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

时间:2022-10-08 13:56:20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5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全组患者术前均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LC适应症,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合并胆囊结石12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0例,其中有下腹部手术史1例,上腹部手术史1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均是在入院后48h内。

  ①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CO2人工气腹,压力控制在≤13mmHg(1mmHg=0.133kPa)。

  ②手术过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常规三孔或四孔法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为12-14毫米汞柱,先游离粘连组织,辨别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并给予夹闭切断,最后切除胆囊。

  ③术后治疗:抗生素的使用是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始使用,停止时间是待到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方停止使用。患者在术后24h即给予流质饮食,以补充机体能量。术后48h,若患者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则可拔除胆囊床引流。

  2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的22例患者中,胆囊三角处理困难或出血17例(77.3%),十二指肠损伤1例(4.5%),胆总管损伤2例(9.1%),右肝管及肝总管各损伤1例(4.5%),,均因慢性炎症致三角区粘连分离困难致出血或牵拉,电钩灼伤,我们均采用开腹修补或T管引流并切除胆囊。经治疗后本组资料的22例患者在术后住院10~23d,平均住院时间为14.5d后均临床治愈,并没有发生后续并发症,对全部病例均进行1~5年的随访,有1例患者死亡胆囊癌,其余患者仍健在。

  3讨论

  3.1中转开腹的原因

  3.1.1患者的病理特点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困难,Calot三角致严重致密粘连,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单纯追求LC成功率可能使得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升高。本组17例因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而中转开腹。本组有1例十二指肠损伤系胆囊三角分离困难导致粘连组织损伤所致。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往往胆囊管处有结石嵌顿,此时三角区组织水肿,组织分离易断裂,增加手术难度,如强行操作,极易损伤而致胆漏。患者的胆管解剖变异,因右肝管汇入胆囊管,右肝管与胆囊管或胆囊管与肝总管并排走行极易损伤。本组有一例右肝管损伤与局部粘连严重强行分离有关,而肝总管损伤与解剖变异有关,均系术中术野有胆汁样渗液给予中转开腹。

  3.1.2医师的技术因素

  术者经验不足,术中牵挂不当,辨别错误,误将肝外胆道当成胆囊管钳夹,操作粗暴,解剖胆囊时太靠近胆管导致撕裂,以及难以控制的出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因胆囊三角炎性粘连致密,盲目电凝电切导致出血,盲目钳夹,造成出血及胆管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如遇到分离困难,动脉出血,胆道解剖辨别不清以及出现副损伤时应及时中转开腹,对已发生的副损伤及时给予处理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方法

  术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对有病程长,B超提示胆囊壁厚胆囊充满结石,疼痛频繁发作,以及有上腹部手术病史的慎用LC,要准确辨认肝外三管,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部上下1厘米的胆管是损伤的高发区,炎症期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局部粘连水肿,分离时极易损伤。避免过分牵拉,使但囊管与肝总管夹角变形,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钳夹切断。不可能随意切断不明结构,尽可能采用钝性分离。胆囊严重萎缩,Calot三角致密粘连,腹腔粘连严重,或解剖变异应尽早中转开腹。剥离胆囊时应注意其解剖层次,避免胆囊出血,如出血量多且电凝不止时应中转开腹。

【腹腔镜胆囊切除转开腹临床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10-26

侧俯卧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10-26

腹腔镜下胆道损伤修复术的临床护理10-26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恶性肿瘤的临床探讨10-26

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循证医学论文11-15

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研究10-26

医学论文例文10-26

人文医学论文06-17

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01-11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