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论文英文摘要字体格式

时间:2022-10-26 09:31: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文英文摘要字体格式

  论文英文摘要字体格式如何规定,以下的论文英文摘要字体格式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下吧。

论文英文摘要字体格式

  论文英文摘要字体格式【1】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0.5cm),右2.5cm,,页脚1.5cm。

  2.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居中,指导教师签名必须手写。

  3.题目: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

  题目和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4.摘要: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

  摘要(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置于参考文献后。

  参考文献与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Abstract(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Keywords(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 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5.正文层次格式(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7.参考文献(致谢和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参考文献(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1]*****************(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参考文献格式设置: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国家、国际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8.页码规范:

  位于页面底端右侧

  9.图片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0.表格格式设置:

  表格内容格式设置:

  字体:五号,宋体 行间距1.5倍

  表头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1.引文标注:(作者姓名,年份),多个姓名中间用分号分隔。

  注意引文标注与注释的区别,引文标注是注明文献出处,注释是对文中概念、观点等的进一步补充或解释说明。

  12.脚注:用脚注方式标注,脚注格式设置如下:引用脚注格式,页面底端,五号字体。

  管理控制研究综述【2】

  [提要] 本文就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对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从不同角度展示对管理a控制的不同理解,对比分析应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我国企业建立合适的管理控制系统有所帮助。

  关键词:管理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研究框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绩引起全球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我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我国企业也积极学习国外管理经验。

  而管理控制系统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

  国内外理论界都对管理控制系统做了大量的探索。

  本文力图通过对近期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找到可以借鉴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的研究领域,以期对管理控制系统未来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二、国内学者对管理控制的认识

  颜军(2007)以管理的五大职能为理论基础,基于权变理论,提出了以预算控制、集权与分权、业绩评价与报酬激励、内部协调与整合、信息系统共同构成的多元化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框架。

  池国华、迟旭升(2004,2005)指出,一个良好的管理控制系统应该以业绩评价为核心,从企业目标、战略规划、标准设置、报酬计划和信息反馈五个方面考虑构建系统。

  也有学者从对企业实际运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管理控制系统的认识。

  例如,池国华(2006)通过对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分析,提出管理控制系统应该以战略为导向,以信息为基础,各个构成要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管理控制系统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例如,杜栋(2010)认为广义管理控制是组织采取的引导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所有方法和手段,这种控制是通过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实施的,强调管理控制就是管理的控制职能;狭义管理控制,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管理控制问题,认为管理控制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信息反馈回路,它的目标是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冉秋红(2007)将管理控制系统基于知识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的知识导向型的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

  以张先治教授为代表的学者构建了我国内部管理控制理论框架。

  从管理控制的内涵、管理控制的要素、管理控制的程序,到管理控制的模式,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特别是内部管理控制四大模式,即制度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评价控制系统和激励控制系统的建立,认为管理控制系统要素可归纳为十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控制变量、控制标准、信息报告、执行评估、纠正偏差、业绩评价、激励机制、沟通交流、监督控制,这些为制定《内部管理控制具体规范》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

  三、国外学者对管理控制的认识

  国外对管理控制系统研究比较早的是西蒙。

  西蒙提出的管理控制杠杆有四种:边界控制杠杆;诊断控制杠杆;信任控制杠杆;交互控制杠杆。

  边界控制保证组织中所有人员都明确哪些事不能做,目的是将企业或组织的活动限定在某个范围之内;诊断控制帮助经理人追踪个体、部门或生产线是否背离企业的战略目标,目的是通过诊断控制进行计量、比较、调整,以监控企业目标的实现;信任控制吸引企业的所有参与者去关心企业的价值创造,目的是激发和指导企业或组织去探索和发现,去追求企业或组织的核心价值。

  交互控制不仅仅是执行战略的控制,也是调整战略的控制,目的是使管理者既注重解决发展中的麻烦,又注重发现发展中的机会,帮助管理者制定新的战略。

  (一)西方学者认为管理控制系统的框架不同

  1、Lorange和Scott构建了管理控制系统的旱期框架模型。

  他们认为,管理控制系统的根本目标是帮助管理部门完成组织目标。

  管理控制系统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控制变量的鉴别;(2)良好的短期计划的设计;(3)整套控制变量中短期计划实际完成程度的记录;(4)偏差的分析。

  2、Rotch基于管理控制职能提出了自己的管理控制系统框架。

  3、Anthony等提出的管理控制系统框架。

  安东尼所构建的管理控制系统框架体现在其著作《管理控制系统》中,其框架结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管理控制的环境,包括理解战略、组织中的行为、责任中心、收入和费用中心、利润中心、转移价格、使用资本的衡量和控制等问题,描述了管理控制发生的环境。

  第二部分,管理控制的过程,包括战略计划、预算编制、分析财务业绩报告、业绩评定、管理者报酬等,描述了典型的管理控制过程的步骤,如战略计划、预算编制、控制程序的运行以及对运行程序的分析;第三部分,管理控制的变化,包括不同战略控制、现代控制方法、服务组织、金融服务组织、跨国组织、项目的管理控制,描述了如何对变化的战略、服务组织、多元组织或项目等进行控制。

  4、Macaariello与Kirby定义的管理控制系统致力于谋求正规和非正规控制系统间的平衡。

  他们所搭建的管理控制系统框架体现在其著作《管理控制系统――应具有适应性的系统控制》一书中。

  该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管理控制系统和管理者的控制;第二部分,对控制系统设计起相互支持作用的系统模型;第三部分,控制系统的特殊应用。

  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界定;第三部分则是特殊类型组织中管理控制系统的应用,如跨国公司的管理控制、非营利机构的管理控制等;第二部分是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的主体组成部分,包括风格和文化与控制系统设计,组织结构相关问题,自治团体、责任中心和绩效衡量,薪酬系统,沟通与整合,战略计划与程序编制,资本预算方法,经营计划,传统系统的管理上的成本,作业成本持续改进方式等内容。

  5、Otley认为以下五个核心问题构成了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框架:(1)引领组织未来成功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它对评价其他目标有何影响?(2)组织所采用的战略和规划是什么?

  需要哪些流程和活动来保证它的成功实施?从战略和规划的角度应该如何评价这些活动的绩效?(3)在由以上两个问题所定义的领域内,组织应该达到何种水平的绩效,如何为它们设立恰当的绩效目标?(4)如果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者(或者雇员)能够得到哪些报酬?或者如果他们没有达到目标,将受到哪些惩罚?

  (5)组织需要何种信息流以保证它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学习,并且使现在的行为适应实践的需要。

  (二)根据管理控制要素的不同,国外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1、Robinson提出了管理控制的三要素:预测结果;记录结果;指出偏差及责任。

  2、Newman界定了控制过程的三个关键步骤要素:依据战略目标设置标准;检验和报告、业绩;采取纠正偏差行动。

  3、William Rotch认为,以前通过强调某一单独要素对管理控制系统的描述虽然是重要的,但是都有偏颇之处,他认为这些要素是相互关联并相互依存的。

  因此,他提出了管理控制系统构成要素。

  他认为一个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是由绩效评价、激励和组织结构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控制系统设计的整体框架。

  在他的管理控制系统构成要素框架图中,没有对企业规模进行考虑,也不包括目前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

  4、Herath认为,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四个要素:组织结构和战略、公司文化、管理信息系统、核心控制包。

  核心控制包代表组织核心控制实务和机制,位于管理控制系统的中心位置。

  其他三个控制系统(公司战略和结构、公司文化、管理信息系统围绕在核心控制包周围)。

  核心管理控制包与其他三个组成部分,通过向前和向后的反馈循环相互连接。

  管理控制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因索,即组织结构和战略、公司文化、管理信息系统和核心控制包,都嵌入在组织环境中。

  5、gutenberg教授给出了管理控制系统的五个要素:(1)标准,进行控制首先必须有控制标准,否则将使判断没有依据;(2)信息系统,可提供管理控制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3)评估能力,能够依据标准对控制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4)执行矫正的能力,能够根据判断结果纠正偏差,使其符合标准;(5)联系能力:能够及时将标准、信息系统、评估能力和执行矫正能力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研究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管理控制对比研究发现,从研究数量上看,近年来国内研究的数量逐渐增多,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加深。

  从研究方法上看,目前国外研究大多采用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为主,有较多的数据和实例的支持,国内文献的研究以规范研究和少量的案例研究为主,在今后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实证分析和相关数据、案例的支持,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化。

  但是,国内学者在研究中突出了将企业置于大的环境背景下,并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以此来提高企业效益的观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国内研究多是从宏观上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控制系统,国外研究的问题更加具体,一般是涉及某个行业或企业的某个发展阶段的管理控制系统的选择及影响其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因此国内研究可以对这些方面加以关注,使研究更加具体化,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先治,张秀烨.内部管理控制规范的价值与整体构思.财经问题研究,2004.8.

  [2]张秀烨.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比较与启示.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9.

  [3]张先治.论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十要素.财会月刊,2005.10.

  [4]刘霞.管理控制框架研究进展及启示.财会通讯,2010.9.

  [5]穆林娟,张力.管理控制系统研究回顾与综述.财会通讯,2009.7.

  [6]杜栋.管理控制的不同视角.系统科学学报,2010.7.

  [7]冉秋红.知识导向的管理控制系统:基本框架与具体运作.会计研究,2007.9.

  马寅初研究综述【3】

  摘要:马寅初是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被有些学者称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其生平活动和著述,曾对近现代中国经济、政治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于马寅初经济思想和生平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是对1949年以来马寅初的研究概况,分门别类,进行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关键词:马寅初;研究综述

  马寅初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其生平活动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曾对国民政府政策的制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解放后,他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他涉猎学科广泛,学术视野开阔,治学严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迄今,发表了众多关于研究马寅初生平及经济思想的专著、论文及资料,本文拟对1949年以来马寅初的研究状况,分门别类,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马寅初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文集

  由著名人口经济学专家田雪原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的《马寅初全集》,1涵盖了马寅初绝大部分作品,是研究马寅初思想最完备的资料。

  全书共15卷,收录了马寅初13部专著、641篇文章、37件书信、8则日记、5篇附录,共计570万余字。

  《全集》按成文的时间顺序收录,并将马寅初一生划分为1939年以前、1939年至1949年、1949年以后三个历史时期。

  1939年以前的主要论著收集在前10卷,主要包括《纽约市的财政》、《中国关税问题》、《中国国外汇兑》、《中华银行论》、《经济思想》、《中国当前之经济问题》、《中国经济改造》、《中国之新金融政策》等8部专著或专论和392篇文章。

  1939年至1949年的论著主要收集在第11至13卷,有《经济学概论》、《通货新论》、《财政学与中国财政》等3部专著和102篇文章。

  1949年以后收集在14和15卷,包括《新人口论》、《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两部专论和147篇文章、37件书信、8则日记、5篇附录。

  《马寅初全集》的出版填补了无马寅初作品全集的空白,全集收罗宏富,校勘精良,为研究马寅初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

  此外,由孙大权主编,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马寅初全集补编》,2又汇集了《马寅初全集》未收录的数十篇文章,为进一步全面了解马寅初及其思想打下了基础。

  两部文集,共600万余字,如此庞大的著述,也为后人研究其思想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二、马寅初生平事迹综合研究

  马寅初(1882-1982),又名元善,生于浙江绍兴浦口镇。

  1906年毕业于北洋大学,被北洋政府选派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

  1915年怀着实业救国的梦想回国在北洋政府任职,在看到北洋政府官场的朽败后辞职,受蔡元培先生邀请到北京大学任教,历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等。

  此间,还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总司券、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等职。

  1927年后,历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东吴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任浙江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等职,相当于国民政府最高经济顾问。

  1923年成立的“中国经济学社”,马寅初长期担任社长,中国经济学社一度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学社,对中国实业与经济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1941年马寅初因反对独裁统治,被***政府逮捕,投入息峰、上饶集中营,后经多方努力得救。

  解放战争后期,经共产党帮助,由香港到达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央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常务等职。

  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等文章而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82年去世,享年101岁。

  1986年,邓加荣编著的《马寅初传》3是第一部研究马寅初的专著,由邓颖超为其题名,全书用文学的语言,分三部分撰写了马寅初离奇的人生路。

  其间对马寅初做出了诸如“锤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依然故我铮铮汉”等评价,对马寅初人格特征做出了事无巨细的描述。

  2006年,邓加荣在原书的基础上补充、修订成《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4,文章以叙事的手法加入了更多描写马寅初经济活动及经济思想的内容。

  此后,陆续出现了一批马寅初传记,如杨勋、朱正直等的《马寅初传》5、杨建业的《马寅初传》6、马玉淳的《马寅初的故事》7、徐斌的《天地良知:马寅初传》8。

  此外,另有数十篇文章围绕马寅初作为爱国的民主斗士为主线,着重介绍其人生经历及人格精神。

  三、马寅初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研究

  作为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首,马寅初一生绝大部分活动与著作都与民国时期经济密切相关。

  《马寅初全集》15卷中前13卷都著于民国时期,可见,民国时期是其经济思想成果最丰富的时期。

  近年来出现了数篇概括其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文章,如张纯元、朱正直的《马寅初先生和他的经济思想――为马寅初先生百岁生辰而作》,9作者指出,二三十年代,马寅初经济思想及社会活动主要是引进西方经济理论与思想,针对中国经济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对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四十年代,马寅初主要对官僚资本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的改革;解放后马寅初的 “综合平衡理论”和“新人口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真知灼见,虽然受到错误批判,后来也得以认可和实践,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6年,美国学者欧自明发表《马寅初的经济思想》10一文,作者指出,马寅初经济思想来源于德国历史学派,不注重理论,更注重具体情况和实践,文章语言通俗流畅,涉及了马寅初抨击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业、政府廉政建设、人口控制等思想,与现实结合,立意颇为新颖。

  2003年,李晓亮发表《马寅初经济思想略论》11将马寅初的经济思想分为五个时期做了概括性的论述:1916至1927年,马寅初主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引进西方经济学知识,诸如汇兑、银行等理论;1928年至1937年,马寅初通过《中国经济改造》阐述其德国国家主义的倾向;抗日战争时期,从战时税收制度、稳定币值、战时货币问题分析了马寅初的战时经济思想;1941-1945年被软禁期间,马寅初作《通货新论》解决战后通货膨胀问题;解放后,马寅初提出综合平衡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

  除了几篇概括性的文章以外,也相继出现了许多详细研究马寅初某一方面思想的文章,如周淑芬、黎建军的《上海求学与马寅初实业救国思想的形成》,12周石峰、易继苍的《马寅初“统制经济”学说及其历史语境》,13赵国忠的《试论抗战时期马寅初的稳定币值理论》,14金伟《浅谈民国时期马寅初的财税思想》,15曹均伟的《马寅初的“利用外资”思想》16等等,从实业救国、统制经济、抨击官僚资本、财政金融理论、利用外资思想等方面对马寅初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近几年也出现了几篇硕博论文, 2005年黎建军的博士论文整编出版的《抗战前马寅初对外贸易思想研究》,17全书分为四章介绍了马寅初从崇尚自由贸易到主张贸易统制的思想转变过程。

  孙大权的博士论文《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18中国经济学社中担任社长一职时间最长的就是马寅初,本文大量篇幅介绍了中国经济学社成员的经济思想,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马寅初,从“不激不随”的学术立场,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到统制经济,财政金融理论,再到劳资协调理论和人口控制理论,无一不以马寅初的经济思想为代表。

  2005年河南大学研究生牛林豪的硕士论文《1945年前马寅初财政金融思想研究》,19以1937年为界,分别研究了两个时期马寅初主要的财政和金融观点,调理清晰明确。

  四、马寅初人口思想研究

  1957年马寅初作《新人口论》,提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的增长与资金的积累和生产的发展不相协调的观点。

  文革时期,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被错误的批判,出现了一批错误批判马寅初的政治文章。

  文革后,为马寅初和其《新人口论》平反及研究其人口理论的文章层出不穷,如陈德的《周林为马寅初平凡――中国批了一个马寅初,人口增长了六亿》,20叶明德《马寅初的人口质量观及其现实意义》,21宋晓娟硕士论文《马寅初人口伦理思想研究》22等几十篇文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60多年来,有关马寅初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就研究成果的数量而言,据不完全统计,60余年间共发表专著、文集、论文、资料达近400篇,可谓硕果累累;就涉及的领域而言,包括马寅初经济、政治、教育、外交、国防等诸多方面,可谓题材广泛。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研究领域有待拓宽。

  《新人口论》只有短短万余字,而对其研究却占了对马寅初研究的近一半。

  而马寅初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却被掩盖。

  因此,对马寅初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缺憾。

  (二)缺乏全面详细的研究成果。

  对马寅初经济思想的研究,要么是一篇几千字的概括性文章,一方面很难总结出马寅初全部思想的精华,一方面很难使读者清晰了解马寅初经济思想的精深内涵。

  要么是就其思想的一方面展开论述,好比“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没有一部作品使我们对马寅初经济思想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

  (三)发掘性的研究不足。

  历史如果脱离现实便失去了意义。

  马寅初经济思想最大的特点便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其思想的实际价值极为丰富,而现存的研究成果,多是对其思想理论的总结和复述,缺乏深入的切合当今实际情况的探讨和研究。

  因此,对马寅初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尚显薄弱,这些均有待广大学者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田雪原.马寅初全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 孙大权.马寅初全集补编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

  3 邓加荣.马寅初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4 邓加荣. 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5 杨勋、朱正直.马寅初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6 杨建业.马寅初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7 马玉淳.马寅初的故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8 徐斌. 天地良知:马寅初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9 张纯元、朱正直. 马寅初先生和他的经济思想――为马寅初先生百岁生辰而作J.经济科学,1981(2).

  10 欧自明.马寅初的经济思想J.学术界,1996(5).

  11 李晓亮. 马寅初经济思想略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3(1).

  12 周淑芬、黎建军.上海求学与马寅初实业救国思想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3(9).

  13 周石峰、易继苍.马寅初“统制经济”学说及其历史语境J.福建论坛,2004(3).

  14 赵国忠.试论抗战时期马寅初的稳定币值理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1).

  15 金伟.浅谈民国时期马寅初的财税思想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

  16 曹均伟的.马寅初的“利用外资”思想J.学术月刊,1992(4).

  17 黎建军.抗战前马寅初对外贸易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18 孙大权. 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19 牛林豪. 1945年前马寅初财政金融思想研究J.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20 陈德.周林为马寅初平凡――中国批了一个马寅初,人口增长了六亿J.贵阳文史,2001(8).

  21 叶明德.马寅初的人口质量观及其现实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2006(6).

  22 宋晓娟.马寅初人口伦理思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论文英文摘要字体格式】相关文章:

论文摘要的格式字体10-05

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字体09-30

论文摘要英文格式10-05

论文的英文摘要格式11-13

英文论文摘要格式11-14

论文的英文摘要格式模板09-30

论文摘要几号字体11-14

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格式09-30

期刊论文英文摘要格式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