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产后出血临床

时间:2022-10-26 15:26:0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产后出血临床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生率近年为2%左右,我院为1.82%,与报道基本相符。本组资料提示,产后出血的发生以下列原因最常为常见。

  产后出血临床【1】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73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3例产后出血中,63例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63%),其次为胎盘因素(23%)。结论: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落实外来孕妇管理,杜绝非法接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良好措施。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020例,发生产后出血73例(1.82%),年龄19~40岁,平均28.9岁;孕周30~42+3周,平均38.6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38例;有人流史45例(62%)。剖宫产48例,阴道分娩20例,阴道助产5例。诊断标准: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500ml称产后出血。

  测量方法:阴道分娩用弯盘接血计算,剖宫产按负压瓶计量,分娩及手术中纱布和敷料的血量用面积法估算(10cm×10cm=10ml)。

  结 果

  出血原因:宫缩乏力46例(63%),胎盘因素17例(23%),软产道损伤8例(11%),凝血机制障碍2例(3%)。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正常产1564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0例(1.28%),剖宫产2244例中发生产后出血48例(2.14%),产钳助产177例中发生产后出血4例(2.26%),臀位助产35例中发生产后出血1例(2.86%)。

  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分娩即时剖宫产40例,阴道分娩19例;第四产程(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2例;产后2~24小时内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4例。

  出血量与转归:出血量500~1000ml 47例,1000~1500ml 13例,1500~2000ml 10例,>2000ml 8例;保守治疗有效止血59例,宫腔纱条填塞成功止血9例,经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而行子宫切除5例,发生失血性休克10例,无孕产妇死亡。

  讨 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生率近年为2%左右,我院为1.82%,与报道基本相符。本组资料提示,产后出血的发生以下列原因最常为常见。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本组资料统计占63%。目前巨大儿的出生率明显增加,由于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临产后肌纤维缩变功能降低,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难产几率上升,也就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几率。

  因此在产前宣教中,要指导孕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使子宫肌水肿、渗血,产前使用硫酸镁、镇静剂,致产后宫缩乏力,所以注意产前及早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减少产后出血是很有必要的。

  胎盘因素:流产和分娩对子宫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再次妊娠易发生胎盘粘连,甚至植入,且子宫肌纤维弹性降低,结缔组织增多,产后出血率增加。因此,推广避孕,避免多次刮宫,防止多产,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之一。

  分娩方式: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14%,是平产的近2倍。剖宫产产后出血存在两个高峰,一个是择期剖宫产,一个是宫口开全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孕妇大部分存在高危因素,且子宫缺乏缩复过程,宫口未扩张,可致宫腔积血,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过度试产不能准确估计胎儿体质量,可能导致子宫切口撕裂伤及子宫动静脉,导致产后出血。

  因此,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早发现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产后观察:绝大部分孕妇产后出血为即时出血,但本组剖宫产有6例发生在回病房后,阴道分娩有7例发生在产后,提示产妇回病房后应加强巡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产妇主诉,了解子宫收缩情况,严防产后出血。

  预防产后出血临床研究【2】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8年10月产后出血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研究;预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0月产后出血共69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04%(69/3380),产妇年龄19-42岁。经产妇51例,初产妇18例。双胞胎3例,有人工流产史52例,孕周37-46周,出血量500-2800ml,休克9例。

  1.2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8年10月产后出血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3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及估计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中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病例选择的标准为产后24小时至少一次性大出血或持续、间断出血至中等量。

  1.4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51例,占73.91%;软产道损伤6例,占87%;胎盘因素11例,占15.94%。其中前置胎盘6例,胎盘粘连或部分植入5例,血小板减少症1例。

  1.5产后出血原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子宫收缩乏力51例,其中阴道分娩31例(巨大儿3例),剖宫产20例(巨大儿2例),软产道损伤6例(其中正常分娩4例,剖宫分娩2例),胎盘因素11例(正常分娩4例,剖宫分娩7例)。

  1.6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

  产后2h内出血57例(82.61%),产后2-10h出血12例(17.39%)。

  2结果

  产后出血大多数发生在产后2h内。出血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3结论

  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4讨论

  4.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4.1.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4.1.2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剥离不全、胎盘粘连、胎盘部分植入、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胎膜残留。

  4.1.3软产道损伤主要原因阴道宫颈裂伤,阴道壁血肿。

  4.1.4凝血功能障碍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均可引起产后出血,产后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严重的重度高血压子痫前期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产妇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因凝血功能障碍可引起产后出血。

  4.2产后出血的预防

  4.2.1宫缩乏力的预防

  严密观察产程,加强产程护理,宣传分娩的护理常识,解除产妇思想顾虑,使之与医护人员配合,注意休息、饮食,避免过分体力消耗,使产程延长。正确使用产程图,加强产程观察,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缩短产程;妊娠末期。避免第一产程过早地使用腹压,如过早地有排便感,应注意有无头盆不称,确诊胎方位,并给予及时处理,避免多产。

  4.2.2胎盘因素的预防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盘未剥离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拉挤带。适当使用宫缩剂,胎盘粘连发生率约0.5%,其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如:多胎,子宫有手术史,人流术史,孕期出血和使用保胎剂(黄体酮)都是引起胎盘粘连因素。对具有以上因素最好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行人工取胎盘术,严重者手术切除子宫,则可有效地避免失血过多;胎盘娩出要仔细检查胎盘胎用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等。

  4.2.3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防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同时全身小动脉痉挛等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微血管受损以及血管脆性增加,易产后出血。

  4.2.4软产道裂伤的预防

  宫口开全前勿使产妇运用腹压,避免急产,以防产程进展较快,导致宫颈裂伤;第二产程时,正确保护会阴,使胎头、胎盘缓慢娩出,避免软产道裂伤,胎儿过大,阴道手术产时应行会阴侧切术,阴道手术时常规行阴道检查有无高位软产道裂伤。

  4.2.5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

  妊娠期注意观察产妇一般状态,对患有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肝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者,要及时纠正。对不宜继续妊娠且有产生出血可能的合并症应在妊娠早期终止妊娠。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史,剖宫产史应择期住院待产,已确为胎盘早剥或死胎者应及早处理,注意预防凝血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冯中琴.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配合[J].临床医药实践,2008,17(10).

  [3] 王红日,余江.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防治[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3】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均发生于产后2 h以内;其中宫缩乏力62例,胎盘因素20例,软产道损伤6例,疑血功能障碍2例。

  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者56例;1000~1500 ml 25例;1500 ml 9例。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目前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围术期护理也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产后出血;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目前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本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月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110例患者的出血原因及护理进行了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年龄22~39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42例;孕周34~42周。

  1.2 抢救措施 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按摩子宫的同时应用宫缩剂,肌注缩宫素10U,或将缩宫素10~30 U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应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宫腔以止血,结扎盆腔血管止血,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及时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止血;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刮宫的准备,胎盘植入者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的准备;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处理[1]。

  2 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均发生于产后2 h以内;其中宫缩乏力62例,胎盘因素20例,软产道损伤6例,疑血功能障碍2例。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者56例;1000~1500 ml 25例;1500 ml 9例。

  3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

  3.1 产后出血的因素 产妇过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造成宫缩由强变弱、产程延长、滞产,导致产后出血率增高;胎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滞留、粘连、残留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急产、胎头吸引器、产钳助产、臀位牵引常伴有软产道损伤导致出血;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者,由于子宫恢复不良都可影响宫缩,导致产后出血;巨大胎儿、畸胎及巨大胎盘、羊水过多都会因子宫过度扩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高龄产妇、妊娠综合征或,产前、产时镇痛药应用过多、麻醉过深;胎位不正、胎儿头盆不称,可使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率增高[2]。

  3.2 产后出血的预防要从孕前开始,如指导正确的避孕措施、计划怀孕、减少孕产次;怀孕后要进行定期检查,提高孕期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防治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对存在引起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孕妇,应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提前入院。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产妇身体情况,细致分析每位产妇是否存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3.3 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时了解宫口扩张情况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使用催产素要有专人守护,认真观察滴速、胎心和宫缩情况。第二产程要加强胎心的监护,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特别要注意保护会阴,认真掌握会阴切开的指征、时机,防止软产道裂伤,胎头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宫缩剂,注意监测并正确计算阴道出血量。

  第三产程要注意识别胎盘剥离的征象,观察有否阻碍胎盘下降的因素。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做好缝合工作。产后2 h内继续留在产房认真观察有无产后出血倾向[3]。

  3.4 出血的护理 有产后出血倾向或已出血的产妇,应去枕平卧,吸氧、保温、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密切观察产妇的面色、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报告医生的同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一旦发生出血,若出血量>500 ml且有休克征者应输血,备好急救物品,把握抢救时机。配合医生抢救,对口头医嘱要及时记录;完善实验室各项检查,协助医生查找出血原因积极止血。

  对于宫缩乏力者,立即按摩子宫,静脉滴注缩宫素;软产道损伤者,及时找出损伤部位缝扎止血;如系胎盘因素,导尿排空膀胱后,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手术取胎盘或行清宫术;若凝血功能障碍,积极抗凝治疗。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做好术前准备行子宫全切术以挽救患者生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测量出血量,认真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出血停止后仍需严密观察,加强产褥期护理,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5 患者体位及吸氧取平卧位,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持续地吸氧,必要时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给氧。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口唇、指甲是否红润,SpO�2是否正常,呼吸是否正常。

  3.6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外阴2~4次,以防逆行感染。及时纠正贫血,给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病情观察,产科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加强护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2]。

  3.7 心理护理 做好产妇及家属解释工作,讲明出血的原因,对患者耐心、细心、热情,以解除其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医生抢救。抢救人员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随便议论病情,避免给患者以精神打击。

  3.8 预防感染 有效的抗生素,监测体温、血常规及恶露情况,及早发现感染征象。阴道内或宫腔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病情稳定后嘱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参 考 文 献

  [1] 丰有吉.妇产科学.人民出版社,2002:199-201.

  [2] 王玲.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中国中医急症,2006,9(4):439-440.

  [3] 郑怀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06.

【产后出血临床】相关文章:

孕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与临床分析09-30

产后出血护理10-08

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10-06

产后出血的护理论文10-06

浅谈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论文10-08

心理干预护理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1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的临床效果10-26

消化道出血临床医学论文10-08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