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函授本科论文格式

时间:2022-04-23 15:58:5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函授本科论文格式(精选8篇)

  函授本科论文格式范文如何写,函授是一种非国家全日制的高校求学方式,以下的函授本科论文格式范文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借鉴。

函授本科论文格式(精选8篇)

  函授本科论文格式 篇1

  摘要:对于锁骨骨折的处理,以往常常采用复位绷带外固定就可以。

  随着医学的发展,钛金内固定物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同要求,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同时就其麻醉的有关理论也逐步发展起来。

  本院收集了自2010年以来84例锁骨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麻醉资料,就其麻醉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锁骨/损伤;锁骨/外科学;骨折/外科学;神经传导阻滞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需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4例,男61例,女23例。

  ASAⅠ~Ⅱ级,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

  根据麻醉方法选择的不同我们选出了63例采用C5横突阻

  滞法为Ⅰ组,21例采用改良C4横突一针法颈深颈浅丛同时阻滞法为Ⅱ组。

  两种方法均注入1.3%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

  1.2 麻醉方法:Ⅰ组患者均采用C5横突阻滞法[1]?,操作如下: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操作者应戴手套按常规皮肤消毒,然后于胸锁乳突肌及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扪及C4横突,其下2cm处为C5横突记作皮丘。

  用22G长3.5 cm穿刺针,连接5 ml注射器,从劲部侧面经皮丘垂直穿刺。

  针尖沿前中斜角肌间沟往上移,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若有坚实骨质感,而进针深度又在2~3 cm之间,表示已触及C5横突,此时患者有酸胀的异感,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即可注入1.3%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15 ml。

  Ⅱ组采用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颈深丛的阻滞与C5的横突阻滞相似,穿刺点选在C4横突,一次注入混合液4 ml,然后拔针到颈阔肌和皮下之间注入该混合液6ml阻滞颈浅丛。

  1.3 观察项目:

  (1)观察两组麻醉后患者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变化。

  (2)观察两组麻醉方法下患者于术中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

  (3)记录局麻药、血管活性药、辅助药的用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麻醉前患者的BP、HR、SpO?2、ASA评级差异均无显著性。

  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均顺利完成,注药后镇痛效果满意。

  Ⅰ组63例患者VAS为(2.2±0.8)分,Ⅱ组21例患者VAS为(4.8±1.2)分。

  Ⅱ组注药后有8例(占26.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痛觉阻滞不全,需辅用哌替啶25~50 mg,异丙嗪12.5~25 mg强化麻醉,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痛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Ⅰ组患者用药后BP、HR、SpO?2反应平稳,Ⅱ组患者用药后有5例患者出现BP增高、HR增快,3例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减慢,经面罩吸O?2后恢复,两组患者均无血管活性药物的记录。

  3 讨论

  颈神经丛由C1~4脊神经组成[3]?除第1颈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外,其余3对颈神经均为感觉神经。

  颈丛的皮支分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其中只有锁骨上神经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上部及肩部等处的皮肤。

  可见整个颈丛的麻醉,只有颈丛的锁骨上皮支可以发挥作用。

  而锁骨的神经支配为C3~C6神经根,C3、C4主要支配肩颈皮肤,其余皮肤和深层组织受C5、C6支配,系臂丛的腋神经(C5、C6),肩胛深神经(C5)和肩上神经(C5、C6)。

  故肩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均应阻滞C3~C6,临床采用的C5横突阻滞法,系采用C5横突沿肌间沟一针穿刺法,由于颈丛和臂丛在一平面,而相互连续,C5横突阻滞局麻药可以在C5脊椎平面向上和向下扩散,故容易满足C3~C6脊神经的阻滞,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由于C5横突阻滞法定位方便,操作简单,药物不易误注入硬脊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等危险。

  局麻药浓度较低,剂量较小,如穿刺针刺入过深或注药速度太快,往往不易发生局麻药物毒性反应,由于穿刺位置较低,也不易发生膈神经阻滞,以免喉返神经阻滞以及HORHER综合征等。

  所以,C5横突阻滞法应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经济适用等特点,应该在实际麻醉工作中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烈.介绍一种改良的颈丛神经阻滞定位法[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3,3(2):188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96-598

  函授本科论文格式 篇2

  【摘要】本文从根雕艺术的发展和制作工艺入手,谈一下根雕艺术的造型特点,表现手段和制作工艺的过程、加工方法。

  【关键词】根雕艺术发展 根雕艺术造型 根雕制作工艺

  一、根雕艺术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根雕艺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根雕艺术与中国文学、雕刻、书法、盆栽、插花、制陶、青铜器一样,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和审美意识,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成熟。

  人类祖先开始用树枝、树根熏烤食物,或用其作为武器来狩猎及防御野兽的袭击,后来发展到用树枝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和饰品。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会雕刻木雕,并用树根和竹根制作饰品。

  根雕艺术始于战时代,形成于汉晋,根雕艺术制作由简到繁,从制作实用到小品,如笔筒、笔架、佛柄、抓手、烟斗、枕头等,发展到制作宫廷轩堂中陈设的多种形式的似是而非的繁杂的人物、花鸟、大型摆件和富丽堂皇的各种家具。

  这时的根雕艺术者寥若晨星,欣赏者极少,根雕艺术作品多是达宫贵人乃至帝王将相的奢侈品。

  二、根雕艺术表现形式

  审美原则

  (1)自然美

  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为师,自然美是至高无上的,注重自然,顺其自然,首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具有自然美的根材,然后在加工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顺其根的自然形态、自然结构、自然色泽、自然纹理,传自然之神韵,作者之情怀,用一切可能调动的加工手段,让根的自然美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

  (2)残缺美

  大地塑造了形态变化万千的根,将这些或具象、或似像非像、或抽象意象的种种形态和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进行比较时,常常会显露出不完整性,即残缺性。

  根雕艺术的残缺美接近国画的“意高则减”、“不求形似”、“以形传神”的审美趣味。

  根雕艺术中的残缺美是自然造化的美,无需人为使根的残缺形象变成一样不少的完整形状。

  (3)艺术美

  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美。

  艺术美是根雕艺术最重要的属性,根雕艺术美的本质即为自然美和艺术美。

  过去山中一堆堆烧掉、朽掉、烂掉的树根,正是因为有了艺术家的发现和创造才使其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只有在长期的、反复根雕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学习和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及新的科学方法,熟练掌握根雕艺术创的各种技巧,才能眼高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