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

时间:2020-12-08 10:16: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药学论文精选范文

  论文是对一个事物的研究跟归纳总结,药学论文则是对药学这一领域科研成果的探讨和分析,那么药学论文该怎么写呢?在这里推荐三篇优秀的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药学论文精选范文

  中草药在养禽业中的应用【1】

  近年来,广大兽医研究人员在生产实践中运用中兽医学理论,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研究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由于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进新陈代谢,通过促进蛋白质和酶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缩短饲养周期,提高饲料报酬及改善畜禽产品质量等。

  我国中草药药源广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加工方便。

  因此,中草药作为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天然、绿色添加剂,亟待大力开发。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意义

  草药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不仅可解决长期困扰畜牧业发展的抗生素残留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添加抗生素引起的病原菌耐药性及滥用抗生素导致饲料成本加大等问题,缩小我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而且我国中草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筛选出合适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防病治病、保健促长、增强免疫、增加食欲,驱虫、催乳、镇静安神、增强动物繁殖性能、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等。

  相应的分为以下几类:疾病防治保健剂、免疫增强剂、饲料报酬增效剂、营养平衡剂、促生长剂、抗应激剂、产品质量促进剂等。

  (1)中草药提取物作为免疫增强剂。

  很多植物提取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作为促生长剂。

  中草药作为促生长剂的主要功能为:促进机体代谢,增加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沉积,以促进家禽生长速度的提高。

  (3)抗热应激剂。

  某些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强鸡对高温的适应性,调整机体免疫机能,缓解鸡热应激反应。

  (4)饲料报酬增效剂。

  ①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的影响。

  本类添加剂主要是由消食、导滞、理气、健脾类中药组成,具有调节及促进消化道机能的作用。

  常用的添加剂药物有: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陈皮、木香、香附、乌药、黄芪、当归、白术、苍术、大蒜等。

  ②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的影响。

  中草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在促进肉鸡生长,提高增重和提高饲料报酬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5)疾病保健剂。

  大量试验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而达到防治各种传染病的目的。

  (6)中药饲料添加剂在养禽生产中的其他应用。

  中药饲料添加剂由于其多能性的特点,在改善畜产品品质、防止饲料霉变、净化空气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3 展望

  目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研究水平仍较低,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①缺乏严格、统一的监测标准:如对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完善;各种中药组方繁多,用药庞杂,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检测,难以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和参与国际竞争。

  ②缺乏对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毒理方面的研究,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③使用剂量偏大,适口性也较差,不利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然而,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毒副作用小,许多被应用于生产临床,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只要能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手段,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以促进工业化生产深入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加强其药理、毒理方面的理论研究;结合中兽医理论和不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研发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添加剂,一定能使中草药在养禽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推向新的阶段。

  猕猴桃采后致病菌的分离及中草药提取物对其抑菌效果初探【2】

  猕猴桃是深受消费者和果农喜爱的水果。

  采收期在9-10月,很多地方正值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猕猴桃是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常温下极易软化和腐烂变质。

  猕猴桃不耐贮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贮藏期间有青绿霉或者软腐病状的病菌侵入引起了各种病害及腐烂。

  因此采收后应尽快放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并采取有效的防腐保鲜措施。

  随着湖南省猕猴桃产量的不断增加,猕猴桃的贮藏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了让消费者吃到安全而又卫生的水果,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保鲜技术、一种能够代替化学药物的保鲜产品。

  同时,非化学性的杀菌剂用来控制果实采后的病害将成为以后长时间的研究热点并形成一个发展方向。

  很多研究发现,植物的粗提物和它的挥发油等用于控制果蔬采后致病菌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猕猴桃病果来源于湖南省,猕猴桃主产区及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白有冷库;新鲜果实于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果园摘取。

  1.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的配制

  取200g清洗干净并去皮的马铃薯,切成2cm的小块,放入干净的锅巾,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至三角瓶中,随后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待其充分融化后,加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冷却后储存备用。

  1.3 感病猕猴桃病原菌的分离

  用试验专用刀将猕猴桃果实的感病组织切下,用接种针挑取放入70%的酒精巾浸泡30s左右,迅速放人1%的次氯酸钠溶液巾浸泡lmin,随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放入倒好PDA培养基的平板中,置于28℃培养箱黑暗培养3d左右。

  分离纯化3次获得纯化菌种后移入试管中,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1.4 病原菌的回接验证及分析鉴定

  取分离到的病原菌,采取有伤接种的方式,将其接种到表面干净并消过毒的健康果实上。

  接种过的果实放置于带有加湿功能的培养箱中常温培养。

  如果重新接种后果实发病的病状与贮藏时病果的症状相符合,随后从发病的果实上再次分离得到病原菌。

  参照魏景超的《真菌鉴定手册》做进一步的鉴定。

  1.5 病原菌致病性试验

  将长势良好的适龄PDA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用灭过菌的打孔器打出直径为4mm的菌饼,留以备用。

  将新鲜的猕猴桃果实表面消毒后,采用刺伤接种的方式,将打好的菌饼菌丝面紧贴在果实表面上。

  放入清洗干净的瓷盘中进行保湿,随后置于培养箱中常温培养。

  定期观察接种后果实发病的情况并测量病斑的直径,根据发病果实的病斑大小判断该病菌致病性的强弱。

  无致病性的将其记为“-”,有致病性的记为“+”,致病性的强弱分别采用1、2、3、4个“+”表示,划分该强弱的标准分别为病斑直径x≤5mm、5mm  1.6 中草药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采用生长速率法,将巾草药提取液和PDA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带药培养基,随后倒入9cm的.培养皿巾,冷却。

  在平板培养皿巾央接种直径为4mm的病菌菌饼。

  早期筛选发现.当巾草药提取液浓度为8.25mg/mL时,抑菌效果最好。

  以相同量的无菌水代替药液作为对照,提取物对类似青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改良的生长速率法。

  菌落直径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3次重复求平均数;根据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对照的菌落直径一处理的菌落直径)/对照的菌落直径×lOO。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分析

  根据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集回的猕猴桃发病果实内分离出9株致病真菌,其命名如表1所示,将他们置于PDA培养基、28℃培养箱巾培养,观察其形态发现,青I-I,青4-1-1,青4-1-2,青4-2,青9-2,青11-2,青12-4菌落形态特征一致。

  绿1和灰1分别为特异性状致病菌。

  2.1.1 青霉菌的菌落形态 菌落的颜色呈现出暗青色,粉粒状,生长速度较快,边缘呈白色。

  从背面观察培养基,发现基质由浅黄色慢慢变为黄褐色,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

  镜检观察分生孢子梗无色,一端具1-3个分枝,扫帚状;分生孢子呈念珠状串生,单孢无色,近球形;该菌株在果皮及内部形成,开始为水渍状,边缘不明显,之后长出菌丝,慢慢形成青色霉层,深褐色水渍斑扩展,有较重霉味。

  综合特征及其引起的症状,将病菌命名为青霉菌。

  2.1.2 黄腐病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直径生长至9cm,覆盖住整个培养皿。

  培养初期,菌落生长为白色,气生菌丝稀疏,呈绒毛状,后来慢慢变为绿色。

  在培养基的表面和培养基底部会形成黑色的颗粒状物,为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单胞,椭网形。

  综合上述特征及其引起的病状,将此病拟命名为黄腐病。

  2.1.3 交链孢霉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度较快,菌落呈绒毛状,其颜色多为灰黑色至黑色。

  菌落巾央为灰色,菌丝暗至黑色,有隔膜,有分生孢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孢子倒棒状,其颜色为淡褐色,有分隔,孢子的形态及大小不规律,根据其引起的病状特征同时参阅相关文献将此病菌命名为交链孢霉菌。

  2.2 致病性验证

  将新鲜的猕猴桃果实表面消毒后,采用刺伤接种的方式,将分离到的病原菌接种在猕猴桃果实表面,致病性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刺伤条件下,9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使猕猴桃果实致病。

  其中致病性最强的为青11-2,致病性达到了“++++”;致病性最弱的为青1-1,致病性仅为“++”。

  对接种后发病的果实病斑进行再分离,又得到与纯化后病菌性状一致的病原菌。

  2.3 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菌的离体抑制效果

  参照陈年春的生长速率法,选取3株有独特性状且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致病菌,通过带毒培养基试验进行初步筛选,发现川芎和高良姜提取物对3种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由表2可知,川芎提取物对致病菌绿1、灰1、青4-1的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82.56%、88.40%、94.l9%;高良姜提取物对致病菌绿1、灰1、青4-1的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71.51%、60.87%、79.07%.

  3 结论与讨论

  以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针对猕猴桃采后贮藏期间真菌危害致腐而长期无法突破的难题开展研究。

  研究将巾草药提取物川芎和高良姜用于猕猴桃贮藏期间常见低温病害软腐病和青绿霉菌病,对突破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研究结果如加以纯化利用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巾草药活性成分的保鲜纸和保鲜袋,可将其用于猕猴桃生产上的贮藏保鲜。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3】

  摘 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配伍 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