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论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10-08 09:35:45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从网络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入手,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论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网络环境;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影响;思路;对策

  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类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据统计,在04年6月份,我国有互联网用户8700万,但到05年6月份,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亿300万,增幅达18.4%。预计到2010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其生存方式、思考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无不深深地打上网络时代的烙印。因此,作为一名从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网络时代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取决于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多大程度地使用网络以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统计数据表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网民中所占比例为15.8%,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05年11月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同时,初中学生网瘾现象严重,群体中的网瘾比例高达23.2%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一代积极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应对网络本身对青少年成长所带来的挑战,成为了一名教师在新时代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首先,网络为青少年拓宽了一条信息来源和沟通的渠道,它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使之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快捷、高效地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

  其次,网络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交范围和沟通对象,使之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展开对外交流,寻找发展机会,促进个性培养;再者,网络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将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并进一步拓展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加之青少年身心发育和社会化尚未完成,他们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的甄别往往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网络极易成为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消极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传统教育的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最富冲击力的挑战。

  我校02届有一名初二年级的男生王磊,学习成绩本来十分优秀,在班上常常考试都是班上的一、二名。初二下学期时,迷上了网络游戏,慢慢地,学习成绩下降了,当老师和家长知道原因时,太晚了。他对网络游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初三年级中考,本来很有希望考上曲靖一中的他,确连上普通高中已需要自费。由于父母的责骂,他竞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差一点就丢掉了年轻的生命。因此,网络使用不当,网络成瘾,暴力游戏,沉溺聊天、*秽色情和网络欺诈等“网络公害”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本人认为,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意识下降

  网络使用不当,必将成为当代青少年良好道德意识形成的严重障碍。上面提到的我校02届学生王磊,初二年级以前,都是学校老师及家长们都称赞的好学生,初中一年级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他尊敬师长和长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当他迷上网络以后,那些*秽、色情、暴力、丑陋的内容已经深深地侵蚀了他的心灵。起初,他把网络上的内容在班级同学中进行传播,后来交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品行变得十分的恶力,学会了吸烟、喝酒,甚至于跟一些女生混在一起。在家里经常跟父母顶嘴,甚至谩骂、殴打父母,父母根本拿他没有办法。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青少年一旦迷上网络,消极影响实在是不可忽视。在网上由于技术原因,很难对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网络可以随意提供信息,使得有用无用、正确错误、先进落后的信息冲斥网络,*秽、色情、暴力、丑陋的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据统计,网上无益信息占30%以上,黄页随处可见。而青少年学生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刻意收寻一些非健康的信息。由于网络没有严格的“把关人”,青少年只要找到网址,就能看到低级庸俗的东西。经常这样上网,会造成青少年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

  2、社会责任弱化、身体健康受损

  王磊自从迷上了网络,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已经丧失了责任心,不思进取。视力下降,身体虚弱。现在已经走入社会的他,从来没有想找一份工作,为家庭和社会尽一份职责,整天还是生活在网络的世界里。由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但他们又渴望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既管不住自己又不想别人监管,而网络正可以满足他们的无拘无束的个性,在网上可以任由思想这匹脱了疆绳的野马自由奔驰,随便一点击,便可以放纵一下,这时他们感觉到了一种毫无束缚的自由,这时候什么社会责任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留在他们脑海里的只有“我的思想”存在。网络发展迅速,我国有些地方网络就像快速的运动,短短的几年内,各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网吧,而这些网吧往往设施简陋,环境恶劣,甚至存在着消防安全隐患。据统计,大部分网吧的电脑显示器未装视力保护屏而且光线暗淡,有些小型网吧根本未安装通风排气设备。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且有保安人员的网吧几乎没有,这样,在网吧,抢劫、打架、凶杀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青少年身体健康,威胁青少年的财产、人身安全。

  3、心理素质脆弱、人际情感疏远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被网络吸引,在网上想入非非,按心目中理想的角色装扮自己,描绘自己,美化自己,纵横驰骋,俨然是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一旦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还要去上学,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仿佛从天上掉到地上,一种“龙困浅滩,虎落平阳”的失落感顿时袭来,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却未能引起周围人的关注,碰到困难、阻力、不理解等不如意时,他们更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诲感到厌烦,和同学朋友谈不拢,说话没人听,无形中产生了自卑感和怨恨感,情绪容易波动,甚至会痛恨一切,痛恨自我,心理素质脆弱。

  热衷上网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上瘾者都相对地难以合群,他们一旦迷上网络,就会把寄托放在网络上,沉溺于虚拟空间而离群索居,造成新的精神空虚。特别是一些网迷,每日数小时甚至整天坐在电脑前,致使其中一些人患上“网上失衡症”、“信息污染综合症”等新疾病,这样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大减少,有的甚至无法面对真实社会。如2000年12月《今晚报》曾报道一名在校女生因迷恋网吧,性格变得孤僻而且夜不归校,连续多次违反校规。当领导做其工作时,该女生不但不听规劝,反而在深夜10点多钟以跳楼相威胁。

  4、价值追求失衡

  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充分迎合阴暗心理、低级趣味的内容;有的网站则赤裸裸地兜售着色情、暴力、欺诈等内容;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都会腐蚀青少年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强大的冲击。尚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他们,还未完全懂得取舍之道,容易偏离传统的轨道,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偏离健康正常的轨道。

  5、政治观念谈化

  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单一的教育权威受到挑战。每个网站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念,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对我国进行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和侵入。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渗透,最容易受侵蚀的就是那些未成熟、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的青少年。他们好奇、图刺激、图新鲜,很容易成为西方腐朽文化的牺牲品,使青少年的民族观念、爱国主义思想淡薄,从而丧失应有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政治观念淡化。

  6、学业成绩下降

  王磊从一个优秀的好学生,迷上网络后变成一个差生的实例说明了,网络使用不当,对青少年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终日泡在网络上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已大量耗费在网络上了,思想早已远离校园的生活,终日萎靡不振,一旦从网络上走进课堂,网络上的那种毫无思考的信息与课堂上严谨的科学知识相比较,更显课堂的枯燥无味,这时文化知识更无法声声入耳,甚至是面对课堂便昏昏欲 睡,这就严重耽搁了学生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日益下降。

  二、网络的发展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从王磊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到,网络环境已经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知道: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性,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相比的。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既有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有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它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交往方式,可以极大地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突破信息交流中的时空限制。当前,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年轻一代主要的学习、交往和娱乐工具。网络在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很多青少年昼夜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年轻一代将在网络的陪伴下成长,网络也因此将对青少年思想和心理成长过程产生长期的、连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对我们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应当引起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需要我们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探索新的途径。

  2.网络信息的混乱,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们所接触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其内容经过层层过滤,不正确、不合适的内容已被删除,教育者可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定向的灌输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育者的权威地位,青少年不一定要依赖学校和家庭来获取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网络使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青少年可以很轻易地在网上找到他所感兴趣的内容。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站,有用信息与黄色、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混杂在一起。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媒体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网络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低级、庸俗、反动的信息畅通无阻,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网上这些信息“垃圾”的泛滥,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们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青少年是否能够经得起网络负面因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提出了挑战。网络具有的开放特点使各国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网上交汇,上网者能深切体会到网络中的文化冲突。在当前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与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仅仅占到0.1%和0.5%,美国等西方国家正企图利用网络来实现其同化世界各国文化的目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副教授D. Rothkopf曾撰文指出:“美国控制着全球信息与通讯的命脉,其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几乎普及全球,它们影响着几乎所有国家的审美观、日常生活与思想”。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鲜事物快,在西方文化信息量占绝对优势的网络中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造成忽视本民族文化、崇尚西方文化,在心理上成为民族感不强的人。正如一位美国人说:“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武器”。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各民族文化、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受传者的头脑,谁就会成为网络的霸主,赢得最后的胜利。

  4.沉迷网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道德弱化和人际关系淡化。在网络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彼此不知对方身份,没有受到他人和社会指责与惩罚的顾虑,容易产生一些出轨的行为。例如,一些缺乏自控力的青少年出于无聊或者为了个人利益,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甚至于非法侵入他人的电脑系统,破坏或盗取他人的数据和资料。另一方面,青少年如果整天与电脑终端打交道,而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必然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趋于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他们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而且,当前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以战争、暴力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游戏,这些生动逼真且带有刺激性的游戏,容易使人心理失衡,混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容易造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危害其身心健康。

  三、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正确的思路

  网络时代的到来,既为搞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进行大胆的探索,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新的特点进行研究,大胆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束缚,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内容、方式和途径进行改革,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创新与发展。首先,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善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信息的开放,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来实现育人目的。其次,应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设,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建设,通过占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同西方势力作斗争的战斗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第三,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第四,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此外,应该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加深青少年对国情、社情和民情的认识,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和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王磊和当代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如何在当今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的问题。假使王磊当初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足够重视,他决不可能有今天的结果。也许他也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国家栋梁之材,也许可能成为一名推动网络信息发展的人才。也许------。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推动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已经迫在眉睫。本人认为,目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具体对策。

  1、学校应建立德育保障体系

  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网络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改善德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尤其是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德育传播工具,保障德育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以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道德规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足量的经费投入,来确保德育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安全运行,做到德育信息与传播的决策、管理权力、管理运作、管理方略、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在德育信息管理运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各个学校责任制的管理,做到德育责任、权力、效益相统一,建立起严格的德育信息传播管理责任制。

  2、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德育队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指导者,还应与学生一道去迅速适应新的人类,新的观念,新的发明,既要把原有的知识炼得炉火纯青,又要以饱满的热情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多接触各种网络信息,学会辨别各种信息,并且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教育上,以指导学生掌握网络信息的方向。

  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德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到德育岗位上来,并且重视德育人才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德育工作队伍。

  3、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针对青少年中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识别能力差,容易受误导。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新模式。有效的发挥网络的作用,优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教师要能主动的在和网上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有益信息,抵制有害信息。

  4、积极建设青少年德育网络平台

  开辟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德育网站和网页,用正确、 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坚持传播正确、健康的信息和声音,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又要有亲切的服务意识,贴近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还要注重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为学生创设进步、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氛围,以满足他们正常的精神需求。

  5、开辟学生专用网吧

  现在学生上网,绝大部分都是在网吧。假期周末,只要你到街头的网吧逛逛,你会很快发现网吧内绝大部分网民是学生,而他们是男生玩游戏,女生则聊天,很少有例外。而网吧老板往往为“方便顾客”,早已将很多网络游戏下载到了桌面上,早已帮你把聊天室打开,只待网民们进入。在这样环境上网,学生往往做的是无益或有害身心健康的事。为了便于学生在合适的条件下上网去做合适的事,应大力推行校园网吧,让老师带着学生上网。

  6、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

  学生上网,除了网吧外,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家庭电脑。有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家上网,以免在网吧“学坏”,特意为孩子购置了上网的专用电脑,他们认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或复习计算机课程,有的家长甚至是“电脑文盲”,于是,家长又从未陪同孩子一起上过网。据了解,

  在家上网的学生只有30-40%实在学习或查资料。作为父母当然对孩子上网不宜“堵”,而宜“引”, 既要从正面对子女讲清楚上网浏览的意义和积极作用,也要从反面向子女道出某些网页的消极作用,充当子女上网的知心朋友,引领他们走正途。父母作为一种教育者,应尽量陪孩子一起在家或网吧上网,并对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作相应的规定,利用IE浏览器上的“安全系统”或“分级系统”来设置计算机安全级别,帮助子女控制上网看到的Internet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利用有效的时间从网上获取有益信息。

  7、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8、用师生的真诚友爱感化过度迷恋网络的学生

  学生沉湎于网上聊天或陷入“网恋”,这显然是学生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学生心理的断乳期,学校应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用师生之间的真诚友爱战胜网上那种虚无缥缈的爱。一方面是要建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改变“尊长”的身份,以朋友、伙伴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真正用民主平等的态度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接纳学生。特别对学生中暂时有障碍、常出乱子闹麻烦的所谓“双差生”,教师更应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另一方面要培养健康的同学间的友爱关系。

  总之,网络时代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矛盾,采取相应而具体的对策,才能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努力建造好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平台,为当今教育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为祖国培养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高水平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经涛、王俊英主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1.

  2. 郑伟:《网络道德:非实存的规范体系》,《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第58页。

  3. 刘国永:《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

  4. 朱美燕:《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第20页。

  5. 曾坚朋:《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6期,第30页。

  6. 宋德如、张晓旭:《论网络教育的负向效应及其纾解》,《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第67页。

  7. 孙延蘅:《校园网络文化:利弊有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0期,第13页。

  8. 刘永安: 《网络教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教育现代化》1998年第4期。

  9. 崔景贵:《网络文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7期。

  10. 汤悦:《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上海电教》2001年第3期

【论网络环境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章: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10-26

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09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08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0-0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论文10-09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10-09

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09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论文10-08

试论网络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