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农村小学科学的论文

时间:2020-12-10 13:13: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农村小学科学的论文

  科学课堂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农村小学科学的论文

  第一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探索

  一、充分感受,有效实施,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学生作为课外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探究活动的主导者。

  1.“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引导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

  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好基石,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容易的课题,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

  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探究活动。

  2“由生到熟”,制定计划

  在进行探究活动前,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在课堂上,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每次的计划都较详细、合理。

  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

  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校园里的小动物前都制定了计划,所以探究起来就轻车熟路。

  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问题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3“.由独立到合作”,成立协助

  即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但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完成。

  4“.由校到家”,家校联合

  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

  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

  学生课外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查资料缺少电脑和书籍,做实验缺少器具,家长不够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发动各方力量,创设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

  二、有效整理,及时反馈,注重探究活动的实效

  学生的谈及活动的实施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整理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发现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分析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

  1.认真倾听,搭建交流平台

  我们的科学课堂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在探究之后,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营造氛围、创设空间,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科学教师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给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

  2.形式多样,展示探究成果

  对于探究活动,小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是小学生的天性,因为他们的恒心是有限的,即使大人,要想持之以恒也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发现奥秘似的成就感。

  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作者:袁学平 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养学生创新意识。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克服“满堂灌”、“一言堂”行为,去掉老师的架子,以学生为中心,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处于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

  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温暖的教学环境,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

  学生的发明创造精神,往往体现在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和好奇心之中。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操作演示,即便是错的、失败的,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和职责,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使学生遇到失败也不会气馁,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的热情。

  再者,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培养他们坚定不移的超前意识。

  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讲述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以及青少年发明创造的实例。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创造的环境,提供成功的条件,以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重视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活动的起点,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搜集多种思路、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这种思路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讨论研究,同学之间相互争辩,相互启发,生动活泼,达成共识,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探索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索与实践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去创新,教师就必须放手让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这个道理。

  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充分利用课堂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试验内容较多。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发现和获取新知。

  实验探索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

  二、利用农村自然条件搞好科学教学

  1.利用学生鲜活的农村经历,搞好科学教学。

  学生生在农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对一些自然现象耳闻目睹,了然于胸,这是不可多得教学优势。

  在教《土壤的种类》,讲解土壤的特点时,本计划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用探究的方式解决,可问题刚刚提出,同学们马上举手发言:“河边的土壤沙土颗粒大、渗水快;黄土岗上的土是细末组成的,渗水慢;菜地里的土,菜地里的土手一抓湿乎乎的,不易散,成型……”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对于较难问题的理解,生活阅历同样功不可没:《保持水土》一课的教学中,植被在保持水土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我又想起农村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来。

  经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记忆如决提之水,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难点迎刃而解。

  这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任凭你动画展示,实验操作,都不如学生在大自然中的亲身所体验深刻。

  2.利用农村丰富的教学材料搞好教学。

  农村天地广阔,可供教学材料很多,可以信手拈来,在教学《各式各样的叶》时,我带学生到野外,分头采集各种叶子。

  凯旋时,学生收获真不小:榆叶、杏叶、桃叶、玉米叶、红薯叶、蓖麻叶……然后按书上的分类把收集的叶子进行分类,对于无法分类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老师进行讲解,加以解决。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用收集的叶子进行一次拼图比赛。

  学生看着拼成的“金鱼、小鸟、帆船……”指点着,评说着,脸上漏出了兴奋的表情。

  同样,教学岩石的内容是,可以把课堂搬到野外,到河边去拾石子;教学昆虫时,到草地上逮蝴蝶、蜻蜓……总之,科学教学和农村特色结合起来会收到较好的成效。

  3.利用环境优势,搞好科学教学。

  科学学科强调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规范的操作习惯、互动交流能力、有效的合作习惯,这些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对以上目标的实现很有成效。

  农村特有的环境为这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如做“小白兔的生活习性”的课题,农村丰富的蔬菜、瓜果、庄稼、树、草为小白兔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农村真实的自然环境,为小白兔生活习性提供了最好平台。

  这样能够使实验持续进行下去,为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当然,农村在科学教学的优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还远远没有认识到位、利用到位,但只要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同样有一番作为,使农村的小学生和城里的小学生同样出色。

  作者:安庆敏 单位: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中心学校

  第三篇: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思考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堂中的探究,但是却忽略了“课外探究活动”,或者说把“课外探究”看成一块“鸡肋”,只是象征性的布置一下,课外探究活动很多情况下在无组织状态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并没有真正开展下去。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的误解。

  科学课外活动探究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部分科学教师往往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所以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而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成任务或是兴趣,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课外探究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导致学生课外探究活动中途而废或者对探究活动不加以理睬,阻止了他们课外科学探究的步伐。

  二是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弱。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意志力弱,做事不易持久,解决问题能力弱,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同时受家长重视“语数”而对学生探究活动不重视等因素影响和干扰,往往不能保障充足的课外探究时间,容易出现“心动没有行动”、“半途而废”等现象,课外探究活动对他们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有效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策略

  制订探究计划才能使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思路更清晰、过程更科学。

  农村小学生自我制定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往往较弱,所以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必须对探究计划作精心的布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并印制看得懂、易使用的探究计划。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铁生锈了》,就需要制订一个“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计划。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探究实验计划表,在第一面上设计这样几栏: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在计划表的反面通过表格方式反映空杯子里、水杯子里、菜油杯子里等情况下铁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变化情况。

  这样的探究计划表清楚呈现探究实验的方法,便于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能有效减低探究的难度。

  其次要指导控制实验变量。

  在许多对比试验中,由于有些变量的差异,会导致各探究小组得到的数据差异性很大,甚至可能会使探究失败。

  所以在学生设计探究计划时,就要引导学生考虑某些变量的控制。

  如“研究铁生锈原因”的实验中,在水杯子中怎样放铁钉?是整个铁钉浸入水中,还是一半铁钉浸入水中。

  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出明确的做法,可以在杯子底部放上餐巾纸,并倒上水,使餐巾纸充分湿润,然后让铁钉“躺”在湿的餐巾纸上,这样铁钉生锈的现象会更加明显。

  1.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在进行某些探究活动时,常需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课外探究实验由于持续时间长,往往需要学生在家中开展,此时在组建实验小组时,就要考虑学生居住的地域性,可以让学生根据同村或就近的原则自由组建,且不能拘泥于每组的人数多少,学业成绩优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