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参考

时间:2021-05-27 12:28: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毕业论文参考

  毕业论文是毕业时大家要写的一项功课,以下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欢迎阅读浏览。

毕业论文参考

  浅析宗族的发展【1】

  【摘 要】宗族由于内部矛盾运动及其受相关事物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宗族是维系社会结构的纽带,是稳定社会的因素。

  考虑到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着眼于宗族本身历史的进程,才能将宗族发展的历史分期,从而更准确地研究宗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宗族;宗族的发展轨迹;宗族的发展规律

  宗法(宗法性)制度及其观念,与等级制度及其观念,是贯穿全部中国历史的两大制度及观念,体现宗法(宗法性)制度与观念的宗族,无疑是中国历史的及其重要部分。

  应该说,宗族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流布最广泛的社会组织,拥有的民众之广泛为其他任何社会群体所不能比拟,宗族关系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它作为民众自己的组织,在其内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难能可贵地具有某种“自治”性质。

  本文将从宗族的界定、宗族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宗族发展的规律三方面浅谈宗族的发展。

  一、宗族的界定

  什么叫做“宗族”?最早为宗族下定义的是《尔雅·释亲》:“父之党曰宗族”,所谓“父之党”之“父”也即是指父系的,同时也应该理解为有明确父系祖先的,亦即是说它是一种父系的较大型的亲属组织。

  东汉郑玄对“党”做了注释:“党,五百家”,意指是由家聚合而成的大规模的集团。

  关于“宗”,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

  东汉班固《白虎通·宗族》中说到:“宗,尊者尊也",说明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凝聚宗族。

  关于“族”,《说文解字》解释说:“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白虎通》中说到:“族者,凑也,聚也”“上凑高祖,下凑玄孙”,这说明宗族是聚合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由高祖到玄孙不同辈分的各代人分别组成的。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宗族是由宗界定出来的证明父系继承关系的群体,它可以是缺乏实际社会功能的人群范畴,也可能是带有各种不同功能作用彼此互动的社会群体,既是内部关系比较清楚的宗族,也是内部关系松懈的同姓继嗣群体。

  二、宗族的历史发展轨迹

  宗族由于内部矛盾运动及其受相关事物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从殷周到现代,宗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分别是先秦、秦到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时期。

  下面将简单分析宗族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一)世族世官的宗族制的盛衰(先秦)

  宗族的发展首先要追溯到先秦时期,其特征是宗族制与贵族制及政治制度相结合。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逐渐形成了父系宗族组织,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它即处在世族制与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下缓慢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先秦时期就存在世族制,就存在世代仕事为官,世袭官爵的家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世卿世禄或世官世禄。”夏商时期便有区分直旁系的继承制度、嫡庶制度、宗庙制度和祭祖制度。

  商代的宗族虽说仍是一种血缘组织,但与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已有本质的区别,宗族内部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和地位差别。

  受商代宗族的巨大影响,西周形成了严格的宗法制度,它的特点是“宗子之法”,即注重嫡长子继承和大小宗的差异,核心是维护宗子特别是大宗的权威。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世族制的瓦解,宗族衰微了。

  宗族的衰微不等于宗族瓦解,宗族依然存在,宗族的一些制度和原则也依然存在。

  (二)士族宗族制的兴衰(秦—隋唐时期)

  秦唐间宗族与先秦不同,一是民间宗族在皇族以外发展了,宗族组织较前普遍,但仍以官僚家族为多,是宗族制度民间化的第一个阶段。

  二是君统与宗统分离,君权与族权关系演进到第二个阶段。

  三是修谱活动大发展,成为官修谱牒的黄金时代。

  六国遗留的豪强,到两汉与官僚结合,发展成为世家豪强,所谓“世吏二千石”家族,也可以说是世族。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使世族进一步与官僚结合,正式成为士族。

  两晋南北朝又从世代为官的家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中产生一批新士族。

  北魏实行定族姓的政策,巩固了士族的地位。

  由于寒族势力的上升,并经过隋末战争的打击,到隋唐士族势力衰落,地主制经济的发展与唐末农民战争的结果,使士族作为一个等级退出历史舞台。

  (三)科举制下祠堂族长宗族制的成长(宋元明清时期)

  唐末农民战争及五代的战乱,给予门阀士族以毁灭性的打击,战乱也导致人们大批地背井离乡,迁徙他方,原有的血缘与地缘结合的社会结构被破坏了,随着经济上标志土地进一步私有化的租佃制和政治上科举制的巩固,给予宗族社会的变迁以深刻的影响。

  加强宗族的血缘凝聚力、防止组人的贫富分化以及确保士大夫家庭长享富贵,成为重建宗族制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这一时期宗族制的特征是:宗族通过祭祖及建立祠堂、选族长、修族谱、设族田、建族学使之组织化。

  体现了民间社会组织的普及化与自治化。

  这时宗族组织与国家政权分离,体现出民众化的特点,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很强的互动关系。

  (四)宗族的变异(近现代时期)

  近代、现代的宗族有的保留传统因素,基本上与明清时代一样,它们没能反映变化了的宗族时代特点,而有些宗族则与从前的宗族有了重大区别,表现在:组织原则和形式:近代西方议会制观念在中国传播之后,一些宗族召开宗族会议,决定宗族大事,以此削弱族长权力。

  血缘原则受到一定破坏:宗亲会吸收成员,以同姓为原则,甚而异姓联宗,合数姓为一组织,不再像过去严格执行排斥同姓不宗的同宗法则。

  宗族功能发生变化:在近代,宗族规约中有反对吸食、贩卖鸦x的条文,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在海外的宗亲组织,许多参加反满运动,成为反对清朝的社团。

  在现代,有些宗亲会宣扬保持中华文化传统,可知宗族政治功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宗族发展的规律

  纵观宗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四个特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宗族制度的演变,总的趋势是逐渐削弱,有时削弱得很严重,但不妨碍它在某些方面的复苏发展。

  二是民众化的发展,即由贵族为基本成员的群体,发展到以平民为主体的组织,由社会上层人物为管理人,逐步演变为士人和平民掌握的组织。

  民众化,使其自身得到发展,成为经久不衰的社团。

  三是宗族功能的变化,其政治功能在古代是宗族基本功能,这种功能一直保存到近现代,但其作用不断下降。

  四是宗族的宗法性质由强变弱,先秦的宗族内部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大宗统治小宗,族人人身依附性强烈。

  宗族的宗法性质,变成带有一定的宗法性,在向民主性转变,而到近代族会出现,完成这种过渡。

  四、结语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宗族活动,联宗续谱有一定普遍性。

  对于宗族活动存在的现实,有一个如何认识、如何对待的问题。

  对宗族进行研究有三个实用价值:一,寻找现在宗族活动与历史上宗法活动的联系、异同,以便明了宗族活动的特点。

  二,为海外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便利,有利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

  三,发扬宗族文化的精华,建设新时代的家庭文明。

  所以,宗族的研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对宗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宗族。

  【参考文献】

  [1]郝懿行。《尔雅义疏(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4。

  [3]班固。《汉书 白虎通义》,中华书局,1975。

  [4]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4。

  [5]班固。《汉书 白虎通义》,中华书局,1975。

  [6]冯尔康。《中国宗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4页。

  [7]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6页

  史槃散曲浅析【2】

  【摘 要】明代散曲随着文人创作的热涨而趋于文人化,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辞藻化,音律化的倾向比较突出。

  史槃散曲“那末清隽俊逸的歌曲,确是这个庸腐时代的珍品”。

  对史槃散曲的探析,无论对明散曲的.认识还是明散曲的个案研究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史槃;散曲;清丽;本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曲,作为曲的一种体式,属于广义的诗歌。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因而又称为清曲。

  散曲源自于民间的文学样式,兴起于宋、金之际,至元代进入兴盛期,明代散曲承袭元代散曲的特点又有了新的创新,明代散曲进入了继盛期。

  作家人数众多,创作数量可观。

  [1]在不同阶段以及具体作家身上,明代散曲从题材开掘到艺术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虽元曲独得天时,明人难出其右,而单就“言情”一类而言,明代言情小曲,其情词之生动真切,动人情肠,则“有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 [2]明代散曲则随着文人创作的热涨而趋于文人化,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辞藻化,音律化的倾向比较突出。

  从作家的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来看,明代散曲大致上可以分成南北两派:南方才子,习染奢华世风,逍遥词场,以言情为大宗,向宋代雅词复归,趋于婉媚雅丽;北方士子,根基儒学,然仕途受阻,其曲多抒愤言隐,承元曲余绪,豪丽掺用。

  史槃就属于南派风格的散曲作家。

  史槃(1531?—1630?),字叔考,号荷汀,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以同里徐渭为师,擅书画,工词曲。

  一生偃蹇,布衣终身,寄诸词曲,著述甚富,但大多已失传。

  有《童羖斋集》(已佚)。

  所撰戏曲十八种,其中杂剧《苏台奇遘》、《三真状元》、《清凉扇余》三种,均佚;传奇十五种,今仅存《樱桃记》、《鹣钗记》、《吐绒记》(又名《唾红记》)、《梦磊记》四种和《忠孝记》、

  《合纱记》的残曲、散出,《檀扇记》、《孪瓯记》、《琼花记》、《双鸳记》、《冬青记》、《双串记》、《双丸记》等已佚。

  散曲集《齿雪余香》亦佚,散见在《南宫词纪》、《吴骚合编》等选本中约有套曲十首,冯梦龙《太霞新奏》亦收录史槃几首散曲。[3]

  史槃的散曲,《全明散曲》辑有小令8首,套数7篇,复出套数3篇。

  史槃创作的这8首小令分别是:【南仙吕醉罗歌】《题情三阙》、【南南吕六犯清音】《宫怨》、【南南调黄莺儿】《咏病鹤》、【南仙吕九回肠】《赠李姬湘兰》、【南南吕六犯清音】《咏簾栊》、【南南调黄莺儿】、《答僧惠茶》以及7篇套数:《咏红叶》、《旅思》、《泊舟连河怀清源胡姬》、《闺怨》、《为陈姬雪筝赋》、《闺情》、《怀晋陵王姬秀真》和复出套数3篇:《擬冬闺怨》、《旅愁》、《春闺》。

  其题材内容可分为:闺情怨思,咏物言情,怀人寄思三种,而以闺情怨思为主。

  总体风格以清丽婉约为主,虽描写闺阁怨思和青楼艳情较多,却不乏本色质朴、饶有曲味的佳篇,如写闺情怨思的【南仙吕醉罗歌】《题情三阙》:

  难道难道丢开罢?提起提起泪如麻!欲诉相思抱琵琶,手软弹不下。

  一腔恩爱秋潮捲沙,百年夫妇春风剪花。

  耳边厢枉说尽了从良话!他书难信,我见已差。

  虎狼狠不过这冤家!(南宫词纪)

  月上月上梧桐树,风透风透碧纱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