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论文

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时间:2021-02-15 14:22:38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毕业论文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去完成的一项任务,这也是你能够拿到学位证书的重要一点。下面文书帮小编给大家提供计算机毕业论文一篇,欢迎阅读!

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摘要]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新世纪确立的一项宏伟任务,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人才。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在当今网络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对其他学科的科学进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计算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研究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和现状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

  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从20世纪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参考美国的体系,1985年以后,面对学科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组织结构的日渐庞大,美国的学术团体开始寻求学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模式,1990年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并推出“91教学计划”。但“91教学计划”及其相关研究报告对学科方法论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从而使人们产生“91教学计划”难以实施的印象。中国高等教育参照美国的“91教学计划”制定了“93教学计划”,并延续至今。199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理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并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由复旦大学等九所学校组成项目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分类、分层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又启动了35所重点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工程,力图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是在数学与电子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数学与电子科学的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培养的人才须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存在着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甚至使人们造成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专生的假象,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快速发展,知识组织结构和核心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庞大,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组织的我国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的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能力为:对工具和方法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因此,根据社会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是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可行途径;从长远看,有必要考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社会需求差异大的特点,必须全面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行分层次教学计划,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本科专业教学内容比较灵活、学术水平要求一般、重视能力培养要求的特点,明确的培养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立足社会需要,加强专业建设,才能保证较高的本科教学质量。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出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行分层次培养格局,才能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发展。

  三、扎实的研究与设计实践、多样化专业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提高实践的效果,从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给他们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注重自我设计软件/硬件的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注重自我设计软件/硬件的创新能力训练。在学习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将实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自成系列,独立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自这些课题研究、设计与开发实践,不仅培养了大家自主学习与理解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驾驭能力,而且经历了计算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创新的能力训练;还可以通过参与基金课题与国家课题的论证与申请,强化了创新的动力观和主体观教育,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而且作为主要成员经历课题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系统验证与性能评测等研究过程,培养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实施和贯彻。我们认为多样化专业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机器人、模拟联合国团队等专业化竞赛,尽管竞赛内容与形式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不仅能够培养人们敢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大家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创新人格。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赵致琢,刘椿年,许满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通报[J].计算机科学.

  [2]李晓明,陈平,张铭,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

  [3]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相关文章:

探讨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03-13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3-15

基层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我见11-23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03-20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11-0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03-17

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改革论文03-19

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03-19

新型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论文04-15

关于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