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探究

时间:2020-12-09 13:24:1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探究

  众所周知,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下面小编整理了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探究,希望对你们有用!

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探究

  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探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高效课堂

  摘要:信息技术兴起以后,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应用比较广泛。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高效课堂,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优质资源,高效课堂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帮助作用在于:其能够以视频、音频或者图像等方式,直观地将以往教师使用语言所难以描述和讲解的数学知识,更为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为此,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立体呈现;依托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迷雾,使其逻辑能力得到锻炼;依托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画,突破数学的抽象性困境。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的立体呈现

  通过在数学课堂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则将使以往难以向学生描述清楚的相关数学知识点,以更为直观地形式传递给学生。

  同时,信息技术手段亦是实现“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最佳方式,即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如笔者在为学生讲授“平移与旋转”这部分知识点过程之中,将这堂课的教学地点选择在了多媒体教室,正式上课开始后,笔者先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些取材于生活的平移与旋转的相关图片,

  并要求学生认真对屏幕上所展示出的这些图片加以观察,并回答这些屏幕上出现的图片的平移与旋转怎样实现,其后,笔者在学生思考作答之后,要求学生利用座位前的计算机,对这些图案平移与旋转后的样子进行绘制。

  如果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有些图形做起来不容易,而且会影响图案的美观。

  但是若把它放到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将图形进行若干次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得到一系列新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

  在全部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图片平移与旋转后的样子进行绘制之后,笔者通过教师端中控台,将学生座位前的计算机屏幕统一切换到教师桌面,将学生们的作品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后,发现自己尚且存在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现了很好的锻炼。

  二、依托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迷雾,使其逻辑能力得到锻炼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习惯于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实现对事物的理解,与之相反的是,数学知识的学习通常要求学习者秉承抽象思维,因此这种知识学习的要求与小学生的思维状况对比来看,恰恰是彼此背离的。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锻炼学生逻辑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引入以及教学应用,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帮助其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契机,能够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学生在刚刚接触几何知识相关空间概念时,往往会感到不易理解,尤其对于点、线、面、体之间的生成过程存在一定的理解、认知障碍,

  在信息技术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之后,教师能够依托相应的图片制作软件将点、线、面、体的生成过程制作成动态的GIF图片,从而让学生通过动态图片的演示,领会这一几何知识点。

  再如,最常见的相遇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原本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经过信息技术的展示,使学生更为清晰,较为轻松地领会了这一知识。

  三、依托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画,突破数学的抽象性困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具体性的,而数学则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很多时候小学生对于数学的一些知识点会存在着巨大的理解上的困难。

  在讲解一些物体运动规律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常常受困于仅仅依靠语言,无法将相关知识精准地呈现给学生,最终的结果便是教师竭尽全力、学生学习得似是而非。

  多媒体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其集声像图文为一体,能够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

  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

  小学生可以自行操作小熊去进行加减,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进而促使其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并非仅有以上几种方法,更多的还需要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挖掘。

  从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来看,其能够有效弥补先前教师单一讲授或借助教具所无法达成有效知识传递的不足。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且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恰当的应用,使小学数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海龙.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9-40.

  [2]张喜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51-52.

  [3]王正义.基于智趣数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1-82.

  [4]陈玉红.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30-31.

  [5]倪焕敏.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J].职教通讯,2014(32):108-109.

  [6]王便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23-24.

  第二篇:浅析先学后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着手,就新形势下为什么推崇“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模式,“先学后教”的具体实施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先学后教”

  一、为什么“先学后教”

  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不应该是单纯生硬的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的过程。

  我国传统小学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即在课堂上主要由老师讲授,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也无法质疑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生硬的。

  “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是相对于我国传统小学教学模式提出的课堂改革与课堂创新。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完全转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能动为主体,老师的引导为辅助,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将课堂节奏变得紧凑,突出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及时发现疑难问题,而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明确的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推崇“先学后教”的主要理由。

  二、“先教后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要重视学生裸读能力的培养。

  裸读是指学生的自学没有任何导学提纲,而是自主走进教材,教师只给自学步骤:按照教材提示,在书中完成例题写出与教材不同解法回答书中问题尝试完成相应试一试;回顾自学收获,初拟出学习目标;写出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