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论文

互联网时代中基于自主模块选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8 10:17:49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互联网时代中基于自主模块选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也越来越要求人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且计算机综合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给予重视,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互联网时代中基于自主模块选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

  1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学生的原有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学生的原有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是关系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地域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城市生源一般好于农村生源。其次,专业的影响,一般来说理工科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方面理工科学生的接受能力好于文科类学生。

  1.2 无明确的学习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知识以及一些实用操作技能。通过我们笔者的调研发现,好多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还停留在高中阶段,没有及时向大学计算机学习模式转变,学习目标不明确。

  1.3 教学内容与知识更新不同步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介质,软硬件日新月异,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社会效率,而现存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就显得非常滞后。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当中,教师除了把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常用软件操作讲授之外,还应该走在计算机基础科学发展前沿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弥补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先进的知识以及了解世界最新发展成果。

  1.4 教学内容缺乏可选择性

  经过调研,当今计算机基础课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Word 文字处理、PowerPoint 演示文稿、Excel 电子表格、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等共七大模块。随着中小学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而内容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不少的重复,所以到了大学就会对计算机基础课失去新鲜感。不仅如此,对所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采取“一刀切”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上课内容;二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内容都一样,缺乏针对性。

  1.5 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在课堂设置中, 教师讲解演示的时间超过一半,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过程较少。在教学安排上,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 基础好的的学生很快完成任务,基础差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一味依据教材课程安排授课,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置不同的课程让学生来选修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思想,重新审视这门课程的意义,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社会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所以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具有更高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2.2 改革实践课教材

  实践课来源于实践课教材,实践课效果与实践课教材的关系密不可分,即实践课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实验课效果。根据众多学者多年的计算机实践课教学经验,计算机实践课应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实践课,分别为基础实践,综合类实践,设计类实践。首先,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就是通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然后,计算机综合类实践,这类实践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实际较广、难度较大、预定性也较强,通过这类实践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能力。最后,计算机设计类实践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教师只提出具体的实践任务,其他由学生自主设计,可以突出学生的个性特性。

  2.3 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优质的硬件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要提供紧跟时代发展的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此外,还要扩大计算机实践场所的实际面积与计算机实践的时间,切实保证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的实际需要。

  2.4 采用模块选修教学模式

  针对原有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弊端,依据分层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计算机基础课模块选修的新模式。模块选修就是把计算机基础课就行分割,分为必修部分与选修部分。必修部分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Word 文字处理、PowerPoint 演示文稿、Excel 电子表格、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等共七大模块。选修部分包括Photoshop 图像处理、会声会影视频制作、Dreamover 网页设计、Spass 数据统计、SQLSERVER数据库技术等五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以讲授法的方式进行,而Windows 操作系统、Word 文字处理、PowerPoint 演示文稿、Excel 电子表格这几部分主要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的教学方式进行。而对于选修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其中一门课程,并对选修部分采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与学习,笔者将在本部分第5 小节进行着重介绍。对于最后的课程考核采用必修部分与选修部分分别考核的方式,其中必修部分占最后总成绩的70%,选修部分占最后总成绩的30%。必修部分成绩的结构为试卷成绩80%+平时成绩20%,其中试卷部分主要有选择题(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操作题(word 文字处理+ppt演示文稿制作+excel 数据处理),平时成绩主要是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的综合性较强的大作业(word,ppt,excel 各一次然后成绩相加)。选修部分主要是以上传作品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的课程总成绩(假设满分为100 分)的计算方式:课程成绩=必修部分试卷成绩×80%+(Word 作业成绩+ppt 作业成绩+Excel 作业成绩)×20%+选修课成绩×30%, 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2.5 “互联网+”下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它是以互联网作为主要介质来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的效率。在“互联网+”的环境中要以网络思维为前提,结合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要素,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推动新兴行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主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把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如教案、课件、视频教程、微课等)上传至云平台上,并根据实际需要与信息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的课程信息,并在云平台空间指导,跟踪,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的作业布置、讨论、答疑都可以在基于“互联网+”的云平台上实现,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考试情况来给一个综合成绩。这种新型的模式比原来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方便教育主管部门及时跟踪与调查实际教学情况。

  3 结语

  在分析了当今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上的基于模块选修的新的教学模式。这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原有素养不平均、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更新不同步、内容不可以选择、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缺点提出了新的探索模式。而这种新型模式的实际效果如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实验、思考、总结、创新。

【互联网时代中基于自主模块选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1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10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论文10-10

基于“互联网+”时代中的会计改革论文10-10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考论文10-11

基于岗位定制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论文10-12

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12

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10-10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分组教学的应用论文10-10

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