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

中国说话礼仪

时间:2022-10-26 04:55:57 礼仪 我要投稿

中国说话礼仪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无不有一套周全完备的礼节。礼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间要“上慈下孝”,兄弟间要“兄友弟恭”,夫妻间要“相敬如宾”,朋友间要“谦恭礼让”,邻居间要“守望相助”等等。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的说话礼仪。人与人相处,当你要向人表达意思时,能够当面说话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说话不当、不得体,也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此,如何说话、说话的场合、分寸的拿捏,都是不容忽视的说话礼仪。

  一、说话要用敬语

  从我们懂事起,就在接受着早期的说话礼仪教育。“请”、“谢谢”、“对不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礼仪短语。

  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忘了说“谢谢”这两个字,你可能就会听到这样的批评:“我为他做了这么多的事,可他连声谢谢都不说!”虽然没有特别的规则要求你如何道谢,但是有些时间和场合你最好还是不要忘了说声谢谢。道谢时并不需要你做得太过分。绝大多数情形下,真诚地说声谢谢就足以表明你是个懂礼貌的人。还有一点需要记住,如果有人提议要给你东西,如果你想要,就说声:“好吧,谢谢。”如果你想拒绝,就说声:“不要了,谢谢。”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给别人造成麻烦,这是非常正常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能及时地说一声“对不起”或是“请原谅”,通常来说,你的冒失和粗心都会得到谅解。如果你真的能这样做,你的歉意绝对可以缓和别人对你的“怒气”。

  二、说话要分场合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一定是不同的。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三、说话要有善意。

  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四、谢绝要委婉

  当我们要谢绝别人给我们的提议时,使用委婉的语言表达某种意图,要比直率地表达效果更好。所谓委婉是指:

  (1)用商量的口气。比如说某事不行,不要直接说不行,而最好是说:“我认为此事需要我们之间再慎重考虑一下再办。”

  (2)语气要自谦。比如谢绝一桩生意,最好是说:“我的部下和我因经验不足,干这桩生意怕是没有能力的。”

  (3)称赞对方。比如说:“您资本雄厚,路子广大,不会把此事放在心上的。”或说:“由于我们考虑不周,白白使您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我知道您是不会同我们一般见识的。”

  五、争辩有节制

  俗话说,说话要看一看火候,有点分寸。这“火候、分寸”就是节制有度。

  在社交之中,难免要因事在谈话时同对方发生争辩。在原则问题上必须要针锋相对,寸上必争。但在具体方式上则要注意策略,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1)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谈话时,必须认清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即社会角色。同上级部门或领导交涉,或者是在实业界同大公司打交道,虽然自己地位轻微,但要不卑不九;同下级交涉,尤其是同比自己小的公司做生意交涉,也不要盛气凌人。

  (2)语言含义要清晰准确。在公务性交往中,看上去社交双方并不太介意,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的。比如作为企业经营者,表达自己所需货物的质量,就不能使用“差不多”、“基本上”等含混词语,而必须使用“一定要”、“必须是”之类的确切语言。有一位企业老总告诉笔者,他单位需要一人批木材,在质量上曾表示“差不多就行”。可谁知对方不讲信誉,竟然给他的是杂木。我听后反问道:“谁让你说差不多了!”因为究竟差多少是差不多,界线并不明确。

  (3)语言要诚实、客观。在社会上有一批“侃爷”,说话不着边际,夸大其词,人们称其为“吹牛”。须知,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令人反感讨厌,有失礼貌,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作为领导在正规交往场合讲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千万不要将一吹成三或四。否则,人家到时真要认真起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六、谦雅要适当

  谦虚是人有礼貌和进取心的表现。可是,过于谦虚就会变得虚伪和油滑,让人不愿再谈下去。

  谈起话来酸溜溜的,是自作聪明和没有礼仪修养的表现。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他所遇见的一位公司经理,发现他挣了一笔大钱之后,不但没有激起竞争心,反而讲了如下一段表面谦虚、实质却是嫉妒至极的酸话:“看你多行,就这么一次足够我们干半年的!敢情了,你的门路多人,神通多广。现在越能搞歪门邪道、不务正业的人越发财,苦了我们这些本份人。我可不投机取巧……”无论哪个心态正常的人听了这段话,都会转身就走,老大不高兴的。因为,这话已经越过了谦虚界线,扯下了礼仪面纱,露出了两只嫉恨的红眼!

  雅语是同俗语相对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语言。在一些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必须使用雅语才不失风度。有些人虽然财大气粗,可为什么一同别人打交道就被人视之为“土则主”呢?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满口俗语。因为满口俗语是文化素养和个人阅历低浅的标志之一。比如要去厕所,就不能说:“我去撒泡尿、拉泡屎”,而应说去“解手”、“去卫生间”或“方便一下”。在餐桌上不能说:“我给大家倒酒”,应说“满酒”或“斟酒”。请喝茶最好说“请用茶”……当然,在非正规场合或家庭,是用不着说雅语的。比如你叫你父亲,就用不着说:“令尊您来”;叫孩子就用不着说:“孩子们,请回来用餐吧!”否则会成为笑话。

  七、请答要恭敬

  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要经常向有关方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和回答对方的提问。这里面也有一个礼仪问题。

  如何既提出自己的请求又不失体面呢?关键是要诚实地、坦率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瞒天过海、油嘴滑舌。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绕来绕去地游说好半天,也不明确提出正题,早引起了对方的讨厌和戒备;待提出正题时,正好遇到对方心烦,因而他的请求很难被允许。

  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实实在在。

  一般说,向同级部门提出请求的常用语是“请帮忙”、“拜托了”、“打扰您”等。而回答别人的问题则应实事求是,诚恳无欺。如对方提出的请求自己帮助有困难,就要婉言相告,请其谅解。

  八、说话礼仪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说话不可主观武断、强词夺理。

  谈话中,即使自己所言为对方所接受,亦不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以免防碍他人发言的机会;如与对方意见相左,要机智的转变话题,幽默地弥补争端与气氛。

  要用心聆听别人讲话的内容,不要光是发表个人的意见。

  言谈举止太过做作,故弄玄虚,或言词抽象,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故讲话表达

  与人交谈时,对方在表达意见,不可边听边做事或边看报纸,可缩短讲话时间,但不可显得不耐烦。

  与多数人在一起,不可专与一、二人谈话,并避免以方言交谈。

  寻求他人的优点,避免谈及缺点,并给予适当而诚恳的赞美。

  应避免谈及他人的隐私,或攻讦他人的私生活。

  谈话中,避免有倦怠的神情,如"打呵欠"、"屡屡看表"等。

  盛怒之时不轻易发言,以免伤害别人,造成摩擦。

  已听过的事,又听别人谈起,仍应耐心听,不可显出不耐烦之态。

  谈话时,不宜拉住对方的衣袖或手臂,或附耳讲话。  谈话切忌以讽刺、取笑、毁谤或打击别人为乐。

  中国说话礼仪二

  谈话时需注意的一些礼节:

  首先我们谈话时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要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注意手势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不可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要注意距离,既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也不要离得过近,更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注意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当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能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说妇女长的胖、身体壮、保养的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讥笑、讽刺他人。也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好吗?等等。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等,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一切都顺利吗?”“好久不见了,你好吗?”“夫人(丈夫)好吗?”“孩子们都好吗?”“最近休假去了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在社交场合,谈话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

  在社交场合中谈话时,一般不过多纠缠,不要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中国说话礼仪三

  中华传统礼仪,没有敬烟陪酒,没有八面玲珑,传统礼仪用语之美,在朴实无华中透着一腔真诚。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一、日常会话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答人问候用托福;认人不清用眼拙

  请人批评说指教;向人表歉用失敬

  求人原谅用包涵;请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不知适宜用冒昧

  二、待客拜访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来客登门称贵宾;招待不周说怠慢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三、文章书信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请人阅览用台览;请人指点用赐教

  恭敬陈述用谨启;看过文书用谨悉

  对方字画为墨宝;回信于人用奉复

  四、委婉语

  作古、归天、归西、魂游地府、永眠、长眠、含笑九泉、无常、仙逝:指人去世;

  坐化、圆寂、涅:指僧尼之死;

  见背:指父母或长辈去世;

  千古: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五、敬语

  1.“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于对方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令尊、令堂(父母),令兄、令妹(兄妹),令郎、令爱(儿女),令阃kun(妻子),令亲(亲人)。

  2.“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3.“垂”: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4.“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中国说话礼仪】相关文章:

这才是中国说话礼仪10-14

说话礼仪知识大全08-19

酒桌说话技巧礼仪07-21

关于说话礼仪我知道07-25

文明说话礼仪知识07-29

中国的餐桌礼仪09-24

中国餐桌礼仪11-19

酒桌上的礼仪和说话技巧11-13

说话的礼仪有哪些(精选7篇)10-20

几条中国餐桌礼仪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