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广西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26 09:35: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西教育论文

  写论文前不妨找一写范文做参照哦,以下的广西教育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广西教育论文

  广西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1】

  【摘 要】探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广西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广西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高职教育 专业设置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为广西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目前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与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广西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的分析

  (一)宏观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很快,尤其是林浆纸产业、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九大产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广西高职院校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需求热点。

  至2010年,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占自治区大专院校全部毕业生的比例为30.61%,未来5年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二)微观分析

  在广西“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机械制造装备业为主的重点项目共有90项,总投资将近500亿元人民币,具体项目名称如图1所示。

  (三)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预测,未来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技能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高新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九大重点发展产业中。

  具体的人才需求分析如图2所示。

  二、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一)专业密度及所在院校分布情况

  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主要区别所在。

  分析图2所示的统计数据,结合《2010年广西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发现广西高职院校目前大部分专业都能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求,但仍有少数专业集中在一两所高职院校,如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工程技术、越南语、老挝语、泰国语等东南亚国家小语种等。

  具体相关专业布点数列于表1与表2。

  (二)专业地域分布情况

  目前属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圈的城市有南宁、北海、防城港、崇左、玉林、钦州。

  广西目前的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3个城市,而钦州只有2所,玉林仅有1所,北海有3所,高职院校的分布较为集中。

  三、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

  (一)政府方面

  1.加强管理与监督。

  相关政府机构应该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估机构,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入学新生高考成绩、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进行年度考核。

  对招生数量不足、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相关专业应该进行整改甚至取消,以使高职院校自身有一定的危机感,使其内部形成专业设置评估机制,避免盲目的设置专业和只重视数量而没有质量的弊病。

  2.加强行业引导。

  相关政府机构应该及时为高职院校提供国家相关经济发展规划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使高职院校决策层能够及时把握产业与行业发展动向与趋势。

  鼓励相关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进行校企合作。

  3.加大对优势专业的投入。

  教育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我国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绝大部分是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只占很少的比例,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区别。

  而且高职院校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良好的校办企业,这也使高职院校无法像本科院校一样有一定的资金来源。

  因此,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广西相关政府机构应该加大对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九大优势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建设,重点资助港航工程、港口工程、港口经济管理、航运管理、船舶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海洋水产、海洋资源、海洋学、林浆纸、物流、会展、矿物加工等专业,帮助广西高职院校充实办学条件,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完善专业的进退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减少低水平专业招生,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效益低下的专业果断地实行关、停、并、转。

  原则上一次就业率小于55%的专业,限制招生。

  从2011年开始,对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低于全区平均就业率20个百分点的普通高等学校,控制其专业总数,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撤销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5.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集中于南宁,北海只有3所、钦州有2所、玉林仅有1所,而防城港和崇左两市至今仍然没有一所高职院校。

  因此,在今后专业布局调整中,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五市,尤其是防城港、崇左两市的高职院校的建设,积极筹建北部湾大学,使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五市的高职院校及相关专业的数量、种类比较齐全、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效益较高,形成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结构。

  (二)高职院校方面

  1.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广西相关高职院校应仔细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导向,结合自身院校具体情况优先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紧缺的港口工程、物流、会展、金属加工等专业。

  农业类的高职院校应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检验、水产品养殖等专业。

  工业类的高职院校应重点发展金属加工、建材、汽车、石化等相关专业。

  商贸类的高职院校应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东盟国家小语种、物流管理、旅游、会展管理、房地产等相关专业。

  土建类高职院校应重点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水利工程、绿色节能建筑等相关专业。

  2.因势而变、稳中求新。

  从经济学角度考量,一个规模较大的区域经济体从建立到具备一定规模与影响力需要3至5年的时间,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正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之中,伴随此过程必将产生新生事物。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因该应势而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导向,及时增设林浆纸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的新专业与紧缺专业,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合理确定专业名称、内涵和定位,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要求。

  综上所述,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属于国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及面非常广泛、投资巨大。

  本文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对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生影响的视角为考量,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数据采集,科学的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属城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设置的现状,从政府层面与高职院校自身两个方面为考量,提出了一些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建议,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与一定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黄家庆.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资源开发与广西沿海高等教育[J].钦州学院学报,2011(2)

  [2]袁华,黄永捷,韦艳玲.北部湾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广西经济与职业教育关系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0(6)

  [3]彭定新.高校成人教育服务区域发展人才需求的功能与途径分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广西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探讨【2】

  【摘 要】梅林小学是广西贫困村小学的典型代表,学校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育需求、教师工作压力大、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重视对寄宿生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重视特色教育、千方百计做好家庭教育是梅林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梅林小学 教育问题 对策

  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一代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小学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巩固农村小学教育、推进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一、梅林小学情况

  梅林小学创办于1965年,校园占地面积4350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1栋,学生宿舍楼1栋,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学校服务范围有梅林、巴立、陇祥等3个行政村3900多人,2012年春季学期在校生441人,开设有1-6年级7个教学班,在校生中寄宿生216人,留守儿童252人,学生98%是瑶族,教职工13人。

  二、梅林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由于学校地处大石山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学校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师生钦水难、学生住宿条件差、教学设备差、图书、仪器不足、师资不足、教师住宿困难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梅林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梅林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育需求

  1.教室和办公室设施方面

  学校的教室在数量方面情况较为可观,即教室个数上基本能满足需要,由1栋3层的教学楼容纳了1-6年级共7个教学班级的441名学生。

  问题集中于教室的质量上。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室里学生所用的课桌有的是五人共用二个的长桌,没有单人单桌。

  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很是简陋,孩子只能在简单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活动。

  在同一教学楼内的一间房设为教师办公室,包括校长在内的13个老师在内办公,教师办公桌和学生的课桌相似,桌上除了教师必备的教科书、纸、笔及学生的作业本外,无其他办公用品,很是简单。

  2.在多媒体使用方面

  除了教师办公室内拥有2台计算机外,学校没有正规的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语音室、校园网、班班通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身处农村的梅林小学生而言是闻所未闻。

  10年前城市小学生就已熟练掌握的技能,对于梅林小学大部分教师和小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3.学校音体美器材设施方面

  对于梅林小学来说, 学校没有活动场地,没有篮球架,没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室,何谈其它器材。

  4.图书馆设施方面

  学校没有图书室,学校只好在各个年级设立书柜,把图书分发到教室,由于管理跟不上,造成图书丢失严重。

  图书种类少,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学生除了上课外,就是写作业。

  5.学生宿舍楼方面

  学校现有两个宿舍,每个床铺上安排2-3个学生共安排100个学生住宿,还有100多个学生因家里学校较远要求住宿学校,但是无法安排。

  需要建一栋300平方米的宿舍楼。

  6.教师住房方面

  学校目前还有7个教师住在60年代建的乱石结构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已变成危房,需要上级建一栋教师宿舍楼。

  7.学生厕所方面

  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一个正规的学生厕所,在学生宿舍楼旁边有个简易厕所,因考虑到卫生问题,已经停止使用,现在学生只好到校园外一个不足4平方米的简易厕所方便。

  需要建一座60平方米的学生厕所。

  8.学生浴室方面

  梅林小学住校生216人,没有浴室,学生只能每天在宿舍用很少量的水来擦拭身体,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师工作压力大,严重直接影响梅林小学教学

  一是教师缺编,师生比过高,导致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梅林小学13个教师(包括校长),不生441人,师生比为1:34,全国农村平均师生比为1:23的比例,梅林小学至少要有19个教师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是大量寄宿生与留守儿童存在,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梅林小学共有寄宿生216人,留守儿童252人,由于教师数量少且忙于应付日常的教学活动,更由于学校没有心理辅导教师,学校教师无能力与时间开展心理辅导教学与有针对性的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梅林小学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开设齐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往往形同虚设。

  小学一般应在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和计算机课,梅林小学没有专职的英语专业教师,长期以来无法开设英语课,计算机课程由于没有计算机也没办法开课。

  三、促进梅林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当前梅林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农村教育遇到的比较大的阻碍。

  针对梅林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梅林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教育投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智力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小学教育是重要的起点和基础,如果小学教育搞不好,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确保小学教育经费的足额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各级政府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切实重视农村小学教育,保障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

  各有关部门尽快拿出更加切实的行动,给予梅林小学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不应该只是流于口头形式,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保证梅林小学在内的贫困村小学从中得到实惠。

  田东县政府要真正落实“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个口号,多方努力争取财政方面的教育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从而确保梅小学校舍的维护、改造和建设的需要,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1.率先在百色市建立城镇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统筹百色市小学教师资源,打破常规,让农村老师和县城老师互换位置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更好的交流,使得新鲜的血液不断注入到农村小学的教育中去,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通过教师交流制度,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缓解边远地区小学教师不足的矛盾,改善薄弱学校合格师资及高水平师资缺乏的状况。

  国外实行的城乡教师“轮岗制”可以为梅林所借鉴。

  率先在百色市城市与农村乡镇之间也可以试行“轮岗制”。

  城镇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百色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2.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梅林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制定教师进修与教育资源进行整体规划。

  要注意每一位教师的进修、提高,除了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一些正规的、法定的进修、函授制度以外,应因地制宜地在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一些非正式的合作交流、讲座、报告会、参观考察。

  二是组织教师到城市或其他优秀小学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教学方式、方法和经验。

  三是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育科研。

  学校应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对教师进行有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使教师认识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应用教育理论和方法反思和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四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

  开展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大容量、广覆盖、跨越式发展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现有的卫星电视和有线广播电视网资源,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种媒体的特有优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

  五是通过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梅林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3.加强编制管理,以充足的师资队伍,保证梅林小学的教学质量

  一要充分考虑梅林小学学生数量多,师生比过大的特点,按照国家规定的普九标准给予梅林小学教师编制,保证这些梅林小学教学编制的基本要求。

  二要想方设法齐全各学科教师,梅林小学目前由于没有英语教师,导致英语课程无法开课的现象,可以鼓励现有教师学习第二专业,培养多种技能,以适应多学科教学的“一师多能”方法。

  (三)切实重视对寄宿生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梅林小学1-6年级都有的寄宿生与留守儿童,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学生家长大都没文化,这些学生离开家庭、离开父母、自理能力差,依赖于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意识。

  因此,学校要重视对寄宿生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立寄宿制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寄宿制学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小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四)重视特色教育,形成具有梅林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是金锣舞特色教育,传承梅林特色传统文化。

  梅林是金锣舞的发源地之一,金锣舞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作品,源于当地瑶族群众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和拜谢山神爷的恩赐。

  旧时只限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活动,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金锣舞逐渐演变为瑶山庆丰年贺新春的主要祭祀舞蹈。

  梅林小学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的金锣舞教育,让梅林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是梅林特色产业特色教育,为梅林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力。

  梅林地处大石山区,缺水、缺土,群众文化程度低,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梅林的传统农业产品是玉米与黄豆,农业优势产业主要是猫豆与金银花,传统养殖业是猪、牛,目前梅林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劳务收入与农业收入。

  梅林小学教育一定要考虑梅林的经济社会的特殊性,在小学5-6年级适当开设农业种养等方面的课程,着力培养与梅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梅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

  (五)外出务工家长要转变观念,千方百计做好家庭教育

  一是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形成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健康的体魄等。

  二是留守儿童父母要平衡打工挣钱与孩子教育的关系,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父母应正确处理好打工挣钱与孩子教育的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尽量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即使外出务工,也要尽量做到一方留守家庭,负责教育孩子,改变聚少离多的状况,保证家庭完整。

  家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梅林小学教育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为期一天短时间对梅林小学的走访,我们了解到目前梅林小学教育存在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教学水平低、师生比偏差、外语等课程没办法开设、教学设备没有达到“普九”硬件的标准等严重制约了梅林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的困难与问题,及时解决梅林小学教育中的问题,不断推动梅林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它对解决梅林“三农”问题、培养更多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展望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万丈高楼平地起,重视梅林小学教育,改善梅林小学教育现状,加大对梅林小学教育的支持,是梅林小学教育事业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

  随着各级政府与领导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梅林的小学教育必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振斌,对推进西部偏远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教师博览,2012年第1期.

  [2]仲惟岳,从失衡看小学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9期.

  [3]王家群,当代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硅谷,2009年第6期.

  广西职业教育结构研究【3】

  摘要: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对广西人才机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本文从职业教育体系出发,探讨了广西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衔接问题,分析了现有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职业教育;教育结构

  一、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

  (一)职业教育自身的体系结构尚不完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职业入门教育;二是作为在某一职业领域就业做准备的一个手段,即职业准备教育;三是作为职后教育的一个方面,即职业继续教育。

  按照这个划分来看我区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缺乏为将来接受职业教育做准备的职业入门教育。

  目前,我国普通基础教育仍然是以升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仍然被看作为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学生分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促进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在中等教育阶段,以初中后分流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主将造就大批低素质劳动者。

  过早地进行初中分流,培养了大规模的低素质劳动者。

  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是不公平的;对广西的长远发展来说,也存在相当的隐患。

  另外,我区对于未能升学的高中毕业生缺乏相应的职业培训机制,介于高中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仍然处于缺失状态。

  3、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最接近“职业”的教育层次,由于职业教育观念的局限,拥有优质高教资源的普通高校仍然独立于职业教育体系之外,而定位于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办学质量不高,培养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总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

  4、在继续教育阶段,社会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昂贵,企业参与培训不足,职业院校在继续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尚不明显。

  目前,广西的社会培训机构种类繁多,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和监督机制,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混乱且昂贵。

  另外,广西的企业发展目前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发展规模、财力的限制和企业人才培养观念的落后,中小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不足。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的渠道

  广西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依然是单向的而非互动的。

  所谓单向的就是指,职业教育只能被动地接受普通教育的分流,但是,职业教育的学生却缺乏再次进入普通教育的机会和途径。

  尽管普通高等教育在改革后,已经不再把报考大学的条件限制在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范围之内,扩大了社会成员包括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选择,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却在现实中限制了职业学校学生的选择面。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的教材、学时、教学目标以及所享受的教学资源与普通高中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高考中不具备相等的竞争力,他们要进入高等教育往往只能选择分数要求较低的高职高专或艺术类院校,或者重新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文化补习,从发展的起点来说首先就无法实现公平。

  其次,这种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知识结构与能力发展方面的缺陷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升学的机会,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未来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三)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畅

  一方面从高职招生的情况来看,每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指标绝大部分都是为高中毕业生准备的,只有极少数留给了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极大地限制了中职毕业生的发展空间。

  如2007年我区高职高专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计划数仅为1650名。

  另一方面,除高职与中职联办的3+2形式的学生外,由于种种原因,通过高考进入高职的中职学生,一是多数转换了专业,没有实现在原来专业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对应的专业要与普高上来的学生一起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课程,造成了职教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广西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一)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依托新课改开展职业入门教育

  即在普通小学和初中教育阶段,依托新课程实行职教渗透。

  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通过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进行职教渗透。

  (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大力发展第四级教育――高中后的非高等职业教育

  1、“第4级教育”的概念

  在1997年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SCED)中,提出教育层次从0到6共分为7个层次,其中0层次为学龄前教育,1层次为小学阶段的教育,相当于我国的初等教育,2层次为初中阶段的教育,3为高中层次的教育,2、3相加相当于我国的中等教育,4为“介于高级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转型教育, 5为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阶段教育,6为博士阶段的教育。

  第4级教育并不属于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的范畴,而是一种“高中后非高等教育”的转型教育。

  2、对在广西发展“第4级教育”的初步构想

  从定位来看,“第4级教育”是高中后的一种非高等职业教育。

  其本质是一种“就业”教育,其功能也在于促进就业。

  这种教育应有这样的特点:(1)校门敞开,入学条件宽松,面向大众,入学不需要通过考试。

  学生无年龄限制,从15岁到70岁,只要本人申请都可以学习或接受培训。

  (2)实行学分制,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学习年限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3)适应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学制上可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完成规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学分,经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学生可以申请转入高等教育体系继续深造。

  (4)教学时间灵活,学校从早到晚每周7天开课,可以全日制学习,也可以业余选修。

  (5)突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功能,学生获得这些职业课程的相应学分后,可以直接获得相应的职业教育学历或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6)师资上以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一般由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他们讲授的课程应用性、针对性较强,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前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

  (7)学费低廉,以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重点在于扶持初、中级职业人才的成长。

  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尤为重要。

  (8)承担企业职工的培训任务,这样既可以扩大生源,拓展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又可以扶持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

  3、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向第4级教育模式转型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较高,初中毕业就业的人口较少。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非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和在职人员。

  由于培训起点较高,因此这些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应主要向第4级教育的模式转型,专业设置上以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和对外劳务输出(面向区外或国际的劳务输出)顺畅的专业为主,层次上以培养中级专业技术或技能型人才为主,目标上以促进高中毕业生就业和在职人员晋升、提高为主,同时兼顾进城务工的低素质劳动力的提高培训和城市失业人员的转岗、再就业培训。

  4、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向职业教育中心的模式转型

  农村的职教中心,对象上以农民和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专业设置上以地方农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进城务工顺畅的专业为主,层次上以培养初、中级农业技术人员或进城务工的初级技能型人才为主,目标上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主,功能上兼顾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同时帮助农民提高基本文化素质和更新发展观念。

  (三)高等教育阶段: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职业化

  高等教育走向职业化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我区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在推进普通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在大力发展建设高职高专的同时,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优质高教资源,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一方面要加强对本科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加强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避免把高等职业院校办成传统学术本科的压缩型,力求办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

  (四)非正规教育阶段:大力发展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

  作为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非正规的职业与技术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方面要适应推进工业化的要求,壮大企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职教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广西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广西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探讨的论文10-09

以广西大学目前MBA教育现状SWOT分析为主题的论文10-08

广西中级职称论文要求09-30

浅谈广西偏远山区小学教育及管理的现状困难与对策论文10-08

教育论文10-26

广西高校旅游管理实验教学创新论文10-08

小学教育论文:小学教育中美感教育的运用论文10-11

关于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建议的论文03-25

广西临桂县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