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时间:2023-04-01 09:36: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通识教育作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在多元化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通识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作为大学生的非专业性教学内容,也应该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第一篇: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优化管理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在通识教育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提升通识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现状;优化管理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内容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通识教育的内容分析,它是一种具有广泛性的、非功利性的以及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态度与技能的教育,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的示范与带动下,使得许多高校也积极地开展通识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改革,在通识教育相关的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1目前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

  1.1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的课程方面,在内容设置板块出现了明显的趋向于专业化与应用型的倾向,并且在内容的划分中普遍缺乏明确的标准,从而导致了高校大学通识教育中出现课程的杂乱堆积,

  使得一些非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接受这些通识教育的课程时,出现一定的难度,更有许多大学生由于听不懂一些具有专业性质的通识课程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由此在高校的通识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通识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在课程计划中体现出覆盖面的广阔性,

  促进学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而且还要满足各个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接受度,①由此,在各个专业与学科领域中呈现出一定的比例,高校通识教育作为学生的基础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余能够扩大知识面与兴趣点。

  1.2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在当前高校的通识教育中,虽然已经将通识教育的内容与课程体现在学生的教学计划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的问题,基本偏向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而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大学通识课程对学生的普遍性教育,

  使得学生在学习通识课程中没有达到提升素质与拓展知识面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培养大学生能力与知识结构方面也出现考虑不周的问题,

  例如在通识教育中,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而当前的通识教育中缺乏系统的规划,②没有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将通识教育的课程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得高校通识教育难以获得教育的效果。

  1.3开展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不高,从而使得教师在开展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内容的变化性比较大,教学内容与形式方面比较单一等,从而使得通识教育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通识教育中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高校教师一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对于通识教育的课程以及教学模式却比较缺乏深入地研究,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更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而不愿意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

  由此使得高校在通识教育中没有得到良好地开展,这也就使得学生没有给予这门课程高度的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大多数只是为了应付考察或者是毕业的学分等简单的目的,由此这就需要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安排与培养等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③帮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获得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2优化高校通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2.1高校要确立通识教育的管理制度

  在高校中开展通识教育,离不开科学制度的保障。

  第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加强对通识教育文献资料地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快地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地开发工作,从而确保在通识教育有效地开展。

  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一个通识教育的管理中心,负责检查与监督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认真对待、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中有哪些反馈信息以及通识教育的教学评估等,进而使得通识教育得到较好的保证与落实到位;

  第二是要求高校中的全体师生要对通识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一方面是教师要在自己的意识中树立良好的观念,然后真正地投入到实践教育的课程中,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要积极地配合,在学习中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而加以理解通识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主动实践、多学多问;④

  第三对于教育的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管理部门而言,都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深化在通识教育中给大学生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促进通识教育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在合理的范围内,高校应该增加对通识教育的经费投入,使得通识教育的课程能够得到顺利进行。

  2.2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目前,高校通识教育在课程资源总量方面出现不足的问题,除了需要各个高校加快构建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之外,还需要继续发挥高校教务处的作用,加强对课程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一方面是学校加大通识教育引导与宣传的力度,从而使得教师在通识教育中积极研究课程与教学内容,转变之前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的观念。

  另一方面是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地调动高校中各个院系的教师开发内容与课程体系,促进许多的学术成果能够顺利地转化为通识课程的教学资源,使得通识教育的课程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的教师,开设通识教育的课程,使得大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地带领下来学习这些知识,⑤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地优化通识教育的课程,进而推进通识教育课程走向示范性与品牌化的方向。

  2.3优化当前通识教育的课程结构

  由于开展通识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其中所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充分地深化认识与借鉴当前国内外各个高校在通识教育中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加快确立通识课程的目标,准确地定位课程功能,在进行整体地规划与设计中,促进高校的通识课程与资源结构不断地优化与完善,首先在课程的内容上,需要合理地规划,要求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传统、现代、本土以及与世界之间的融合;⑥

  其次是在通识课程的类型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的差异性,既要在跨学科中找到综合性,又要在课程的类型中体现出多样化,例如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课程;

  最后在高校中还要充分发挥出通识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引导学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借助于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精神这些隐性的课程加以陶冶的作用,在显性和隐性课程的相互配合中,促进通识教育课程在资源结构方面加以完善;

  再者,就是在教学管理中,要体现出灵活多样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通识教育的课程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探索多样化地课程内容形式,而在学生的成绩评定方面,教师也需要做出一定地改变,

  例如增加对学生日常的考察情况,由学生的考勤、作业、谈论、实践以及考试等方面加以综合地评价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的学习情况,通过构建这样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高校的通识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通识教育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中,需要正视已经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地确保高校能够在大学这美好的时光中,

  通过学校所提供的通识教育而不断地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领略更加广阔与深邃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中提供角度与途径,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批判精神与独立意识的目的,最终促进大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积极的人格。

  作者:吴芳芳 单位: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注释

  ①王鑫.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困境及破解——基于南京E大学的个案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1(20):96-103.

  ②张春雨,侯继华,赵秀海.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林业教育,2014.11(15):8-11.

  ③黄德群.MOOCs环境下开展高校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选修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3(10):14-18.

  ④赵静.大学生通识教育现状分析及成因研究——基于中山大学案例的实证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2):94-97.

  ⑤邱容机,王松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目标演变及其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0):157-161.

  ⑥罗佳蕾.大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5):129-131.

  第二篇:高校旅游通识教育方法

  [摘要]

  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的是懂专业、会操作,具备良好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旅游高技能人才,是一种专才教育,而通识教育所培育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而且知识广博、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综合素质强,是一种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高校旅游专业教育为出发点,以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找出适合其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高校;旅游专业;通识教育

  1979年,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高校中正式开展旅游教育,是伴随着旅游业产生而发展的,具有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高校增加了715所,数量增加了1.66倍,在这些高校中,绝大多数都开设旅游专业,从规模和数量上而言,高校旅游专业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因为高等教育强调的是专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表现突出为知识匮乏,协调和分析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而通识教育正是培育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土壤,旅游专业呼唤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概述

  通识教育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

  一百多年前,博卡德教授最早提出通识教育,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194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首先提出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理念,该理念倡导学生应全面、协调、平衡发展。

  同时,他还认为通识教育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传授给学生共同的价值观,立志于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所侧重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素质指的是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强、职业道德素质高以及专业技能素质过硬,如何设计既能满足旅游企业岗位需求,又能满足学生“厚基础、高素质、宽口径、一专多能”的需要,是整个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在高校旅游专业中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按照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观,以旅游学科特点和旅游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职旅游教育的现状,高职旅游专业设置通识课程的依据主要有:

  (一)基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不仅具备高等教育的性质,又以职业教育为导向。

  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教授和专业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这包含了健全学生心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锻炼健壮的体格和积累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

  所有这些正是亚里士多德最初在“自由教育思想”这一理念中所重点强调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心智,而不是单纯地以谋生为目的,是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

  同时,通识教育所提倡的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要求其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更要全面发展,这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二)基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要求

  高校旅游专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一专多能的旅游从业人员。

  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率先和国际接轨,具有综合性、涉外性和服务性特点。

  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比其他行业更高的综合素质,学生掌握全面的文化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等;旅游业的服务性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熟练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懂得各种服务礼节,掌握规范服务程序等素质;同时,旅游业还具有涉外性。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能灵活运用外语,了解客源国文化差异,具备从事旅游接待能力的旅游高尖端人才炙手可热。

  (三)基于旅游职业岗位群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关注的是实用主义和就业竞争力,旅游教育所培养的岗位群有导游服务、酒店服务、会展服务和空乘服务,这些岗位看似简单,如果单纯是为国际和社会培养符合条件的技能工、操作工,那么,培养的学生“优秀但缺乏内涵”,知识面狭窄,人生目标渺茫,情感冰冷淡漠和过分强调物质生活的享受,是一个有利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我们还要加强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语会话能力以及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能力等。

  正是旅游业的行业特点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呼唤高校在旅游专业中开展通识教育,那么,如何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开发与高职生相匹配的通识教育内容,增强高职生未来职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三、高校旅游专业开展通识教育的现状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崛起和蓬勃发展,在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诸多方面问题凸显。

  (一)高校旅游专业教育片面强调职业教育

  高校一向提倡以人为本、质量为先,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就业导向。

  为就业做准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便会出现片面强调职业教育的倾向,过分追求实用性,功利性明显。

  不重视通识课程的建设,很多高校旅游专业都没有设置通识课程,有些设置的是一些多学科的边缘交叉课程,专业性、系统性较弱,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更何况对学生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学生被匆匆推向市场,日积月累,由此引发的后续问题逐渐凸显,如学生求职更看中薪酬,跳槽现象频生,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差,这就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

  (二)高校旅游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高度分裂

  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院校在确立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时过于盲目,没有从旅游学科的特点出发,这就必然导致专业设置过于细化,课程设置繁多,过于凸显原学科。

  如有的院校以外语系为依托开设旅游专业教育,就以英语听说、英语阅读、旅游英语等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有的院校在历史文化系或资源环境地理系的基础上开展旅游专业教育,就以世界旅游地理、中外民俗、中国旅游文化为基础开设专业课程。

  更有甚者,有些刚刚由中专升为高职的院校,在专业名称上五花八门,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等专业,培养目标虽不同,开设的课程却不尽相同。

  (三)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师资状况令人堪忧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素质,要想培养的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学有所长,高校旅游系、旅游专业必须拥有一批水平高、能力强、业务硬且能够贯彻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

  然而,纵观我国旅游教育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从事旅游专业教育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受教育程度和学科背景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是从历史、地理、外语等专业跨界过来的,一些是从旅游企业引进过来的。

  学历层次也参差不齐,多数只具备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没有或较少接受过系统、严谨的旅游专业教育,部分具备硕士学位,具备博士学位的少之又少。

  因此,专业教师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旅游专业的学科特点,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进一步深化和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结构,才能更好地开展通识教育。

  四、高校旅游专业开展通识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应该是综合性的。

  高校旅游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在教育目标上“通识化”

  设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时,目标的确定是关键的第一步。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育人,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育旅游“职业人”,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培养成懂专业、会操作,具备良好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旅游高技能人才。

  因此,有学者把高职旅游专业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

  基于此,要正确看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重视通识教育不是削弱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是以通识教育为前提,二者相辅相成来促进学生心智全面发展,而成为完整的“人”。

  (二)在课程内容上“通识化”

  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强调通识教育在旅游专业教育中的隐形渗透。

  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可以有所侧重,我们把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人文常识,培养学生了解本专业以外的知识,突破狭窄的专业并最终能达到“广博”的目的;二是社会交往,通过交往礼仪训练、整体形象设计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三是职业道德,提供非认知的情感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

  不止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情况,应同时关心其感受和情绪状况,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被人关怀,才能培养人文精神。

  (四)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通识化”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指出:三种途径可以开展素质教育,分别是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环境体系。

  课程体系结合已开设的专业课来开展。

  课程体系的核心作用决定了实施通识教育必须对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合理增加通识教育在旅游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还应定期、经常性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来完成人文、交往以及职业道德上的培养。

  (五)以导游专业为例,拟定一个通专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闫淑玲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松山.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2):66-69.

  [2]邱云美.通识教育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6(12):112-114.

  [3]彭振宇.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J].职教论坛,2007(7):11-15.

  [4]张英杰,张岩.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2(3):110-111.

  [5]石芬芳.高职旅游专业通识课程目标的设计[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8):28-30.

  [6]程杰晟.高职旅游院校通识教育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184-185.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论文10-01

通识教育课程分析论文10-01

通识教育论文10-01

教学通识教育论文10-01

大学通识教育论文10-01

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论文10-08

大学通识教育分析论文10-01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论文10-01

高校通识教育理念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