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

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6 19:38:22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研究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研究的毕业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研究

  [摘要]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存在税收政策不到位、配套运行细则相对滞后、认识存在误区、保险公司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各种资格角色之间的协调难度较大、功能定位模糊、理事会定位不清、类型单一、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力度较弱等问题。因此,需要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推动DB模式的合法化、出台完善配套细则、简化运行模式、完善企业年金理事会制度、提高发展企业年金的紧迫感、建立完善企业年金受益人保护机制。

  [关键词]企业年金;保险业;税收优惠;企业年金理事会

  一、我国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情况

  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制度建设起步较晚,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04年第20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04年第23号)(以下简称“两个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企业年金制度才真正逐步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

  在劳动部“两个试行办法”出台前,全国各地以补充养老保险名义建立的准企业年金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委托社保机构进行管理;企业自我管理,自主运用资金;通过购买团体养老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管理。劳动部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初,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有22 463户,涉及职工703万人,积累基金493亿元。各地发展极为不均衡,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劳动局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05年初,只有6家北京市属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人群5.2万人,基金资产约2.2亿元,主要采取自我管理模式。

  劳动部“两个试行办法”出台后,企业年金市场在探索中逐步规范发展。各寿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积极申请经办资格,参与企业年金工作。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在保监会、劳动部组织下,由各养老和寿险公司的专业人士组成了税收政策、数据统计、精算技术、市场动态等多个课题组,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制订企业年金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建立新的运营机制。针对自身的资格角色定位,各养老和寿险公司积极着手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人员配备、后台系统开发等各项准备工作,探索既服务客户又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机制和体制。三是探索新的销售模式。获得企业年金资格的各家公司根据自身企业年金业务发展要求,在创新销售模式、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例如:交叉销售、二次开发、销售专员模式等等。四是创新产品服务。各养老和寿险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精算技术、账户管理、后续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做企业年金计划,设计开发新型企业年金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当前,我国企业和职工对年金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迫切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年金知识,培育企业年金市场。一些公司在监管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与劳动保障部门、企业合作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宣传企业年金知识,提高了企业的认知程度,为将来开展企业年金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困难

  (一)税收政策不到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优政策,各地自行出台了一些支持企业年金发展的税优政策,但绝大多数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税收政策已成为企业年金发展的瓶颈。一是企业缴费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加重了企业负担,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由于企业年金暂时还无法享受税优而改投了商业养老保险;二是个人缴费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各类经办机构的税收政策尚未统一,相同业务在不同机构的税负不一致;四是投资环节的利息税、资本利得税、印花税等税收均无法减免,影响企业年金基金的积累。

  (二)配套运行细则相对滞后。“两个试行办法”为企业年金的运营搭建了基本的法律框架,但是尚未形成企业年金的建立、管理、运营、监督等各运行环节的规范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企业年金方案的审批标准和程序、会计处理政策、托管账户和投资账户的开立办法乃至受托基金的统计口径等内容均没有明确,企业和经办机构迫切需要具有操作性的运作细则,统一有关程序和标准,真正实现企业年金业务规范化运作。

  企业年金制度流程可以设计为:企业确立意向——成立企业年金执行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向劳动部门报备企业年金方案——选择受托人与受托人签订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与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签订合同——向劳动部门报备企业年金合同——获得企业年金登记号(批复函)——凭登记号在托管银行开设托管账户、在投资管理人处开设投资账户——企业在规定日期开始向账户供款 ——投资管理人开始投资运作——后续服务。

  (三)认识存在误区。《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中指出:“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因此,不少人误认为企业年金等同于补充养老保险,只能采取《试行办法》规定的信托模式,将完全取代商业团体养老保险,而寿险公司将被边缘化,不能再直接经办企业年金和补充养老保险。因此,不少企业乃至部分保险公司对投保和销售商业团体养老保险采取了观望态度。为此,2004年7月保监会与劳动部曾进行沟通,其会谈纪要明确指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养老安排属于企业年金;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养老安排,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投保团体养老保险,也可按照《办法》建立企业年金”,但是纪要内容并没有形成文件下发,影响面很小。

  (四)保险公司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保险业有多年经营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历史经验,开展企业年金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雄厚的精算技术力量;强大的销售能力;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年金产品;具有管理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匹配的能力;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年金计划设计、账户管理、投资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各保险公司对企业年金普遍寄予期望,但由于目前企业年金政策还存在诸多不明确因素。不少公司对如何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业务感到茫然,缺少发展企业年金的思想和技术准备。部分公司在团体养老保险运作中仍然采用包括零管理费、承诺高保底利率、利用长险短做、团单个做为企业“洗钱”等违规手段开展业务,比规模、冲速度。既没有积累企业年金的运作经验,又损害了保险业形象。与此同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正在抓紧学习研究保险公司的技术和经验,逐步在账户管理、市场营销方面赶超保险业。如果不加以重视,保险业在企业年金发展中的先发优势可能会逐渐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