施

  (一)建立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贷后管理体系

  在金融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往往银行的流程审批的过程的时效和方式对获取业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银行应该前期调查过程中就清楚的了解融资业务是否真实,是否连续。

  银行对企业的交易双方和信用记录都要在贷后管理中进行一一的监督。

  同时要时刻关注贸易过程中的收入状况,以及期限严格和贸易周期是否匹配。

  企业的授信额度只能作为企业那个时期的参考价值,并不能作为评定贸易的所有阶段,银行应该实时关注业务的发展动态,根据业务的本身,全方面动态管理整个贸易融资业务。

  (二)做好金融贸易融资前期调查,把握贸易整体过程

  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进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之前对企业进行前期调查时非常有必要的。

  银行应该清楚的了解整个贸易的上下游结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是否真实性。

  通过这一系列的前期调查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融资企业的背景,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可能性。

  对国内银行的客户经理而言应该经常去走访融资企业,要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掌握进出口商品的行情,了解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

  三、总结

  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应该与一般信贷业务区分开来,对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说,在金融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往往只是触及其中一小片段而已,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小片段的贸易来掌控整个贸易融资的过程。

  所以银行就只能依靠这单个企业的主要经营状况来进行考察。

  但是随着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内部封闭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并且根据整个融资业务的特点,同时加强与境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监督好贸易进出口双方,并且对贸易过程的货物流向与资金流向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与了解,这个可以尽量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来提高整个银行的收益。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二)

  一、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贸易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应配套法律法规并未随之完善,如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票据、货权、信托等,我国法律并未对其涉及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

  首先,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有出入。

  其次,我国法律并未对国际贸易融资中相关术语和做法进行规范。

  最后,贸易融资细节存在空缺,导致我国银行和企业承担更大的风险,无法保证我国企业的利益,不利于国家贸易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贸易融资审批过程缺乏标准

  依据中小型企业贸易融资具有需求量大、金额度小、操作频率高等特点,其要求融资业务办理效率高。

  贸易融资属于授信范畴,但在当前银行的统一授信范畴中却缺乏授信审查的标准,未制定出有效的贸易融资实务操作流程。

  因此,融资业务办理依旧按照流动资金贷款程序办理相关事宜,其该操作过程繁琐、工序冗长、周期长,十分不利于企业贸易融资高效实施。

  (三)贸易融资缺乏银行认可的抵质押品

  中小企业外贸经营规模比较小,其拥有的固定资产少,贸易过程中流动资金紧缺,参与银行信贷活动少,银行信誉不足。

  而在办理贸易融资时,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要求企业提供可靠的抵质押品,如房产、土地等,但中小型企业多数资金力量薄弱,难以提供可靠的抵质押品,导致企业与银行难以达成一致。

  虽然大型企业信誉好,但迫于风险的压力,大型企业多数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造成了中小型企业贷款融资难的现象。

  (四)贸易融资产品单一,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

  目前,信用证是我国贸易融资的主要产品,但其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加上融资产品缺乏创新和变革,导致我国贸易融资一直沿用传统的融资模式,造成了我国融资产品种类少、功能单一的局面。

  虽然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新的融资产品,如国际保理、福费廷等,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鲜为人知,极少有银行开设和办理,且此类融资产品融资金额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导致中小型企业不能通过多渠道实现融资的需要。

  此外,基于信用风险的考虑,银行为了降低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风险,通常会提高融资门槛或增设额外条款,这就加大了中小企业实施贸易融资的难度,导致中小型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贸易融资的比例和金额都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实施贸易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五)贸易融资缺乏高素质专业队伍

  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融资方式的推陈出新、际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贸易经济知识,包括会计、金融、财政、经济、贸易等学科的知识,更要有丰富的贸易经验。

  只有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贸易活动中高效率完成贸易业务。

  但是,国内贸易融资队伍缺乏高素质人才,导致我国贸易融资业务缺乏改革和创新。

  二、促进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措施

  (一)完善贸易融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法律法规是中小型企业实施融资的前提和基础,立法部门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国际惯例,参考各个国家的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对贸易融资的相关当事人的行为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促使我国贸易融资的法律不断发展和完善,促使我国法律不断与国际惯例接轨,避免国际间贸易差异导致风险,从而降低融资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同时,还应当不断完善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型企业贸易融资创造条件。

  (二)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平台,完善投融资风险防范体系

  丰富和准确的市场信息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创造条件,搭建银行和企业双方的交流平台,促使银企及时有效地吸收外贸市场投融资信息,以便采取正确的决策和措施。

  同时,政府还应当不断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多方面了解合作企业的商业历史和信用背景,确保款项来源充足;通过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考核制度,丰富融资品种和结算方式来管理和控制风险,降低企业和银行的融资风险系数。

  此外,政府应不断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如融资补贴、优惠政策等,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等多手段,扩展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业务,指导和帮助中小型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融资。

  (三)加强银行外贸融资产品的创新,完善企业融资信用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市场千变万化,银行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和改变传统观念,创新和开发新融资产品,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条件,增强为中小型企业服务意识。

  银行应当立足实际,结合企业特色产业,依照企业的生产需求,不断挖掘新融资产品的潜能,丰富企业融资来源。

  例如,可以发展国际保理、福费延等新型融资产品,将新型贸易融资方式融合到传统方式中,促使贸易融资效益最大“增值”,切实为企业服务。

  同时,银行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信用评估制度、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信息化信用跟踪体系等,对于违约信用的企业采取制裁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综合信用等级。

  (四)增强融资信用意识,建设专业融资队伍

  在激烈外贸市场环境下,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增强融资信用意识,提高融资能力。

  企业应当严格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编写详实的财务报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使银行在完全掌握企业状况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企业合作融资;企业还应当借助大型企业的“外力”,如与大型企业联盟或由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担保,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二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中小型企业应当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高效控制和管理经营风险,确保企业良好稳定发展,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建设企业融资人才专业队伍,为科学融资提供有利的支持。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在竞争激烈的贸易融资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丰富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加强融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知识扎实、金融经验丰富、融资业务能力强的融资队伍,这样才能在融资业务操作过程中高效地完成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相关文章: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论文04-11

工程项目自然风险管理研究06-05

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研究05-31

论文金融机构变革对国际贸易与融资的影响研究01-21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管理风险研究论文03-19

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风险管理研究论文01-01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04-13

企业招投标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论文03-25

企业投融资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论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