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

金融舆情与金融监管

时间:2020-12-04 10:18:45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金融舆情与金融监管

  摘 要:舆情对经济运转和企业经营的影响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金融业基于预期与信用的行业特征,更加容易受到舆情的影响。金融舆情为公众对于特定金融事件或金融运转形势趋势所发表的评论、观点和意见,能够通过一定的作用机理对实际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甚至宏观金融运转产生现实的影响。基于维护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宏观金融运转秩序的目标,需要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基于金融舆情的金融监管措施。

  关键词:金融舆情;金融事件;金融监管

  引言

  舆情经济运转和企业经营的影响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由于各类新媒体形式的出现,舆论信息的传播范围、速度日益提高,并且正由单一公共媒体方式向专业与自媒体并行方向发展,舆情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日益扩大。金融运转的基础为信用与预期。这种特征使其更容易受社会信用与预期舆情的影响。如舆论所关注的宏观CPI数据,以及微观领域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诉门、证券市场“黑嘴”、保险市场“高保低赔”等事件,都显示出舆情对金融经济的关注,以及对金融机构业务的意见。从中可以发现,小到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事件、声誉风险,大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投资消费预期、通货膨胀预期、系统金融机构运转、国家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金融监管政策效果无不受到舆情传播的影响。从诸多案例也可以发现,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应对小的信用危机,则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事件;甚至可以通过监测舆情把握预期管理的节奏。

  学术界对舆情的关注研究在2006年以后开始增加,主要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型舆论传播媒体的广泛使用而引起。但在理论与实证研究领域都尚未成熟,尤其对于“金融舆情”的理论研究几乎为空白。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系统使用金融舆情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只有12篇文献,而且均为央行、监管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近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因此,对于金融舆情这一专业舆情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管理实践作用。

  一、金融舆情与金融运转

  金融业相关舆情的产生、发展演化会对金融业乃至宏观经济运转产生重要影响,这是金融舆情应当受到关注的理由。我们首先对金融舆情影响金融业运转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根据金融舆情所对应的客体对象类型不同,金融舆情可以分为金融事件舆情与金融形势趋势舆情。金融事件舆情针对金融业运转中所发生的特定具体事件、突发事件,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或突发性。舆情敏感度较强,任何有关事件的动态变化就能引发舆情的进一步较大幅度的波动,如升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调整引发舆情波动以及相应的金融市场波动,金融相关数据的发布引起的舆情变化以及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资本市场的正规与非正规信息传播引发的舆情波动以及相应的资本市场变化,以及“理财产品亏损”、“老鼠仓”、“高保低赔”等舆情事件对相关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金融形势与趋势舆情不因特定的金融事件引发,只是舆情主体基于各自的知识结构和各种基础信息对未来金融运转形势与趋势做出自己的判断预测,并基于这种预测产生的各种观点舆情。

  当这种形势与趋势预测在舆情演化中趋于一致时,便会出现某种“趋势性金融舆情”,影响大众的消费与投资预期,并进而对金融运转的宏观趋势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微观运转产生影响。两种金融舆情类型对金融业运转影响的作用机理有所差异。

  二、金融事件舆情与金融运转

  这里金融事件特指在特定时间发生的能够引发金融舆情的相关事件,根据事件性质又可以分为金融政策、信息事件舆情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事件舆情两类。

  1.金融政策、信息事件舆情及其影响金融业运转的作用机理。金融政策调整、金融相关信息发布以及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调整等,这种金融政策、信息和法规事件的发生所引起的舆情变化,使相关主体的观点、判断在舆情影响下发生变化,并趋于认同舆情的某种主流判断和意见趋势,会转变金融市场主体的预期和金融活动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金融运转。

  2.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事件舆情。特定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又可以根据舆情发生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产生的影响为正面或负面而分为正面事件舆情与负面事件舆情两类。

  (1)正面舆情作用机理。正面舆情能够提高相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社会声誉,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竞争力,对金融运转也能够起到稳定作用。

  (2)负面舆情作用机理。负面舆情损害金融市场与机构的社会声誉,破坏金融业赖以存活发展的.信用基础,从而诱发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金融形势、趋势舆情与金融运转

  此类金融舆情不针对上述各类特定金融事件的发生,是舆论主体公众根据各自的知识积累和信息掌握而对金融当前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判断、发表的见解,在舆论互动中相互影响。比如两两交流中,如果观点一致,则强化了舆论主体对其观点的信念,更坚定了其见解、判断;如果不一致,则结果是各自坚持意见或一方被说服;再继续交流,依然如此;经过更多次舆论交流,则根据观点一致性概率会逐步演化形成主流一致性舆情,从而主导舆论观点,并影响消费投资预期和金融运转。

  三、金融监管机构的金融舆情监测调查

  (一)金融舆情监测模式与监测主体

  1.模式。获得金融舆情的模式可以有被动的金融舆情监测模式与主动的金融舆情调查模式两种。

  2.主体。我们这里的金融舆情监测调查与管理的主体指金融监管机构,即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内的“一行三会”。可以由金融监管机构各自根据业务范围和特点建立自己的监测调查系统,也可以由央行与各监管机构共建共享平台机制。

  (二)金融舆情监测方式监测与工具

  1.传统金融舆情监测调查方式、渠道和工具。包括:

  (1)传统媒体信息渠道。如公共媒体的期刊、报纸、书籍,广播、电视。

  (2)舆情调查。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公众意见、手机信息传播情况等。

  2.新型方式。主要是公共互联网渠道,通过专业的监测调查软件系统开展金融舆情的监测调查工作。包括:

  (1)互联网舆论平台。通过微博、博客、BBS等信息内容进行的舆情监测。

  (2)互联网调查。通过专业网站和软件系统进行舆情调查。

  四、金融监管机构的金融舆情信息整理分析

  对收集到的金融舆情信息可以从定性、定量两种策略角度建立研究分析机制。

  (一)定性分析

  1.金融舆情主题分类整理。分析发现有关金融的舆论信息中所关注的主题,并进行分类整理。

  2.金融舆情观点归纳整理。基于各个主题会有不同观点出现,将这些观点进行归纳和分类整理。

  (二)定量分析

  1.统计策略。包括:

  (1)基础数据统计。如各类主题、各类观点数量等。

  (2)信息指标。如各类主题、各类观点的占比等,以把握舆情方向、趋势。

  2.计量策略。基于基础数据运用计量分析舆情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分析各类金融事件舆情变化影响因素,以及金融形势趋势舆情变化的影响因素等,以便引导舆情基于真实信息向有利于金融稳定运转的方向发展。

  五、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舆情监测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的运用

  (一)货币政策及预期管理政策制定、调整与信息交流反馈

  使金融舆情监测调查成为中央银行了解和把握民众舆论形势、预期状况,获得政策意见反馈,实施预期管理的一条重要信息交流渠道。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通过金融舆情信息预测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承受程度;在货币政策实施后,通过舆情信息了解政策效果,从另外一方面印证金融统计数据信息。

  (二)金融法律、法规信息交流反馈

  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定、实施、调整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前,通过舆情信息了解民众需求、预期;在之后把握其效果,以利于以后的工作。

  (三)突发风险性金融事件的应急处理

  突发金融事件往往是通过舆论传播而最终演化成为风险事件,甚至会通过舆论传播影响金融机构信用和金融价值链的正常运转,从而诱发更大范围的风险发生。因此,建立健全的应对与引导机制,及早和及时发现危机发生、蔓延的苗头,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措施是制约、化解突发金融风险事件的一个关键点。在这方面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以及相应的舆情引导机制,并建立对相关金融机构的舆情应对指导机制。

  另外,即便对于金融市场、机构的正面事件舆情,金融监管机构也要关注和引导适度传播,以免被过度利用而引发一哄而上的泡沫性金融投资。

  参考文献:

  [1] 赵惠春,吴滋兴,张职瑄.人民银行舆情调查制度建设构想[J].福建金融,2007,(11).

  [2] 肖桂华.加强督促考核狠抓工作落实——人行丽江中支舆情监测工作初见成效[J].时代金融,2009,(4).

  [3] 闫利平,陶卫江,韩晓虎,靳兰.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J].现代情报2011,(4).

【金融舆情与金融监管】相关文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02-04

我国金融监管方式的不足与完善论文03-11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论文10-17

网络银行金融监管论文范文01-20

混业经营与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10-30

浅谈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论文04-11

简析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论文03-18

金融监管制度研究论文范文01-19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的完善论文10-19

分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经济论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