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论文

重视学生主体性提高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的论文

时间:2022-10-10 02:45:23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视学生主体性提高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的论文

  财经院校是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大批经济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21 世纪是社会经济再次发生深切变革的重要时代, 随着工业文明的完成、贸易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单纯具有财经专业功底的经济管理人才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专业功底,又有较强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对新型经管人才需求的主流。因此,为确保财经类专业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成为熟练掌握相应应用软件、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教学改革。

重视学生主体性提高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的论文

  1 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跟踪调查,总结了一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实践环节构成不科学。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要求很强的实践性,但目前财经院校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操作,认为实验课就是每个学生配一台计算机,让学生在机房独自上机练习,教师的职责是答疑解惑。这种方式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由于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往往相隔多日,未能做到及时练习、及时巩固,造成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印象淡化、遗忘,教学效果甚不理想。

  其次,证书至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为财经院校对学生的一项硬性规定,有的院校把等级考试证书与毕业证书联系起来,并且把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使得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应试培训,忽视学生对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导致很多学生即便是拿到等级证书,却没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最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互动。计算机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将授课内容做成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被动的观看、学习,而后学生依照教材的课后习题上机练习。虽然该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能动性,无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另外,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是“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且与财经类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不能很好的协调衔接, 最终只让学生简单的认识计算机,不能更好地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2 相应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理论实践环节构成不科学、证书至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以下一些改进的措施。

  2.1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 笔者认为, 计算机教改中教师应注重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1.1 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实现计算机教学实践

  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教学的学习内容、上机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出本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对任务讨论和分析提出任务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寻找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1.2 案例教学法,学生边学边练,自主学习完成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案例来驱动学生学习。在案例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学生为了完成案例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案例,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还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案例的完成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1.3 互动教学法,增强学生自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互动教学法规避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充分开放、充分活跃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解答问题, 课后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最终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而言, 通过和教师反复的互动, 能更加的深刻的记忆计算机知识, 进而促进自学习惯的养成,并推动学生自主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增强。

  2.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可以设计“1+X”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达到“引进门、送一程”的目的,切实解决好计算机知识在财经类学生学习中的“渗透、结合”问题。“1”指的是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X”指的是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 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选择2~3 门或以上的课程, 作为其选修课,以满足个人的学习需要。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的辅助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支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系统(教师可以编写电子教案、网络教材、授课录像、案例库、试题库和参考资料库等, 上传文件发布, 修改和删除, 供学生学习)、学习系统(学生可以浏览课程信息,注册学习、课程讨论、完成作业、答疑讨论、网上考试、网上评教等)、交互系统(提供BBS 论坛、聊天室、E- mail、发送消息等多种交互方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有效的实现自身感兴趣的课程资源的自主学习、教学内容预习及扩展学习、自我考核、实例学习等, 不仅满足了财经专业不同层次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也大大加强了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2.3 转变观念,更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财经院校应该转变证书至上的观念,降低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教学效果考核的比重,以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重点考察目标。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估要综合多个方面来进行,学生总成绩应由平时成绩、上机实验课、期末考试、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全国自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四部分组成,并提高平时成绩、上机实验课所占的比重。这种评估方法一方面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把对教学效果的一次性考核转变成多次考核,能够从多方面客观、全面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方法的改革, 使学生既具备了较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又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4 以人才需求为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确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职业岗位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安排教学,教学内容除紧贴时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现况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将来学生的就业方向。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使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一线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应以财经领域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为基础, 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财经领域涉及的计算机知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依靠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处理今后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预先掌握, 使其在就业时可以更有优势,相对于他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岗位的磨合,使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岗位上更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点,以未来的工作内容为导向,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增加学生的体验,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视学生主体性提高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的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2-24

基础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因素及对策论文10-12

提高数学教学论文11-04

关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论文(通用11篇)07-09

电大财经类毕业论文管理质量10-26

强化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教育论文10-13

计算机应用基础10-26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10-26

浅谈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论文06-17

职业艺术院校双钢琴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论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