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低碳城市生态论文

时间:2020-12-03 10:31:0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低碳城市生态论文

  国家支持鼓励走低碳绿色可再生的道路,所以许多同学选择了生态作为论文的切入点,下面一起来看低碳城市生态论文

低碳城市生态论文

  低碳城市生态论文

  一、发展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离不开国家政策体制的保障和支撑

  1、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012年温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低炭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耗,减少污染。

  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能源、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树立绿色低炭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创建城市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

  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临的污染问题。

  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

  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生态功能区。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程。

  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发展低炭生态经济城市更要注重实践操作

  低炭生态城市发展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技术的支持。

  工业文明形式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辉煌的文明形式,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人类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但是,工业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

  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开始重新考虑工业文明。

  因此,有学者指出:“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

  自然环境的衰落,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

  而工业文明是当前城市建设陷入高污染、高能耗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下,城市是掠夺性的,城市的发展与地球空间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走向生态文明是当下世界的大势所趋。

  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来看:清洁生产、高效的交通运营方式和先进的生产、绿色建筑、科学的规划手段、规划技术和管理手段的运用等等,

  所有这些是实现低炭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模式选择,在实践中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我国对于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研究、开发和改进低炭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技术手段,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开展推广运用低炭技术,为城市化进程中低炭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而实现这些就要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一是要大力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

  二是要不断进行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引导,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区域性部分自给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

  采用高效、安全的能源利用模式。

  三是要采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再生水利用、海水利用、雨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一批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形式。

  运用绿色科技,解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供给两项核心问题。

  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我国城市交通耗能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而且从最近些年的发展情况看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不仅会消耗能源,而且还会的环境污染。

  因此要实践中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运营维护,要采取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

  五是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维护和建设。

  促进低炭生态经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自然生态效益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文化效益。

  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农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生态理念的进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保护原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低碳城市生态论文

  1当前城市空间规划中生态规划策略的局限

  保护好动态生态过程、考量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景观生态指数计算对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对校核城市空间规划方案在生态规划层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当前城市设计中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亟需建立一种方法来考量城市建设对这些过程的干扰分析,同时建立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对空间方案进行评估,构建全面、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

  2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2.1概念界定

  广义上的生态过程干扰是指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所有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生态物种减少、引发自然灾害、景观格局破碎等。

  狭义上的则是指城市建设、城市增长对动态的自然生态过程产生的干扰和影响。

  本文所指生态过程干扰是基于狭义上的概念。

  当前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对生态过程的干扰是多方面的,如水文过程、生物活动过程、物种栖息过程、物质能量流动、自然通风过程、海潮

  淹没过程等都已经受到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影响,造成自然生境的不可逆转破坏。

  2.2研究的思路

  从动态的生态过程视角出发,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结合基地的特征和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城市开发对生态过程的干扰,利用GIS对这些过程进行空间

  格局分析,识别潜在的生态要素以及空间组合构成,并通过Fragstats(景观生态相关指数计算软件)对斑块分维度、香农多样性等景观生态指数进行量化

  分析,对方案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以校核城市空间规划方案在生态规划方面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2.3技术路线框架

  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文构建了如下技术路线。

  3项目实践研究

  3.1苏圫垸现状概况

  3.1.1区位交通

  苏圫垸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基地范围包括苏圫垸湿地公园片区和湿地公园外东北片区两部分,总面积约22.73km2。

  基地依托长沙北二环、长沙北三环、京珠高速公路便捷联系四方,随着未来长沙过江交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成型,苏圫垸将成为长沙主城北部重要的交通节点,是长沙北拓发展的空间载体。

  3.1.2基地特征

  苏圫垸地区的生态系统由湿地、森林、河流等多种类型共同组成。

  现状湿地主要为库塘湿地,包括水库、水稻田、山塘、鱼塘等多种类型,呈现典型的人工湿地特征,是潜在的承载城市活力集聚的地区。

  规划区现状以粗放的方式建设,大量村庄建设用地零散分布,建设质量普遍不高,卫生环境较差,缺乏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3.1.3生态过程干扰分析

  针对当前苏圫垸地区的基地特征以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本次设计方案将重点考量城市开发建设对以下几个生态过程的干扰分析:

  (1)水文过程干扰。

  历史上苏圫垸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库塘湿地,包括水库、山塘、径流等,水系类型多样,形态丰富,在20世纪50年代苏圫垸湿地还存在着小泗胡、

  基头湖、王家湖、楚家湖等大型湖泊,捞刀河等河流水量充足,然而从1990年代开始,苏圫垸河漫滩先后经历围堤建垸、捞刀河出口改道等工程,

  不断地冲击原生态系统,并大大降低了蓄洪能力,由河漫滩转向堤垸,导致水塘数量减少、面积减小,湿地功能退化,生态植被单一。

  当前,大型水体仅剩楚家湖、凤羽湖和捞刀河,现状水塘多为农用,人工性强。

  21世纪以来,苏托垸灾害史问题突出,包括溃垸数次、外江渗水、旱灾。

  研究水文过程,通过GIS对水系统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对恢复苏圫垸水文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从洪水总量计算、水面率控制的

  规模与范围、水敏感、低洼地等方面进行空间分析,识别对水文动态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生态元素以及所构成的空间格局。

  (2)生物栖息、活动过程干扰。

  苏圫垸地处长沙市区域生态廊道交汇的重要节点,境内物种十分丰富,有国家级保护植物如香榧、三尖杉等,是白鷺、苍鷺等各种鸟类以及眼镜

  蛇、牙獐等动物的重要活动廊道与栖息地,是整个生物活动安全通道上的重要缓冲区,但是这些生物过程都随着区域周边的开发建设不断消失,湿地正在逐步退化。

  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苏圫垸地区动物栖息地斑块数量减少了近一半,面积只有原来的.60%,分布较为零散。

  捞刀河生态效益低,廊道宽度不够,物种单一,河岸生态稳定性差,这些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众多喜水、喜林生物在这一区域已经消失。

  加上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也进一步阻断了生物活动过程。

  生物栖息、活动这一动态过程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苏托垸地区的城市设计将着眼于保护山体林地和水系湿地生境资源来解决这一诉求,利用GIS对喜水、喜林生物的栖息地、活动廊道进行敏感度、缓冲区分析,重构生物安全格局。

  (3)自然通风过程干扰。

  长沙市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气温高达37.10C,已经成为“四大火炉之一,近些年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不断侵蚀湿地,忽视对自然通风过程的考

  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与此同时,由于通风过程不流畅,加剧大气污染物的集聚。

  当前,SO2、NO2为长沙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且春季和冬季是长沙市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

  苏圫垸处于长沙南北向通风廊道的中央及分叉口位置,对于冬季西北风顺利进入南部城区缓解大气污染,以及夏季东南风携带主城区热量通畅北上,

  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城区温度、稀释大气污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苏圫垸进行热岛缓冲廊道、主导风向、地形风向的空间格局分析,保护苏托垸地区自然的通风格局。

  3.2基于生态过程干扰分析的GIS空间格局构建

  3.2.1水文过程干扰的GIS空间格局

  (1)洪水量计算。

  苏圫垸片区集雨面积为12.34km2,位于暴雨一致区第七区,产流分区为第Ⅰ区,雨量初损30mm,地表径流系数取0.6。

  考虑到本区域集雨面积较小,流域内无实测水文资料,本次计算采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推理公式法来推求本流域5%频率下的设

  计洪水(防洪标准:200年一遇,排涝标准:20年一遇暴雨12小时排出),采用公式Wmp=R总F/10(万m3),经计算得洪水总量为:Wm5%=193万m3。

  (2)水面率规模控制。

  在得到洪水总量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现状水面率以及《城市水系规划导则》的要求,同时参考其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面率控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