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时间:2020-12-01 09:32:20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等部位,因此“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小二上呼吸道感染可大可小,但是千万不可是忽视它。

  摘要:目的:比较小儿解表颗粒与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组60例)和对照组(抗生素组6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的差异有利于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同时治疗组并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性的反应。结论: 小儿解表颗粒对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优于抗生素,有着显著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的作用,同时未发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小儿

  鼻咽感染常出现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涉及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邻近的器官。

  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120例,男65例,女55例。入选标准:患儿的年龄4个月~2岁、且是急性起病,病程<3天,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咳嗽、鼻塞、头痛等症状。查体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的增生;化验室检查周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为正常或者淋巴细胞增高,部分中性粒细胞偏高,X线透视或X线片无任何异常改变;病程中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随机分类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38例,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治疗组平均年龄(1.2±0.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1.2±0.65)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临床表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常具有如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2.2 诊断依据

  (1)具有受凉或与本病患者接触史。

  (2)伴有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因为鼻塞有拒奶或呼吸急促的'症状。

  (3)有咽部充血体征,甚至有的患者扁桃体充血、肿胀。

  (4)一般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接近正常,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并在发生细菌感染时候,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2.3 治疗方法: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3个月~9个月每次1/4包,2次/天口服;9个月~1岁每次1/3包,2次/天口服;1岁~3岁每次1/2包,2次/天口服。显效:若服用小儿解表颗粒在12小时~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同时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说明此药物显效。有效:若服用小儿解表颗粒药在48小时~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同时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说明此药物有效。无效:若服用小儿解表颗粒药在72h以后体温未恢复正常,同时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无改善,说明次药物无效。

  3、 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同时治疗组也未见任何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4、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以病毒为主,可能占据源发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的90%以上。因为病毒感染后,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可能发生化脓性感染。

  其具体病毒,主要由以下几种:

  (1)鼻病毒:包括100多种不同类型的血清,可以导致上感、支气管炎及中耳炎症状的发生。通常上感的常见病原是冠状病毒,但冠状病毒的分离需用特殊方法。

  (2)柯萨奇及埃可病毒:此类病毒都比较微小,属于该类型的微小病毒,都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3)流感病毒:此类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血清类型。甲型每隔10~15年一次,抗原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异是导致该病毒流行的原因。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具有局限性。丙型病毒一般只能造成散发流行,病情较轻。上感,或者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是由以上三种类型的小儿呼吸道疾病引起

  (4)副流感病毒:分1、2、3、4四种类型血清。1型又称“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称“哮吼类病毒” 3型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也常会出现哮吼。4型又称M-25,比较少见,主要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5)呼吸道合胞病毒:仅有一型,其对婴幼儿呼吸道具有很强的致病能力,可以引起小儿流行病毒。约有75%左右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发生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症状。2岁以后的患儿上述疾病有所渐少,5岁以后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仅仅表现为轻型的上感。

  小儿解表颗粒药理作用,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观察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和止咳作用。本文通过对120例患儿对照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特别适合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参考文献:

  [1] 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1,263

  [2] 魏珉,王同,董梅.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7

  [3] 车莉,卢竞,刘莹,等.冬春季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监测及临床研究[J].中国 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24-727

  [4] 范永琛.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滥用静滴抗生素现象应予纠正[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16(5):276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相关文章: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02-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疗效观察02-04

活血通络法治疗小儿创伤性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05-21

清热消滞汤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的疗效观察02-07

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哮喘的疗效对比分析02-07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02-07

小儿代谢性肝病的临床观察02-03

哨苯吡啶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02-01

静脉营养用在低体重儿中的疗效观察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