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艺术高等教育的论文

时间:2022-10-01 00:45:1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高等教育的论文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早已走在教育转型的前列,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型向大众型再向普及型方向发展。

艺术高等教育的论文

  第一篇:高校师生提高实践能力途径探析

  1目前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

  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进知识型社会,高等教育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

  我国的高等教育近些年也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从1999年开始逐年扩大了招生数量,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数比从原来的5%左右提升到了20%~30%,高等教育慢慢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

  然而,在这改革转型的时期,国民实现享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矛盾,那就是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对等,出现了人才供需脱节的现象。

  学生在高校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生产所需,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要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才能真正上岗。

  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国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这样的问题,这是世界经济往知识型阶段转型中出现的一个结果,是新时代下社会需求向传统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探索新的教育改革模式,尝试更为科学的培养策略,以应对新型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2我国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至今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社会需求量大,艺术设计学科就业局面曾一度供不应求。

  但近些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出现,输出的设计人才与需求方的预期出现一定的错位,许多学生毕业进入单位后表现不够理想,尤其是在实践项目的理解与设计表达上表现不足。

  究其原因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2.1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在设计教育领域,传统教学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绝对主角,学生听从教师的教导,教师统一讲授,学生整体的被动接受,中间缺乏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思考,更缺少问题的提出。

  这种施教方式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新意识薄弱,如何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学科打造多元的、能与当今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的培养模式,成为现代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2招生规模的扩大对生源及教育质量的影响

  艺术设计学科而言,短时间内生源的明显扩大必然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这一点从近些年学生入学的专业水平就能看出。

  学生数量的增加同时也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针对性辅导很关键。

  为了满足小班授课的需要就得增加教师数量,而符合条件的教师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只能降低教师的招聘标准,因而影响了师资专业化的层次。

  事实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缺失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自身能力的缺失所致。

  教师能力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下,许多大学生在刚毕业后就选择了进入高校任教,没有在社会中经历过实践性的工作历练;另一方面是部分高校教师因岗位的需要进行跨专业任教,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与专业的社会需求对接。

  2.3高校教师传统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现在大学与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知识的获取渠道非常丰富,过去高校独占的资源优势在今天被完全颠覆。

  当今网络技术日臻发达,零成本的享受文化资源成为了可能。

  许多高校教师自身储备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师资队伍的知识更新能否跟上社会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教育革新成败的关键。

  3艺术设计学科师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通识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化专业实践技能,是设计教育连接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对教师定期进行职业培训。

  艺术设计学科知识更新较快,教师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除了自身的不断学习外,也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职业培训制度来完善。

  职业的培训必须与社会企业或设计单位建立联合,可以通过对市场的调研考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进驻设计单位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实现实践能力的学习等。

  第二,开展校内外实践项目的合作。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学术研究与人才资源优势,多开展校内外服务项目的合作,通过项目的不断合作提升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就像社会思想家彼得•F•德鲁克所说,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也就是“做”——才能够获得。

  第三,适当增加实践成果的绩效考核。

  目前高校绩效考核制度多以论文、科研(科研结果也多以论文形式出现)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由于实践项目的管理和考核方法还有待完善,致使实践项目内容在考核比重中偏少。

  在绩效考核时可以考虑适当加重实践成果的比重,以刺激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工作室制度,强化实际课题的训练。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从头到尾都是整班上课,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难以保证对每个人的质量控制。

  目前许多高校参考国外的经验,实行工作室制度的授课模式,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按兴趣对学生进行专业工作室的分流,然后再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教授。

  这种模式尊重了大部分学生自身的兴致,有效保证了学生后期学习的质量。

  第二,改进培养方案,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

  根据社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学科的培养方案。

  培养计划中可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适当加强实践过程的训练。

  第三,加强与校外企业单位的合作培养。

  在建立了与校外企业单位相互联合的机制后,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企业一线专家来校兼职适合的专业课程,交流市场一线信息和社会所需;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校外设计单位进行定期的实践课程培训。

  作者:王增成 孙红梅 刘洪彩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思维教育

  一、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当前艺术教育起步时间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势头逐渐迅猛,表现出的突出内容则是各类院校纷纷增设艺术学科,实现艺术门类的充分融合。

  结合历史原因分析,国内具备影响力的艺术院校,或多或少的受到苏、美等美术教育模式的影响,致使高校开展艺术教育趋同化,无法实现自主创新。

  世界范围内对于艺术的诠释形态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因民族开放性的特点,使得艺术设计类型更加倾向于对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与分析;德国人的思辨方式能够为艺术设计提供更加严谨的线条;日本传统艺术形式倾向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

  总而言之,在国际角度转向国内艺术教育,更应该积极发挥本民族所具备的文化传承模式,运用创新思维教育模式提升艺术设计教育水平。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思维教育举措

  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的作用不置可否。

  开展思维教育模式,需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开展:

  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培养在教育开展中作用明显。

  当然,兴趣也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满足创造愿景的提升。

  高校开展艺术设计教育,艺术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诱导学生发现与发展自己,激发学生创造。

  首先,艺术设计开展中,将主体进行明确。

  结合培养目标与具体规划,避免由于单纯激发兴趣造成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其次,发挥艺术设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创作激情的提升。

  例如教师提出选题,学生可依据主题内容开展想象,构造一个艺术空间;最后,教师制定具体策略,根据策略开展教学。

  兴趣需要培养产生,当然创新思维也是,在引发兴趣资源探究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创造出思维火花。

  2、革新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革新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创新思维教育的有力措施,该校艺术设计的实践性较强,长期的教学模式当中主要包括“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

  对于教育模式的探究与更新,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教学手段创新。

  创新思维教育的开展,倡导互动式、民主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寻找一种平衡机制。

  启迪、鼓励、引导学生开发想象空间,进而能够在良好的空间环境中发挥出创新思维的才能。

  打破常规,多角度探析设计艺术的深刻内涵。

  例如逆向思维的教学模式,实施价值明显。

  确定设计主题,让学生直接进行创作,运用个人能力差异寻找感受点的不同,在完成创作主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技能方面的缺陷并不断弥补。

  另一方面,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与更新。

  运用该手段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终身学习的原动力。

  个性因素作为主观能动性宝贵资源,深入挖掘并探究宝贵的艺术魅力。

  开放式、导师制的教学方法简单可行,在高校艺术教育思维教育模式中应用效果良好。

  3、增强教师素质

  艺术设计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状态,同时也成为高校开展创新思维教育的坚实后盾。

  优秀的人才培养环境需要制定适合的成长环境,充分发挥出“人才强效”机制,加大培养力度。

  首先,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创新者。

  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创造出个性化、独特性以及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同时,不断学习,革新传统的观念与教学思想,保持教学活力与教学激情,发挥想象力。

  其次,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实践者。

  创作实践,是教师锻炼自身的一次发展契机。

  对于不知道学生手中的作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实现进行设计,在锻炼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发挥出指导以及榜样作用。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对教学成效进行设计与预见。

  最后,教师所表现出的示范作用能够直观的为学生呈现技术要点。

  教师具备专业素质,掌握较高的设计水准,能够发挥出创新精神。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效性奠定基础。

  4、完善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是思维教育开展的重要渠道,但实践教育也是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薄弱环节。

  结合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现状而言,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设计愿景与社会实践脱节,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实践要求。

  基于此,高校应该具备应有的重视程度,探索实践教育渠道的革新,为创新思维教育提供保障。

  课程实践、创作实践、项目实践、行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各个门类,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到社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提高设计水平的同时接受社会新鲜事物,使得创新思维得到升华。

  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学院设计学院推广的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结合的模式,值得推广与应用。

  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最终提高学生认知的深度,满足创新意识与市场意识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在我国研究的起始时间较晚,涉及到的各项因素正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当前已经存在很多高校开展艺术设计教育,但教育实效并不明显,存在雷同现象,艺术设计的实质内涵无法得以发挥。

  此次针对教学改革阶段提出措施,旨在探索创新思维教育新模式,优化高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格局。

  在未来的研究中,依旧需要探索创新思维教育新方法,并拓展其研究深度与广度。

  作者:付帅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艺术高等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教育声乐艺术论文10-08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论文10-30

艺术类论文11-02

艺术论文发表10-26

电影艺术论文10-08

插花艺术论文10-08

陶瓷艺术论文10-08

音乐艺术论文10-08

体育艺术论文10-08

家具艺术论文10-08