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

金融生态理论综述

时间:2022-10-26 07:08:06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融生态理论综述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金融生态理论综述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金融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本文对国内金融生态理论相关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将国内这一领域相关研究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对金融生态概念的界定;金融生态体系的评价与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相关研究。

  关键词:金融生态 金融理论 评价体系

  金融生态属于仿生学概念,2004年提出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整体而言,金融生态是金融活动主体与周围环境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的动态体系。文章在收集整理金融生态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国内相关研究目前状况进行了综合与评述。

  一、金融生态概念界定

  金融生态是个仿生学概念,平常所说的生态环境,是生物学上的概念,主要指由生物群体与非生物自然环境组成的有机整体。国内白钦先教授(2001)最早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博士(2004)在经济学50人论坛上提出金融生态这个概念后,学术界针对“金融生态”进行了广泛讨论与研究。2004年至2006年,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界定其概念。认为(2004)金融生态是个系统概念,改善金融生态需要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他强调从完善法律制度角度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苏宁(2005)指出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影响金融业存活与发展的各因素总和,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分别是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规范的制度环境。韩平(2005)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存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又包括了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通过资金链条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王松奇(2005)对金融生态的概念进行了通俗的解释:金融结构和金融活动所面对的由政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体制条件、政策约束、微观基础、法律法规、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环境条件。徐诺金(2006)运用生态学策略对金融生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金融生态系统是金融生态主体为了存活与发展,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而形成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趋于平衡稳定的系统。

  对金融生态内涵与概念的讨论多种多样,但均是源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经济学思想,概念界定并没有太大的分歧。本文在总结概括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活动主体与其周围社会环境通过各种资源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动态平稳体系,金融生态环境由金融金融主体、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构成。

  二、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评价与优化

  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有力的支撑与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宋逢明教授(2005)研究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能使经济系统建立一套自我调控机制。朱德位(2006)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改善金融生态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其一有利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其二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其三有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最后能够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中央银行调控的有效性。

  就金融生态体系如何评价这一理由,大部分学者都是通过地区层面确定标准,并选取指标进行研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李扬主持(2005)完成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对国内5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与排名,是国内第一份对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的研究报告,这一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相对比较完善,运用范围也最为广泛。该课题组分别于2007、2009年对研究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2007)通过三个层次共构建了40个指标对金融生态体系进行评价。其中包括经济运转、社会信用、交易保障与金融综合指标四个方面。胡滨(2009)选取四个一级指标包括政府对经济的主导、经济运转的质量、地区金融发展和信用基础以及基础建设,20个二级指标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2006)、西安分行(2009)、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2009)等研究机构各自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总结国内的相关研究,关于金融生态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主观性较大,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

  金融生态体系的优化路径。(2004)提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要完善企业破产法;修订刑法,加大打击金融诈骗的力度;建立良好的执法环境等。林永军(2005)提出要综合围绕金融生态主体进行改革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如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真正的金融企业;完善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法等,使金融生态主体成为现代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金融企业。金永红(2006)提出要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体系,除信用担保体系外,要重点规范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侯连卿(2005)、张紫平(2007)等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角度提出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倡议。

  三、区域金融生态研究

  金融生态理论的发展,使得金融理论相关研究突破了原有视野,为金融理论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为了使金融生态理论深入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学者对区域金融生态理由研究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探索。兰州大学教授高新才(2004)就西部落后地区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缩小和发达地区之间差距这一理由,提出应该着手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曹红辉(2005)以政策制定者的角度,通过差异化的改革开放政策、财政分配政策、区域税收政策、区域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五方面分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提出应该通过修正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建设中的非均衡性行为,来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高小琼(2005)认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敖惠诚(2005)运用“马太效应”原理表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关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资源是社会经济资源的货币化形式,资金流动既反映资本要素的再分配,同时也反映着其他资源的配置。通过资金的合理流动来引导资源配置,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