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2-09-30 02:53: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银行现金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

银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对各商业现金管理监督力度的加大,金融机构对现金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现金是银行赖以生存的产物,也是银行经营运营的主要工具,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必须加强对盈利性资产流动现金与非盈利性资产库存现金的管理。

  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各项业务迅速发展,特别是运营管理改革过程中,各种传统的银行结算功能发生了不同层次变化,在运营管理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明显的感觉到,在发展过程中,现金业务的管理由于是传统的手工模式,发展速度较慢,虽然各家商业银行都引起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例如点钞机、清分机、大型清分机等现代化的现金处理设备,但由于摆脱不了人为因素的干预,在流程管理上,仍然存在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是库存现金的管理,目前没有好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银行现金库存的沉淀数量庞大,每天有大量的现金闲置在银行的库房、自助设备、收款机等地方,一是银行产生了大量的无息资产的占用,二是提高了银行在现金管理方面的投入,三是加大的现金的风险。

  利用运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现金库存管理,在现金流程管理上提高现金使用效率、降低无息资产占用,保障对外服务都有着很理想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相关数据为背景,对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寻求更好的现金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从而压缩现金库存水平,提高现金周转效率和使用效率。

  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建立现金营运管理系统,实现对现金业务信息,营运信息,管理信息的全面,科学的汇总统计分析,建立上下一体,总分联控,分级使用的集业务管理,库存预测,质量监控和营运信息的分析和实时管理提供数据理论支持。

  本论文的研究对于国内其他行的现金库存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工商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现金库存控制方法和控制模式,提高现金库存的使用效率,降低损失和风险,为现金库存管理的考核提供有效数据,为各级现金营运管理人员以及各级管理层实施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系统管理手段和辅助支持,推进现金管理模式的转型,将过去的静态预测,被动督导为主的调拨型现金管理,向以主动引导,动态分析为主的服务型,价值型现金营运管理转变,提升全行现金业务管理效能。

  银行现金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2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围绕商业银行的现金库存管理最佳存量模型,研究商业银行最佳现金库存模式及安全持有量,以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管理为主线,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现金库存控制方法和控制模型。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反映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现金库存研究应用现状。

  第二章相关的基础理论。

  论述了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管理的作用以及商业银行的相关库存管理的控制方法。

  第三章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现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主要阐述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概况,现金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现金管理的操作方法,并对该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所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第四章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现金库存管理和控制方案设计。

  主要说明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现金库存管理的特征分析,现金库存控制模型的构建以及现金物流体系的建设,通过数据的模型分析,得出安全的库存设置依据。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对运用方法和科学性合理性进行验证,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和模型。

  银行现金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论文范文二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会计内控风险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需要重点防范的主要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管理人员可以从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体系,加强对会计内控风险的控制力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会计内控工作质量,为银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解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银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新式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复杂,这些都给商业银行的内控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中,会计内控风险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需要重点防范的主要风险之一。

  本文将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会计内控风险进行分析,探讨风险产生的原因,研究针对会计内控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希望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风险

  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对于防范商业银行发生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会计的内控条件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工作的质量是银行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良好的会计内控工作对于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管理工作、经营效果、人事管理都有良好的制约作用。

  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条件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商业银行会计职位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例如有的银行为了对成本进行更好的控制,没有经过调查就盲目的缩减人员编制,造成员工的工作强度加大,从而增大了会计风险发生的几率。

  另外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也能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从而减少银行资金隐患。

  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

  标准的业务操作规范是保证商业银行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

  目前,有的银行对业务操作规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经常出现违规操作情况,这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有待提高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中,良好的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是保证内控工作全面落实的根本,而当前在商业银行中,内控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而一旦执行力不足将很可能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

  具体来说有以下表现。

  对于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

  例如,有的商业银行管理层只是在相关领导部门进行检查时,才开始加大对会计内控的重视,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会计内控工作比较忽视。

  另外,对于会计内控工作的不重视,也造成了会计内控制度的更新不及时,导致内控工作出现混乱。

  银行的业务操作平台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控制力度不够。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电子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网络技术革新较快,有的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业务操作平台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对于银行的全部会计业务没有形成有力的控制,从而造成会计内控风险的出现。

  (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也造成会计内控风险的主要原因。

  例如,有的商业银行对于短期利益非常重视,没有从会计内控工作的整体角度去把握,忽略了银行的长远发展。

  同时在会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方面更多的只对具体问题进行关注,造成一定的制度缺失现象。

  另外,有的商业银行对于会计内控工作的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对金融风险的发现能力减弱,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质量对于保证银行各项工作的全面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上文论述的商业银行产生的会计内控风险进行分析,发现造成上述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由于会计内控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有的商业银行管理层缺乏对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视,造成重效益轻管理的局面。

  在会计内控工作中,更注重事后处理和检查工作,而忽略了事前、事中的控制和监管。

  会计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伴随科技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同时金融创新的力度也不断加强,这给银行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及时的做好知识更新工作,会导致员工不能很好的适应银行的业务要求,从而造成会计内控风险。

  三、商业银行针对会计内控风险进行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体系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完善会计内控体系对于防范会计风险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会计内控体系的工作。

  在决策、执行和监督方面形成良好的制约体系,建立具有层次性的内部监管系统,确保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之间形成良好的互补机制。

  严格按照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原则对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要确保相关规定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同时对于国家出台的新制度要进行关注,并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在商业银行全体职工中牢固树立制度至上的观念,在平时的会计活动中,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业务操作,从而有效防止会计内控风险的发生。

  (二)加强对会计内控风险的控制力度

  商业银行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会计内控风险的控制力度。

  1、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指的是通过明确的责任追究链条,对发生的会计内控风险进行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工作。

  商业银行要确保将员工的利益和会计风险防范工作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保证问责制度的实现。

  2、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会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梳理由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更新力度较快,因此会计内控管理工作要保证与时俱进,要对具体的金融业务进行风险考量,做好对风险重点的防控工作。

  另外可以对商业银行不同的业务进行等级的划分,并根据等级采取对应的授权模式,从而提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

  3、建立有效监管机制通过视频和系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会计内控工作的质量。

  例如,在对银行网点进行内控监管时,可以在系统在线监测方面寻求突破,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非现场监控能力,同时提高柜台的视频监控力度,进而提高会计内控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会计内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会计内控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会计内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会计内控工作质量。

  首先,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会计人员的内控管理理念,提高对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业务操作上出现的新方法进行有目的性的培训工作,确保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规范化,减少业务操作方面的疏漏。

  最后,要对会计内控工作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改,对出现的重大疏漏要进行追责,最终确保会计内控质量的实现。

  (四)健全会计内控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商业银行的员工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工作,对于提高会计内控工作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在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时,可以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奖惩制度来进行。

  但同时要注意,对于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进行考核时,要根据工作情况制定对应的考核标准,例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考核分别要根据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

  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将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纳入到整体考核评价中来,从而提高各级财务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内控风险的重视程度。

  四、结束语

  良好的会计内控工作对于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管理人员要对会计内控工作引起重视,从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体系,加强对会计内控风险的控制力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会计内控工作质量,为银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琪.论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4

  [2]韩阳.浅析城市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3

  [3]卞冬梅.关于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的探析[J].经济师,2013

  商业银行论文范文三: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创近五年来新高,其中,山西、内蒙古银行业不良率“领跑”全国,两地均超过4%,山西甚至逼近5%。

  文章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其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风险防范

  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从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资料分析,我国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有以下特点。

  不良贷款总量巨大,并且呈现增长速度。

  2015年9月,至少10个省(区、市)的银行业不良率超过2%。

  截至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其中山西、内蒙古银行业不良率“领跑”全国,两地均超过4%,山西甚至逼近5%。

  我国商业银行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6461亿元、比年初增长541亿元,增长4%,不良贷款占1.04%,五大银行中农行和交行均超过均值,建行第一季度增长金额高达55亿元。

  2014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达1.64%,提高了0.15%;商业银行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1.29%,提高了0.29%,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创2009年来新高,2013年和2014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

  对比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014年均增加明显。

  截至2013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比年初上升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从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资料分析,我国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有以下特点。

  不良贷款总量巨大,并且呈现增长速度。

  2015年9月,至少10个省(区、市)的银行业不良率超过2%。

  截至201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其中山西、内蒙古银行业不良率“领跑”全国,两地均超过4%,山西甚至逼近5%。

  我国商业银行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6461亿元、比年初增长541亿元,增长4%,不良贷款占1.04%,五大银行中农行和交行均超过均值,建行第一季度增长金额高达55亿元。

  2014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达1.64%,提高了0.15%;商业银行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1.29%,提高了0.29%,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创2009年来新高,2013年和2014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

  对比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014年均增加明显。

  截至2013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16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比年初0.05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9月末,山西、内蒙古银行业不良“领跑”全国,分别为4.93%、4.28%。

  山西省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山西省不良贷款余额887亿元,比年初增加128.97亿元;不良贷款率4.93%,比年初上升0.35个百分点。

  原因是“尽管我省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整体经济下滑压力持续,让银行‘不良’继续攀升,继而影响实体经济融资”。

  内蒙古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全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73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28%,但信贷风险总体处于可控范围。

  以各地银监局公开信息梳理,截至2015年9月末,至少10个省(区、市)银行业不良率超过2%。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增长下滑

  由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些行业出现财务风险。

  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看,我国GDP增速由2010年的10.2%降至目前的7%左右。

  目前经济增长仍然较为缓慢,这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二)政府干预信贷投放

  政府为了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导致影响商业银行的放款意愿,从而导致了一些不良贷款的形成。

  (三)信用与法律环境

  信用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准则。

  而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企业之一,信用环境对银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信用环境差的区域,部分贷款客户诚信不够、道德水准不高、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较弱等,尽管其经济基础较硬、发展前景较好,但强项抵不了弱项,其中一些客户尽管有还款能力,但还款意愿很差,对银行贷款构成潜在威胁,严重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四)企业经营、投资失误

  一些单位领导通过关系从银行获得贷款,但是其经营不利,从而导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益,从而导致贷款不能按时偿还甚至还使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下去,为了使企业正常运转,不得不又一次向银行贷款,这样如此下去的恶性循环,企业经营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倒闭、银行贷款无法偿还。

  其次,一些企业对投资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合理,使得投资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甚至发生亏损,从而使增加的贷款形成为不良贷款,最终无法偿还。

  (五)银行风险防控意识不够

  个别员工为了个人利益,片面追求自身效益,淡化了风险意识或存在侥幸心理,这也是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应对举措

  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方式有许多,主要是要防范由于信用问题而引起的风险,因此要解决那些可能引起贷款违约的因素。

  (一)过滤和跟踪银行要从许多的贷款申请者中过滤掉那些偿还能力较小的客户,为了做到这一点银行得从每一位借款人哪里收集大量有用的资料。

  曾在美国花旗银行工作过的以为负责人曾说:银行业的工作就是生产信息。

  当有人进入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填写一些披露大量财务信息和信用信息的表格,银行运用这些信息,再进行调查和判断,算出借款人的“信用度”,决定贷款与否。

  贷款一旦发放,还需要对借款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

  (二)严格执行“5C”审查,并做好贷后监测银行工作人员在审查贷款资料中,应对贷款申请人展开“5C”严格审查,即对贷款申请人的品德、资本、担保、经营状况、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如果发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就不应批准其贷款申请。

  即使这五项都通过审查,银行也应对其资金的使用加以跟踪监测,看其贷款用途是否属实,对其进行事中控制;最后当贷款即将到期时,贷款人如果不能按时还贷时,那么商业银行应对贷款人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拍卖质押品、向担保人追索等,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银行实行信用配给

  银行实行信用配给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不管借款人支付的利率有多高,银行都不会发放任何数额的贷款给借款人;第二种情况是银行会发放一部分贷款给借款人,但是不会全额发放,额度低于借款人的要求。

  为什么银行不愿意发放任何贷款给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贷款申请者呢,原因是这些人大多是想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而这些项目投资风险太大,一旦投资失误,预期的收益就无法收回,贷款也就难以偿还,因此银行为了防范这种风险,宁愿不发放任何高利率贷款。

  对于第二种形式的贷款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一般而言贷款规模越大,借款人从事那些大额高风险的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不能按时偿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小额借款大部分借款者为了保护其信用都能想办法偿还,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会在贷款申请者的贷款额度上用“砍一刀”的方式来实行信用配给。

  (四)抵押与补偿余额要求

  抵押贷款是指那些贷款申请者提前与商业银行约定,贷款申请人承诺如果贷款人没有按期归还本金与利息,那么到期借款人将抵押物作为偿还贷款的一种贷款方式。

  抵押贷款可在贷款发生违约时,贷款人通过出售抵押物以弥补损失。

  还有一种特殊的抵押焦总补偿余额,即取得贷款的企业必须在该银行支票存款账户上至少保留规定的最低余额的资金,一旦企业发生违约,银行可用这补偿余额弥补贷款损失。

  补偿余额不仅有抵押功能,还将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因为它有助于银行观察企业的支付活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加强对企业的监控。

  因此抵押和偿还余额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五)与可信任的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

  如果一家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例如借款者在这家银行长期有存款账户或支票账户,那么该银行就会通过这些信息了解该家企业的资产及资金流动状况等,或者该企业与银行经常借款,银行就会根据其以往的偿还情况了解其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其企业信用等情况,对于这样长期合作的企业,银行在决定贷款与否时就会比较容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地降低其不良贷款率。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转型时期,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严重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因此,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自身积极应对各种贷款风险,努力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有效防范不良资产,才能提高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朝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1.

  [2]马振国.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

  商业银行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风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2.会计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篇

  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4.会计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银行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论文开题报告03-09

论文开题报告11-16

开题报告论文10-06

论文开题报告06-25

电大论文开题报告06-09

武术论文开题报告03-13

关于论文开题报告11-16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10-05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10-01

mba论文开题报告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