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

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

时间:2023-03-31 22:51:37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

  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业经济为主,农村服务业发展也逐渐显现出发展潜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关于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东部等沿海省份,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浙江省的县域经济提供了全省90%的就业和70%的财政收入。当前,县域经济迎来了扩权强县改革的契机,“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逐步启动。在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步伐相对滞后,其对于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不足已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村金融体系;中小企业

  一、金融支持之于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强大的“乘数效应”,会引致更大的投资、增加收入并带来消费需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仅靠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向繁荣,农民富裕增收的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有企业+农户、合作社、市场+加工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它将农民、企业与市场联结在一起,并贯穿了三次产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户的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支持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离不开金融支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集约使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也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论,我国的城镇人口已达49.86%,较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12.46%,这说明了1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然而,这一数据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化率,还是与我国期望达到的70%的城镇化率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没有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前进步伐必然受到影响。

  (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在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农业的稳步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就无法顺利进行。但是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改变,农业的作用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作用则逐步加强,此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应更多地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推动。

  金融支持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体现在金融部门能够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实现农业产业更新换代和升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地方财力普遍紧张,无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无疑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和环节。

  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金融支持主体薄弱导致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按照“经济、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大了机构调整力度,对县级城市支行按照10%-30%的不同比例进行撤并和调整,县域分支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大量减少。特别是发挥主导作用的农业银行,改制上市后面临着“面向三农与商业化运作”的矛盾,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必然将战略重心向城市倾斜,支持县域经济明显不足。作为政策性金融的农发行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但随着粮食和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大大减弱,在农村的业务范围也仅限于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无法起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作用。从职能定位和发挥的作用来看,离一个发展银行的功能相差太远。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来支持县域经济,尽管数量较多,但规模小,实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有限,从期限、额度和方式上很难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市场定位模糊,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业商业银行后,开始进城发展,从经营业务上来看逐步远离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悖于其改建的初衷。在正规金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下,民间金融因其贷款手续简单、期限灵活等优势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尚未取得合法身份以及监管缺位而受到国家法律和金融法规方面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县域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经济基础薄弱影响其融资能力

  县域经济中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诸多生产要素的约束,资金短缺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尚无面向县域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对银行形成较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用于抵押的有效资产少,担保难,评估、咨询、登记等费用过高,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导致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且需要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与风险。

  (三)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尚未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比重高。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高一直是令农村金融机构头疼的问题,过高的不良贷款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拓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使得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问题愈加严重;而得不到金融支持的县域经济更难以负担市场化的金融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农村金融与县域经济在低水平上的恶性循环。

  三、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之思路

  我国的农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因此,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一)坚持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内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网点数量、市场渗透和份额、业务范围、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掌控力,根据其市场定位,重点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效益好的中型企业服务,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市场体系和城镇建设。改进金融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基层,根据实际适当增加县级行的授信额度和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和发放程序,允许县级行在上级行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发放贷款,合理配置资源,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二)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功能,扩大业务范围

  政策性金融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而出现的,涉足的领域应严格限定为微利或无利的业务范围。因此,政策性金融应突出专项功能,强化政策性,针对农村经济的弱质性,把职能定位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性项目。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已在粮食流通领域贷款的基础上,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其业务包括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等。除此之外,应鼓励金融创新,允许其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和农民共同基金等形式,面向农业、农民筹资,以扩大资金规模,增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三)改革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地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改革,组建了农村商业银行或村镇商业银行,其产权关系、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应在贷款管理方式、贷款条件、信贷品种、拓展业务新领域上下功夫,推出更多的、更为便捷的金融产品,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四)合理引导民间金融发展

  对于民间金融,应改变过去以打击、遏制为主的方式,采取引导、监督并纳入法制管理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发展空间,如加强监管情况下适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同时,要加快民间金融立法,使民间金融有法可依,规范发展。

  (五)发展农业保险、信用担保等多种金融形式

  1、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农业受自然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加之我国的农业险种偏少,风险都集中在农村金融机构身上,这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不高。应尽早制定和颁布《农业保险法》,建立起一个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保险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补偿体制。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在农村,由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银行出于对信贷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考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直接制约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证,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找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又能有效地分担银行的贷款风险。

  3、发展融资租赁、农业信托,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的间接融资渠道。

  (六)试点开展农村资本市场运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

  积极推进农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龙头企业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为涉农公司融通资金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持久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仕省.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经济需金融先行[N].华夏时报,2010-12-21.

  2、林民书,张树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7(4).

  3、陈柳钦.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参考,2005(54).

  4、王邦志,祁卫士,刘澄.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现实思考[J].金融研究,2004(8).

  5、唐志道.构建基于金融功能观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J].金融与经济,2004(12).

【如何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相关文章:

加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金融研究论文10-09

信息化与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论文10-01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10-09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范文10-08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困境与纾解10-09

简析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10-08

浅论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10-06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选择论文10-09

关于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